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下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效应及方式研究

2016-03-02 05:55汪明艳刘凤芝李宗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公众能量

汪明艳 刘凤芝 李宗伟

(上海工程技术 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融媒时代下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效应及方式研究

汪明艳 刘凤芝 李宗伟

(上海工程技术 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本文基于媒体融合视域下,了解媒体融合的国内外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下正能量传播的特点和现状,阐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创新主流媒体下的正能量传播方式的构建,为构建我国核心价值观体系和传播社会正能量提供了治理建议。

媒体融合;亲社会行为;正能量传播

一、引言

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将报纸、电视、广播等融为一体,使传统媒体逐步调整功能,汇聚、融合传播形式,来适应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高新数字技术的融合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加快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198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首次提出了“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1]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目前,根据中央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主流媒体的依托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传统媒体时代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内涵也随着十八大提出的《指导意见》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任何信息传播方式都会在这种“融”的效应下展现出媒体传播方式的交汇、渗透、借鉴和兼容的趋势。借助“互联网+”融媒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双屏、多屏、跨屏、跨平台等传播形式,增强了同时性和同步性。

了解“融媒时代”媒介形态的多样性以及新特征,并加快对新闻“正”气之风的传播,是“融媒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把握这个特点对当下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我国社会正能量的传播特点及现状

“正能量”一词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它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一种价值判断成为多数人的看法时,便形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是“正能量”之魂。“正能量”文化现象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受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适应了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化、娱乐化的需求和大众审美更新的需要,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是正能量不等于正面报道,学者界定的“正能量”就是鼓励“小”的善行,传递“正”的能量。

(一)传统主流媒体正能量传播现状

在传统主流媒体中,如电视新闻媒体,更多的是重新闻内容、轻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仅侧重新闻事实的“刨根问底”,忽略了新闻内在价值观的引导和融入。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为做新闻而做新闻,甚至出现一些只追踪社会负面新闻,仿佛只有从负面角度挖掘新闻线索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倾向。同时,“自媒体”时代,公众传播的部分信息具有严重的情绪化、主观性和碎片化倾向,往往经不起推敲,不能客观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全貌,甚至出现颠倒黑白、以假乱真的现象。传统主流媒体中的报纸和电视新闻媒体受“自媒体”的影响,电视新闻播出时间与事态发展同步性较差,导致新闻宣传与正能量的传播出现时间上的“错位”,导致新闻事件和内在价值理念不能同步传播,有些新闻甚至以微信、微博消息作参照,对报道内容、信息渠道、价值取向把握不当的话,传统新闻媒体极容易成为传播社会负能量的助推手。

(二)新媒体网络的正能量传播现状

新媒体网络的正能量具有网络信息传播的公开性、自发性和公众性等特点,世界各地的重要新闻和突发事件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上传到网络上,这就为正能量提供了丰富的“信源”。同时,新媒体网络也成为观点互动、交流的平台,使正能量的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及,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媒体网络具有传播渠道的隐匿性,网络信息的发布者采用虚拟的网名,没有人追究其真实身份。目前,一些“正能量”的传播者并不需要将个人信息公布于众,网络有效地保护了其个人隐私,同时又及时有效地将“正能量”精神传递下去。正因如此,当前部分正能量的传播者或名人明星对个人隐私相对敏感,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不愿公之于众,传统途径的正能量传递会给其带来不便,正好网络就成为其传播正能量最有效的载体,网络传播渠道的隐匿性既保护了其隐私,又为高效地传播正能量提供了条件。网民作为目前最大的社会群体,网络信息的传递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同时网络互动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互动也较容易实现。互动性契合了正能量传播的宗旨,正能量的传播主要是想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而网络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为正能量的传播提供了的条件。

(三)政务微博传播正能量的现状

在新媒体大潮的冲击下,很多政府部门纷纷开设微博,作为政府重要的发声平台,政务微博应该以人民大众为服务对象,把自身功能定位于向社会大众发布政策方针、阐述政府工作进程以及与大众进行交流沟通等方面。许多政务微博在这项方针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主要用于通报政府的工作部署,社会上一些不利于政府的负面量信息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没有及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缺乏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政务微博应该承担起传播正面新闻报道的责任,宣传报道社会主流思想,赞扬人民群众的正能量行为,鼓励群众继续弘扬正能量,为社会正能量的形成和有效传播提供有效的引导措施。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正能量是公众中普遍存在的反对“假恶丑”的一种情绪表征,也是社会舆论的晴雨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技术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主流媒体应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主流媒体。主流媒体作为传播的主体,对于引导社会舆论、促进价值认同、推动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创新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以“互联网思维”,政府引导的创新主流媒体融合方式

以互联网思维,用新媒体来整合传统媒体,进一步加强引导公众使用开放、平等的舆论信息传播、交流方式。政府作为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代表,在弘扬宣传正能量时应积极发挥引导规范作用。

第一,政府在设计、布局和引导新型主流媒体的时候,应该更加自觉地尊重并遵守新闻传播规律、新型媒体发展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满足公众对媒体的需求和传媒集团对各种形态媒体市场行为运作政策的需求。

第二,在相关法规的框架内,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对各地传媒集团的投入,将传媒集团和各种媒体运作逐步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第三,要努力提高公民的政治水平和文化素质,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评价新闻与宣传的认知能力不断地得到提升,确保他们在获得独立评价新型主流媒体的自主权之后,能正确地选择符合国家利益和公民喜爱的主流媒体,并且对他们所厌恶的媒体和低级庸俗的作品敢于提出批评。

第四,确认每个媒体集团和媒体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主体和动力,给予他们最大的发展权力和最自由的竞争空间。

(二)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打造品牌,引导舆情

拓展互联网阵地,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重视对互联网舆情的引导,是新媒体时代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门户网站,指一级政府在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的跨部门、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快速便捷地使用个性化服务的网络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常规的三大定位为信息公开(或政务公开)、在线办事(或在线服务)以及互动交流(或公众参与、政民互动)。在网络民意日益受到重视、公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政府应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互动交流功能,打造品牌网络栏目,引导舆论。另外,应将政府门户网站上的“网络问政”栏目常态化、制度化,以起到有效引导舆论的作用,并不断创新栏目样式,使其更贴近民生、深入生活,赢得受众的广泛认可。

(三)提高新媒体编辑人员的素质,形成主流声音,传播正能量

正能量的传播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理论素养,找准和有效把握社会舆情脉搏,这样才能使所传播的正能量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增强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权利已经为大众所有,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而新媒体编辑的关注重点和主要职责是对已有信息进行筛选和修改,“让手中的信息成为有利于人们发展的有效资源,让技术和信息真正服务于人类”。自媒体态度和立场严重过剩,但可用于作为判断基础的事实却严重不够。刘洋等,[2]王倩[3]提出了从电视新闻传播的“正能量”问题、新闻的去伪存真问题;陈启华[4]提出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转型路径。新媒体编辑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引领舆论风气,编辑人员有责任依据媒体的宗旨和风格编辑、修改版面内容,及时删除有明确错误或不雅的文字言论,及时剔除含有人身攻击、灌水等倾向的内容。所以,提高新媒体编辑人员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对新媒体编辑人员应该有这样的要求:正确的价值观、思维敏锐、信息来源广、知识面宽、责任感强,不断了解公众的价值期望和内心诉求,特别是在重大事件中能够发出让公众听得进、又有说服力的声音,能对公众产生引领作用;交际能力较强,能用语言文字聚集粉丝及部分公众。唯此,才能让新媒体存在于公众之间,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舆论市场,引导舆论,有效地传播正能量。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巩固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融媒时代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信息把关难度增加,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的行政手段,有效调配、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媒体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公众推广媒介素养教育。

[1] 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

[2] 刘洋,许晓梦,白长燕.融媒时代下电视新闻传播“正能量”的问题及对策[J].采写编,2015(5):69-70.

[3] 王倩.融媒时代,新闻如何去伪存真[J].传媒聚焦,2016(5):5-8.

[4] 陈启华.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转型路径探析[J].南方论坛,2016(3):24-26.

G206

A

1674-8883(2016)23-0035-02

本论文为上海创新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方式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5-YJ-B04

汪明艳(1975—),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应急管理。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公众能量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能量之源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