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差异: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2016-03-02 05:55钱晶晶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非西方信息源奥兰多

钱晶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财经新闻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报道差异: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钱晶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财经新闻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本研究聚焦五大国际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发现西方与非西方两大媒体群的报道存在一系列差异。本研究旨在为创新我国对外宣传方式、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策略建议。

国际舆论;国际新闻;报道差异;非西方媒体

一直以来,国际舆论格局呈现“西强我弱”的态势。从历史沿革看,由于政治、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英美两国长期实行“双重垄断”,把持着国际信息流动、文化传播和舆论走向的话语权。[1,2]要打破这种格局,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西方媒体报道形成差异是一个重要思路。本研究运用框架分析的方法,分析北约出兵利比亚和奥兰多枪击案这两大引起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事件,聚焦CNN、BBC、半岛电视台、今日俄罗斯和CCTV五大国际媒体的报道,旨在发现西方与非西方媒体报道的主要差异,为我国积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有效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供策略建议。

一、媒体选择与对峙格局

为探索非西方媒体在全球舆论中的角色和影响,本研究聚焦其与西方媒体在报道重大新闻时的主要差别。本研究选择CNN和BBC作为西方媒体的代表——它们作为西方电视媒体的象征,一直是全球广电业重镇,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一起构成西方政治、经济秩序与社会文化观念输出的主要喉舌,发挥着国际舆论风向标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等非西方大国的崛起,国际舆论走向和信息传播秩序也随之发生着微妙变化。这些作为新兴市场的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国际舆论和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原先由西方主打、英美联袂的局面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声音所挑战,慢慢呈现出多元并立的局面。[3,4]其中,来自俄罗斯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ussia Today,下称“RT”)以及来自我国的中央电视台(CCTV)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地缘特征、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区别,本研究将中东地区也划归为非西方阵营。因此,在非西方媒体中,本研究选择来自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Al-Jazeera,下称“半岛”)、RT以及我国的CCTV作为媒体代表。

二、事件选取与分析角度

本研究采用框架分析的方法,选取五大媒体对相同国际热点事件的报道展开分析,综合比较以CNN和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与以半岛、RT和CCTV为代表的非西方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的主要特点和策略,以考察非西方媒体在全球传播中的特征和优势。

历时性的观察能更客观地分析一家媒体的报道特点。本研究以随机抽样为原则,以5年为一个抽样区间,分别考察5家媒体的代表性报道。研究对象选定2011年春北约空袭利比亚和2016年夏美国奥兰多枪击案这两件重大新闻。本研究所涉报道的新闻标题如下:第一,聚焦北约出兵利比亚事件,分别为CNN报道“U.S. intends to step back in Libya mission,but timing uncertain”、BBC报道“Libya no-fly zone:Coalition firepower”、半岛报道“Questions remain over NATO role in Libya”、RT报道“Opinion split over Libya attack”以及CCTV报道“What's next for Libya after Western airstrikes?”。第二,聚焦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分别为CNN报道“Orlando shooter texted wife during attack,source says”、BBC报道“Orlando shooting:Obama condemns LGBT discrimination”、半岛报道“At Orlando’s Pulse memorial,Obama pushes gun control”、RT报道“Orlando killer searched for Facebook updates during rampage,ranted about ‘filthy ways of the West’”以及CCTV报道“Orlando shooting considered ‘act of terrorism’”。

在这两起事件中,一件有关对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主体不属于东西方阵营中的任何一方。另一件是近期国际热点——美国私人携枪屠杀无辜平民惨案,触及控枪问题、种族争端、反恐论辩等美国国内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两起事件的性质决定了报道的多元向度,研究者可以从新闻框架的特点分析出相关媒体的态度和立场。

三、从新闻框架看报道差异

(一)意识形态: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化考量

首先,西方媒体和他国媒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分野仍然较为明显。就北约出兵利比亚事件的报道看,CNN和BBC的报道从标题到导语都属于偏中性表述,不仅引述北约高官介绍了该项行动的进展,也引述了国内舆论的犹豫和质疑。但是,如果细读报道文本,可以发现整篇稿件暗含着对美国军备和北约出兵的认可。从报道的叙述和选词可以看出,两家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强调此次行动得到联合国支持,是为了针对卡扎菲暴政、拯救利比亚平民。这些态度和立场没有通过标题或导语直接表现,而是隐藏在用词和组句之中。

就奥兰多枪击案报道看,CNN和BBC的两篇报道承袭了一贯的专业风格,从标题、导语、信源等结构性特征到整篇报道的小标题设置和小标题下内容的安排,都不温不火。CNN甚至在标题中还加上“根据有关信源”(source says),BBC的标题则是典型的事实叙述,强调奥巴马对仇恨犯罪,特别是针对特殊性向族群(LGBT)仇恨犯罪的谴责。BBC的报道中,还有专门的群众悼念场景描写。对于这一宗体现美国国内深刻矛盾的事件,CNN和BBC的特稿都没有体现出太强烈的批判态度。

通过对半岛、RT和CCTV进行类似的观察,本研究发现这3家媒体的报道带有较为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半岛的利比亚报道运用了“明平实贬”的手法,用几个简明的小标题,各自引领出美国和北约此次军事行动的不合法性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其对奥兰多案件的报道进一步沿袭了这种隐形批判的手法,通过特派记者的口吻明确表达对美国国会控枪不作为的失望,也明确叙述了美国群众广泛的失望情绪。通读两篇报道,可以较明显地感受到媒体的批评性新闻框架。对于RT和CCTV,由于其官方媒体的固有性质,较为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合乎情理。从本研究对这两家媒体的特稿分析来看,这种明显的政治性有较为清晰的呈现。报道奥兰多事件时,RT的标题中就直接引用袭击者言论“西方的肮脏手段”(filthy ways of the West),十分醒目。在报道中,多处用词都体现出对美国控枪不力、反恐双重标准的批判。报道末尾对袭击者粗野言论的引述也从侧面批判了美国社会的多个阴暗面。

(二)报道策略:非西方国家的专业化趋势

通过比较5家媒体的报道,本研究发现半岛电视台呈现出愈加成熟的专业化趋势,与CNN和BBC相比,半岛记者的专业素养毫不逊色。从利比亚特稿来看,无论是从标题、导语的设置,还是信息源的寻找和分配,以及对全文的展开和细化,半岛的报道都体现出高度专业化的特征——这篇报道共有8个不同的信息源,有媒体、北约官方、美国官方、中国官方和俄罗斯官方,信源全面且均衡。从主题趋势和报道焦点看,该报道由三个小标题“‘广泛’的全球努力”(‘Broad’ Global Effort)、“全球的批评”(Global Criticism)以及“俄罗斯的担忧”(Russia’s Concern)分别引出,条分缕析,非常清楚。

在对奥兰多枪击案的报道中,半岛和RT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在半岛的报道中,一方面,通过导语和核心段的叙述,突出了主题“奥巴马推进枪支管控”,在之后的延伸中,通过“争议性话题”(Contentious issue)和“袭击背后”(Attack revelations)等小标题部分的展开,深入剖析了国会两院对于控枪的持久争议、民众的失望情绪、对袭击者身份的调查以及其与伊斯兰国的关系等。RT的报道则聚焦袭击者的社交网站活动踪迹,从追踪其在脸书上的搜索记录和状态更新入手,词汇使用纯熟,语言表达流畅,体现出国际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较西方媒体,半岛、RT和CCTV还有以下重要的特征:在报道时,在标题和导语这些显著的位置一般都不直接体现政治立场,但在报道中会通过主题趋势和焦点设置、信息源分布来隐性设置反西方的新闻议程。与CNN和BBC标题与内容基本一致的特征相比,非西方媒体几乎毫无二致地体现出这种隐性议程的报道策略。值得指出的是,将这种隐性特征体现得最为显著的是俄罗斯的RT,半岛次之,CCTV较不明显。

(三)信息来源:非西方国家的全面化优势

除了上文提到的意识形态和基本报道策略,信息源的设置也是非西方媒体区别于西方媒体的一个重要量度。信息源是新闻语篇的重要元素,既体现了主题趋势和报道焦点,又体现了报道的基调。正是如此,对信息源的灵活处理可以体现出一家媒体的潜在立场和报道策略。

RT对利比亚的报道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报道聚焦国内外各界对某一热点事件的不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言论和立场的多样化非常必要。这篇报道共有11个不同的言论、意见来源,分别来自国际盟国组织官方、卡塔尔官方、学者和研究者、记者以及社会活动家以及相关组织成员。既有不同国家官方的各种言论,也有专家意见和媒体从业者的看法,最后还有众多社会人士如反战人士的言论。其中,专家、学者与社会人士言论是主要信源。可以看出,RT不仅重视对官方言论的引述,更注意征用媒体从业者以及看似不上大雅之台的社会人士的言论。这种信源配置不仅使得整篇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丰满,而且能巧妙地展示其意欲体现的隐性议程。从形式上看,这篇报道囊括了不同人士的意见,实质上,它却是一篇旗帜鲜明的反西方报道。

在报道奥兰多案件时,RT综合了美国国土安全部负责人言论、FOX电视台报道、CBS电视台报道、袭击者历史视频等重要信源,内容十分充实。半岛则沿袭了一贯的信源丰富原则,从总统奥巴马到共和党大佬、众议院议长保罗·瑞安(Paul Ryan),从特派记者的观察,到伊斯兰国的声明以及CIA的结论。相比之下,CCTV的这篇特稿虽然语言纯熟,文字简练,却只引述了FBI、奥巴马、伊斯兰国有关方面的言论和评价,总体上看,信源不如半岛和RT丰富、多元。

四、利用报道差异开展国际舆论博弈

在本质上,新闻报道是一个对海量资讯进行选择、取舍和对社会观念进行建构的过程。这种选择和建构的标准,就是新闻的框架。[5]可以看出,虽然CNN和BBC都是享有世界盛誉的全球化媒体,但是它们的报道同样具有隐形的意识形态框架,都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大国的政治立场和普遍态度。同样,非西方国家媒体的报道也具有或强或弱、或隐或现的反西方政治框架,这是反西方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差异性特点,也是与西方媒体开展舆论博弈的有效支点。半岛和RT在这其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其中又以RT更为突出。CCTV国际新闻的政治立场相对来说不够鲜明。

非西方媒体的第二大特点是报道专业水准的日益提高。从2011年对利比亚事件的报道到2016年对奥兰多事件的刻画,不论是半岛电视台,还是RT和CCTV,从标题、导语的设计和表述,对信息源的搜寻和分配,全篇报道的展开和细节部分的处理,以及报道的语言表达,都体现出可与世界一流媒体比肩的专业水平。非西方媒体的第三大特点是信息源的全面化趋势。同CNN和BBC比较注重官方舆论和权威表达不同,半岛和RT都比较注重运用来自各方面的素材和信源,以便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新闻框架和报道议程。其中,RT还格外注重使用非官方的信源,使得报道内容更加丰满,视角更趋多元,受众能够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这一点上,CCTV也要进一步向半岛和RT学习。

可以看出,从新闻报道的结构性特征上看,非西方媒体已经基本掌握了同CNN和BBC比肩的新闻采写技法,在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上已经没有太大的跨文化障碍。然而,从态度、立场等较为隐性的非结构性特征上看,以半岛和RT为代表的非西方媒体则注意坚持和体现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特征,以便从自己的角度发出声音,阐述立场。因此,在思想和主题上异质,在结构和表达上同质,是针对西方媒体建构差异化报道的重要思路,对提高我国的国际舆论话语权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国际新闻报道实践中。

[1] 史安斌,达雅·屠苏.全球传播的重构和“中印一体”的崛起[J].新闻界,2014(5):69-74.

[2] 卡拉·诺顿斯登.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浴火重生的主张[J].徐培喜,译.中国记者,2011(8):35-37.

[3] 钱晶晶.领衔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声音与媒介呈现[J].对外传播,2016(7):18-20.

[4] 孟建,王帆.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审视我国传媒业的新发展[J].新闻传播,2010(5):6-8+10.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8-210.

G206

A

1674-8883(2016)23-0020-02

本论文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立项课题“对外传播领域下的英语财经新闻报道”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QD23

钱晶晶(1984—),女,江苏东台人,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财经新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财经新闻、国际传播等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非西方信息源奥兰多
睡眠者效应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源
“非西方”话语分析的新途径
后西方社会学:是何以及为何?
G20的中国之路
阅读《奥兰多传》——对人、自我和世界的理解
非西方弓弦乐器的音乐传统与传承保护
美国智库对华军事研究的信息源分析——以兰德公司2000~2013年报告的引文分析为例
网络舆情信息源影响力的评估研究
云中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