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殇
——一位诗人的驻村扶贫手记

2016-03-02 02:11贵州杨启刚
散文诗 2016年23期
关键词:空巢散文诗驻村

贵州◎杨启刚

乡村之殇
——一位诗人的驻村扶贫手记

贵州◎杨启刚

散文诗是生命灵魂的舞蹈,需要自然、安详与智慧。

空巢老人的夜晚

又是一个夜晚,浑浊的灯光下,我走进一位乡村空巢老人的堂屋。

这里是西部。门前绵延的群山,挡住了遥望远方的视线;贫瘠的土地,生长的只有干瘪的玉米和干涸的思想。

今天,物质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第一位;城市如此,乡村也如此。扶贫,医保、低保的完善,让老人们不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

空巢老人最害怕的是夜晚,一盏孤灯,两个老人,几声狗吠,构成乡村冷清的黑夜。

老人们需要:看见儿子在田坝里辛勤地劳作,牵着耕牛爬上白云飘飘的山坡;媳妇在水井边快乐地哼着山歌,清洗着园子里刚刚摘来的新鲜蔬菜;一家人在寒气逼人的夜里,围坐在火坑边,有说有笑地谈着家事,在温馨弥漫的屋子里取暖……

而此刻,在我与空巢老人的摆谈中,他们时而抹掉眼角的泪珠,时而大口大口地咂吧着呛人的烟斗;忽明忽暗的火星,在堂屋里无言地诉说着时断时续的,子女打工的音讯。

这样寂寥的夜晚,让我感到,身心彻骨的悲凉。

留守儿童的天空

十年了,留守儿童,这个词组仍然让我挥之不去。就像墙上的阴影,拂不掉它的肆虐。

留守儿童,构成了边远乡村一道伤感的篱笆墙。

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

留守儿童,是家乡的一缕缕炊烟,孤独地飘零在乡村的上空;

留守儿童,是家乡的一蓬蓬杜鹃花,在大山深处自生自灭,自哭自笑……

没有父母的日子里,他们不会撒娇,他们不会吵闹着要新衣服。

他们只会在孤独的夜晚,搂着爷爷和奶奶低声哭泣。

想念爸爸妈妈了,就看一看藏在衣服口袋里的照片。

留守儿童,你们的天空很低,低得只能够膜拜泥土的气息。

你们的天空没有蔚蓝色,只有铅灰与漆黑,只有低声哭泣与小小的肩膀的抽搐。

你们缺少关爱,你们只能与蟋蟀入睡,与小狗为伍。

外面的世界很大,家乡的田野很小,小得容忍不下一个小小的思念,容忍不下一个家庭的完整。

小得只能在春节的缝隙里,匆匆见上爸爸妈妈一面,还来不及熟悉与亲近,又要仓促地背上行囊,背井离乡,远走异乡……

爸爸妈妈呀,你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不丢下我,不再为了生计而打工漂泊他乡?

乡村的夜晚总是很冷。

而比夜晚更冷的,是我无所依托的,小小的心房。

(杨启刚1966年出生,布依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都匀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散文诗》《诗刊》《诗潮》《星星》《诗歌报月刊》《诗选刊》《民族文学》《山花》等报刊,出版有作品集6部。)

猜你喜欢
空巢散文诗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散文诗八骏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