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6-03-01 15:11张少华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议改革

张少华

(广东省南华工商学院 510720)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张少华

(广东省南华工商学院 510720)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改革。本文分析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树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观,并对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更多还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 建议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导向为主体,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过10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变迁,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已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的焦点问题。[1]

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一是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解决应试教育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诞生的新教育类型,与学术型、工程型的本科教育不同,是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的职业针对性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应用性,确定了高职教育不应照搬本科教育学科体系为基础的课程结构模式,确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差距很大。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过程中,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建设过程中,仍然是与本科相同的三部分——公共课程、基本课程、专业课程。这三部分课型、课程模式,注重于学术性、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不是突出实践性,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所以,有必要从课程改革中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这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高级能人才短缺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的战略性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分析当前形势,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仍存在以下问题:

1.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2]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不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在课程组织上强调其完整性,过分强调学科体系,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但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停留在概念层面,以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形式还没有落实;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几乎达不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课程改革不能与时俱进

课程改革不能与时俱进,课程改革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内容陈旧,学生在学校的工作中没有得心应手,缺乏可持续发展,学生也不受企业欢迎。这和高职课程没有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关,高职教育应根据职业资格的标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标准强调职业能力,必须与时俱进。

3.教育投入少,资金短缺

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经费和学生个人的学费。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的教育投入有限,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也趋向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对职业教育不够重:企业,它是高职教育的受益者,但他们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和他们密不可分的关系,把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消费而不是投资,社会缺乏相应的制度和制约机制,因此企业不愿意承担义务和责任。[3]

缺乏投入和资金来源单一,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有限的经费只能维持正常运作,很难拿出一笔大的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因此,在学校基础设施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的基本建设上不了水平,正规的教学得不到保证,维持都成为问题,更别说发展了。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建议

1.完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育的基础工程,建立和完善21世纪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教育部已经决定并启动《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这会带来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教育模式等的改变,构建该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2、加强全面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3、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打破传统教材的单一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教材,使课程体系不仅具有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而且还可以操作示范。[4]

2.明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内容

高职教育课程应突出专业技能教学,既要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也要考虑专业的针对性。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的定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合理构建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在指导思想的确立之后,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课程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基础课程。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在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的基础上,做到两点:一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学生如何做事。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使学生形成某种职业定向以及用较短的时间胜任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的保证。3.工作技能课程。工作技能课程是根据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位需要设置的课程

3.加人高职教育投入力度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费是一个硬道理。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担负起高职教育发展的任务,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支持高职教育。这样就可以很快打破生存的僵局,尽快地成长起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31)

[2] 谷永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分析[J]. 辽宁高职学报. 2013(06)

[3] 李晓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 李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建议改革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改革之路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改革备忘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改革创新(二)
建议答复应该
瞧,那些改革推手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