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3-01 15:11方廷辉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方廷辉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安字镇渭字小学 吉林乾安 131400)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方廷辉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安字镇渭字小学 吉林乾安 131400)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起“为创新而教”的理念,善于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 创新能力

一、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创造性的动力,与课堂环境密切相关,只有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上走下来,只有课堂民主,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在教学中才能容易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新异的独到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才能。因此,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有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能产生创新的机会。

二、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从而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数学的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而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金钥匙,是获取新知识,增强新能力的法宝。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经历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佳方案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策略及对策、方法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而理解优化数学思想,感悟优化思想在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作用。对计算方法和规律作适度的概括、提炼,不仅有利于对方法和规律的理解,以便于学生掌握方法,培养抽象的概括能力。初步体会模型思想,综合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在学生观察、讨论、对比、交流的基础上,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不完整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填出关键步骤,使学生即分析方法,计算步骤,又避免死记硬背。同样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将所发现的规律以较为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小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归纳、类比等方法。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图形和数字结合的方法。教师利用直观教具,学生利用学具使数字具体化,学生容易理解。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2页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需要多少钱?

1.基本生活现实理解概念。学生对单价、数量与总价并不陌生,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理解概念,利用直观教具理解:出示3个贴80元标签的篮球,让学生自己观察寻求答案,可能有两种情况:(1)80+80+80=240元,(2)80×3=240元。从两种情况中总结出最优答案。例4(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这个例题可以借助线段图的帮助进行理解,每千克鱼可以画1个单位的线段图表示并标注10元,看看买了几千克,4千克可以连着画4个单位长度的线段并标明每个单位长度10元,看看一共花了多少元。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有4个10元就是一共花多少钱,从而从直观线段图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列式10×4=40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规律。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从对三个概念的理解中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

2.抓住概念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关系。在有了对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理解的基础上,充分体验,再总结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找出实例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再升华创新,根据题意举一反三,自主分析,相互交流,逐步提炼出数量关系。可以改编例4(1)中的例题。[1]240元钱买三个篮球,平均每个篮球多少元?让学生分析,已知信息240元买三个篮球。看一看平均每个篮球多少钱?把240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元。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列式:240÷3=80元。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对号入座。240元是总价,三个篮球是数量,求每个篮球多少元是单价。从而得出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改编例4(1)每个篮球80元,240元可以买几个篮球?让学生分析信息有240元,每个篮球80元,看看可以买几个篮球,分析,240元里有几个80元,拿出一个80元可以买1个篮球,240元里可以拿出3个80元,根据分析列式:240÷80=3(个),根据三个概念,240元是总价; 80元是单价;买几个篮球求的是数量,归纳总结出:总价÷单价=数量。强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从而掌握学习数学的窍门,发挥创造性才能,达到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在教学中鼓励独立思考与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探索行为的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精神。多给学生以表扬,使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质疑,知难而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头脑才能产生疑问,提出独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放开手脚,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要少一点暗示,让学生多一点尝试,多一点探索。学生在“尝试错误”中学到新知识,从而尝试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迎难而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操作和生活实际,激发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离不开生活实际,离开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谈创新能力那只能变成一句空话。创新能力是学生在教学活动得到培养。课堂上,要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能力来自数学学习。例如:教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学生实践、拿出两个同底等高空心的圆柱和圆锥,(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将空心的圆锥装满沙土往空心的圆柱中填,看看几下可以填满,三次可以填满,因而得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三倍圆锥体的体积。(同底等高)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三分之一圆柱体的体积。(同底等高)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规律,激发学生的潜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新潜能,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方廷辉,男,1963年9月18日生,汉族,吉林省乾安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历,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安字镇渭字小学四年级班主任,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研究,多次受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学术论文在省内外教育期刊发表。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