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传统关系现状调查
——基于大学生与父母间微信互动的调查问卷

2016-03-02 05:55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社交交流微信

蔡 锦 谢 晨

(湖北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微”时代背景下传统关系现状调查
——基于大学生与父母间微信互动的调查问卷

蔡 锦 谢 晨

(湖北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近年来,“微信(WeChat)”在人际沟通上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影响着传统亲子关系的发展。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生群体,旨在研究在微信大环境下,大学生群体与父母之间沟通互动的实际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均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但由于性别、专业和生源地等变量的差异,他们与父母沟通的实际状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微信;互动;亲子关系

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多样式的社交媒体已逐步渗入人们的各项社会活动中。截至2015年6月,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68亿,网络的深入渗透使人们的日常人际关系维持、社交人脉发展、亲子关系交往等活动都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种种社会关系的维持与发展不再局限于单纯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网络媒介正以一种新型力量推动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在众多的社交媒体中,以“微信”(WeChat)的发展最为迅猛,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根据《2015年新媒体发展报告》,微信于2011年诞生,10个月时间内,其手机用户就已达5000万;截至2013年1月,其用户已突破3亿,而这一数字历时仅789天,比微博还快了202天。据2015年Q1腾讯发布的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微信应用覆盖了90%以上的智能手机,其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1]“美国知名博客、在线新闻平台Business insider(Business insider.com)2013年10月30日发布的社交媒介(根据全球月度活跃用户)排行榜上,中国的WeChat、Weibo在中文世界里排名前一、二位。显然,微信是中国最为典型的社交媒体。”[2]

同时,“微信实际上是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且以强关系为主、弱关系为辅的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社交圈”。[3]与其他社交媒介相比,微信更加重视用户,朋友圈之间的活跃度相对更高,人们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不同类型媒介内容来进行互动交流和生活分享。所谓的强社会关系,实质上是现实人际互动的延伸,主要包括的对象为亲朋好友。基于此,本研究主要考察大学生与父母使用微信进行交流沟通的基本现状,试图找出现今时代背景下微信对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影响。从深层次而言,本研究希望以学生为研究主体,推动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和谐的网络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微”时代背景下现实的人际交往;利用网络平台弥补现实存在的地理差距,避免网络成为亲子互动中的一堵无形的墙。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考虑了高校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等人口属性,共选取湖北地区本科学生420名,回收问卷40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92份,有效率为93.3%。整个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的时间从2016年6月持续至7月,具体的研究对象分布情况如下:男生165人,占42.1%,女生237人,占57.9%;人文社科类专业121人,占30.8%,理工类专业学生178人,占45.4%,农林医等其他专业93人,占23.7%;生源地农村学生195人,占49.7%,乡镇学生93人,占23.7%,城市学生104人,占26.5%。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并使用SPSS.22录入并整理数据,通过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对数据量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使用微信(WeChat)与父母交流的基本情况

目前,关于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基本情况尚未有定数,且微信作为主要社交工具是如何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仍未有定论。依据先前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对大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的基本情况做一个梳理。

微信(WeChat)毫无疑问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人际沟通交流中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将大学生的使用频率分为五种:从来不用、偶尔使用、一般、比较常用及每天使用,发现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均在使用微信。具体而言,调查对象中使用微信进行沟通的大学生已高达到98.7%,而其中使用微信较为频繁的大学生已高达74.7%。这充分表明,微信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已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广为使用。

微信作为维系社会强关系的社交工具,在大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基于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在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上呈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基于微信与父母互动的大学生已占到74.2%,未使用过微信与父母互动的大学生比例仅25.8%。

针对已使用微信与父母进行沟通的291名大学生,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调查发现,其使用微信与父母进行沟通的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最近一个月的使用情况为准,我们将大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进行沟通的频率分为五种:没怎么联系、5次以下、5至10次、10至20次及20次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每个月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5次以上的大学生比例为64.3%。可见,微信已逐步成为大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

三、大学生使用微信(WeChat)与父母交流的差异性情况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工具,它所面对的并不是所有人,而仅限于用户所添加的好友,这也充分表明了微信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同时,微信是一种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工具,微信好友之间不仅可以互相关注所发布的内容,而且还能频繁地聊天互动。基于第一部分大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互动的基本情况,结合人口属性相关变量,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中呈现出个别差异性的状况。

(一)女大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多于男大学生

相较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发现在调查对象中,男生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的人数为104人,比例为63%;而女生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的人数为177人,比例达到78.0%。也就是说,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工具,更受女大学生的欢迎,并被其积极应用在传统关系的沟通上。

(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的情况相异

相较于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类大学生与农、林、医等专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并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发现在调查对象中,农、林、医类大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的比例高达81.6%;人文社会类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的比例为75.2%;而理工类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的比例仅为65.2%。也就是说,农、林、医中使用微信与分母沟通的大学生比例最高,而理工类的学生比例则为最低。

(三)生源地不同,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的情况迥然不同

生源地也成为了大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的重要变量,不同地方的大学生在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的情况呈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从农村至城市,大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的情况呈直线上升趋势。在调查对象中,其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使用微信与父母沟通互动比例为64.1%,来自乡镇的大学生为73.1%,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比例则高达84.6%。

四、研究结论

微信的核心功能即人际传播,同时这种人际传播又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为基础而进行的延伸。根据胡春阳、周劲(2015)的研究表明,微信中最主要的互动对象是家人或亲人、恋人和亲密朋友。换而言之,这种微信建构的网络社交空间进一步促进了现实生活中的传统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2]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了当代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在微信上的交流沟通情况,并结合了多个人口属性变量,兼顾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则,总结了目前微信中大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交流的实际情况。总体而言,目前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均选择微信作为与父母进行日常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但女生比男生要更多地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农、林、医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同时,从农村至城市,使用微信与父母交流的大学生比例也在逐渐递增。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个体性格、专业特质、网络技术水平及接触微信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尽管如此,微信的大环境已然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新兴的传统亲子关系发展的场域。本研究所揭示的差异性状况对探索微信时代下如何重构传统亲子关系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证基础。

[1] 宣潓.移动互联时代的人际传播新形态解读——以“微信”对传统“关系”的重构为例[J].传媒观察,2016(3):10-12.

[2] 胡春阳,周劲.经由微信的人际传播研究(一)[J].新闻大学,2015(6):50-60.

[3] 肖斌.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基于强弱关系理论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71-72.

G206.3

A

1674-8883(2016)23-0030-02

谢晨

本论文为2016年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探索微时代背景下亲子关系的发展——基于大学生与父母间微信互动的实证调查”(编号:201610920016)阶段性成果;湖北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工文互补思维下新闻传播类学生实证能力的强化与提升”(编号:2016B15)阶段性成果

蔡锦(1995—),男,湖北黄石人,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新闻方向2014级本科生。谢晨(1986—),女,湖北黄石人,韩国釜山国立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理论。

猜你喜欢
社交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