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16-03-01 15:11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小学数学

黄 二

(贵州省望谟县王母街道办第三小学 贵州望谟 552300)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黄二

(贵州省望谟县王母街道办第三小学 贵州望谟 552300)

摘 要:兴趣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灵感、多一点心思,创新形式方法,数学课堂也会变得生动活泼,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可以说积极性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但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都觉得数学知识枯糙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

一、明确学习目标,诱发学习动机

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关键作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课桌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先复习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出“如果量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时,先让学生计算2+2+2=6,接着计算100个2相加等于多少,学生体会到巨大的麻烦,答不上来,于是顺利引入新课。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三、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数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多媒体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受到新鲜感和吸引力,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教学《时间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闹钟的谜语让同学们猜,再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例如教学《连减应用题》,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可以理解为:妈妈有50元,第一天买了水果用去15元,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袋30元的大米,妈妈现在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地说出;50-15=35(元)35-30=5(元)。从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用连减。情境二:妈妈到商店买水果用去15元,买大米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是:15+30=45(元)50-45=5(元)。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

四、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和他们交朋友,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面向全体,不偏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关心。

2.正确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当他们的某种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迎难而上。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一点点进步。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使他们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成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有所收获,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题意,举个例子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逐步走向成功。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飞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年06期

[2] 李秋红.谈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1年05期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