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新课程改革中的生物教师
——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做法

2016-03-01 15:11
关键词:尊重教学质量高效课堂

傅 梅

(九澧实验学校 湖南澧县 415500)



当好新课程改革中的生物教师
——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做法

傅梅

(九澧实验学校 湖南澧县 415500)

摘 要:几年来,我校生物教学成绩一直处于全县领先水平,跻身常德市优秀行列,对此,大多数同行对于我校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做法充满好奇。现结合本人及我校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处理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及改进方法激趣、积极参与教研、适时反思等诸方面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当好新课改中的生物教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感悟。

关键词:尊重 改革 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自主高效低负”的课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尊重学生,完善自我,改进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课堂。[1]

一、尊重每个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所以,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尽可能做到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生物教师一般要同时兼教几个平行班,因为种种原因,班与班之间很难齐头并进,于是,教者往往在优势班心情愉悦,多次表扬,导致优势班越来越好;后进班纪律偏差,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可能都不理想,教者忍不住,说最多的可能就是:“你看某某班,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你们二十分钟都搞不定;”还有“这次考试,某某班优秀的人数比你们及格的还多。”久而久之,孩子们会认为这个老师对他们有成见,甚至讨厌他们,师生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孩子们就会不待见你,不喜欢这一学科,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大打折扣。深谙其中的利弊得失,所以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时要特别小心,即使非常生气,也要努力克制,要做到即使是话到嘴边也要咽下。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必须不断从身边同事们的成功中汲取养料,也从失败的案例中获得宝贵经验,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个真诚热情、宽容负责的老师,让多一些的孩子喜欢生物课,让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2]

二、扩展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素养

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太多了,相当一部分孩子真可以用“见多识广”来形容。课堂内外,孩子们都有质疑课本内外各种现象的可能。作为教师,必须让自己拥有该学科的丰富知识,课堂才能焕发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只有真正具备了“欲给生一滴水,必先有一桶水”的本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作为一名教师,二十多岁踏上讲台,如果仅仅用前面十几年学到的知识去完成将来近四十年的教学工作,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时代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新事物,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掌握广泛的知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尽可能多读书,争取最大的进步。

三、探索新的方法,提升教学艺术:

1.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反复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教学语言力求幽默简洁。小品之所以在春晚中越来越举足轻重,是小品的魅力,更是语言的魅力。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究竟怎样说才能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教学设计的环节,教者必须要认真考虑反复斟酌。

(2)教学实例密切联系实际。如在教授《传染病》一课时,可以谈及甲型H7N9禽流感,非洲埃博拉,广泛搜索埃博拉相关知识,课堂上娓娓道来,学生们必定会兴致倍增。此外,还可以经常在课堂中教给学生生活健康知识。譬如,在教学《消化系统》时,可以教学生辨识龋齿,讲授胰腺炎的危害和预防;在教授《运动系统》时,应特别强调青少年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坐立行走的姿势,并教给孩子们长高的秘诀及其道理。长此以往,孩子们越来越觉得生物学真的是一门神奇又实用的科学。

(3)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物科学知识对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及小学课文中的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大胆质疑。其中春蚕丝吐尽是在化蛹前,此时蚕并没有死;小蝌蚪寻找到的在荷叶上唱歌的是蛙爸爸,因为蛙妈妈不会鸣叫……通过生物学知识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们的生物学科素养,会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3]

2.积极参与教研,提高课堂效率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对于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譬如,锦弘中学取经,许市中学探宝,这些出外研讨活动的点点滴滴,能让我们对新课改教学理念和全新的教学模式有一定了解。经常地观摩学校及县级教研现场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对新理念的诠释和新模式的探讨会更加深入。

在每一次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要真正让自己融入其中,不流于形式,用心思考,反复琢磨,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成长。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超的教学艺术并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得来,而要在不断追求、不断提炼、不断升华中激活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个人优势,形成特色。“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自然融入我们的课堂。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激情,也能使教师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在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和指引下提高认识,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攀升新的教学境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适时教学反思,生成教育智慧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增强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反思不只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活动的简单回顾和再思考,而且是一个用新的理论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汲取他人教学的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总之,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名教师,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勤奋好学,讲究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汲取养料,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让自己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生物教师,教学质量自然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2]汪忠、《生物学教学参考书》、2014、12

[3]汪忠、苏教版《生物学》、2014、12

猜你喜欢
尊重教学质量高效课堂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