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

2016-03-02 05:55广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任意性索绪尔能指

曾 广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4)

再读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

曾 广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4)

“符号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值此《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1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符号任意性原则,梳理索绪尔的相关论述,旨在揭示“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完整面貌,为进一步研究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体系、理论框架提供参考。

语言学;索绪尔;“符号任意性”;《普通语言学教程》

1916年,索绪尔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整理、编辑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巴黎发表,是语言学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20世纪初,在历史比较语言学蓬勃发展的大潮中,索绪尔以超前的视野和深邃的洞察力对“历时”与“共时”、“言语”与“语言”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区分,开启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篇章。在索绪尔之后的几乎所有语言理论和学派,都曾不同程度受到其思想的重要影响。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的地位从未动摇,他引领的语言学革命被称为“哥白尼式革命”,[1]《普通语言学教程》是其留给语言学界的宝贵遗作。

一、任意性之辩

《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反映了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体系,“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其中的核心内容。索绪尔将“符号任意性”定位为语言学研究的“首要原则”,[2]无论是系统、符号,还是单位概念的分析,都以符号任意性为起点。

自提出以来,语言学界便从未停止对这一原则的思考。苏联语言学家雅库宾斯基首开批判“任意性原则”之先河,他指出“在语言和整个社会演化着的系统中,语言既不是任意的,也不是人们对它无能为力的。”[3]随着功能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相关探讨的视角也更加丰富、深入。就国内研究而言,近年主要集中于相似性与任意性关系的考察。王永祥认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可论证性或相似性是对任意性这一根本原则的补充;[4]王寅批判索绪尔切断了语言与人、社会的联系,仅从语言本身出发,仅以词的语言层面为基础,得出了任意性支配说;[5]张绍杰和张延飞针对王寅的文章,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相似性两者相互依存,承认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第一性,更能合理地解释语言符号在社会现实建构中的作用。”[6]

值此《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100周年之际,再次解读语言符号任意性,意在梳理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相关论述,揭示符号任意性原则的真实面貌,为准确、完整、系统地理解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体系、理论框架提供参考。

二、索绪尔论任意性原则

“任意性问题之所以常讲常新,是因为它和语言研究的根本性的问题联系在一起”,[7]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有一个更全面、准确的理解,让我们回到《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寻找索绪尔对于任意性原则的直接论述。“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8]索绪尔所说的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联结产生的整体,其任意性强调的是分别代表音响形象和概念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没有任何内在的关系。

在此,还需对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予以梳理。索绪尔在批判了西方哲学史中“命名论”的基础上提出语言符号。传统观点认为,语言符号指称客观事物,换言之,符号与事物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索绪尔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语言符号连接的并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sound pattern)。所指对应概念,而能指对应音响形象。能指和所指是语言符号不可分割的两个要素,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张纸的双面。同时需要注意,索绪尔提出的音响形象并非单纯的物理声音(sound),而是一种对物理声音的心理映像。在一定程度上,音响形象是与感官相联系的,因而被认为是“物质的”,然而这也只是与“概念”相对而言的。语言符号的两方面,无论是能指还是所指,都具有心理性质。因此,从本质上讲,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

索绪尔认为任意性需要注解,“任意性并不等于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语言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8]索绪尔所说的任意性是指没有任何现实的自然联系,语言符号是不可论证的。而许多批判的观点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三、理解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两点考量

(一)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

索绪尔提出,“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的,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分开来”,构词要素与词语整体显示出具有某种可以论证的联系,“句段的分析越是容易,次单位的意义就越是明显,论证性就总越是完备”。[8]不难看出,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在不同的语言系统层级,其表现有程度的差别。就符号本身而言,作为能指和所指结合的整体,是具有绝对不可论证的任意性;而当上升到复合符号时,其论证性有所递增,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论证性却永远不是绝对的。首先,可以论证的语言符号本身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的任意结合。其次,整个句段的价值不等于各部分的价值的总和。当进入句段层级,相对任意性的性质便更为显著,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之间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正是语言符号间的双重关系限制着任意性。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社会性

有学者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割裂了语言与人、社会的联系,[9]其实不然。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集中论述语言任意性的部分,索绪尔其实已经提出了对任意性的注解,任意性并不是说话者的自由选择,语言符号确立后,必然受到社会集体的规约。再者,就索绪尔语言研究的本体而言,也可看出他对语言社会性的关注。在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同时,索绪尔还区分了“社会”和“个体”。在索绪尔的语言学中,语言是社会的,个体言语的实现必须以社会集体的语言系统为依托。换言之,语言符号具有社会契约性或约定俗成性,它负载有文化特征。[10]然而,当社会集体选择某个音响形象表征某种概念时,并没有一定的原则和遵循的规律,即并不是基于可论证的现实联系,这也是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理据所在。

四、结语

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整个语言学体系的根基所在,自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产生之日,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探索便从未停止。《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已100周年,“任意性原则”之辩仍在持续,讨论不断深入,体现出人们对语言符号性质及语言本体特征的追问,也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思考和探 讨,才不断深化了我们对语言符号性质及语言本体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1] 王寅.索绪尔语言学哥白尼革命意义之所在(之一)[J].外国语文,2013(01):1-7.

[2] 李伟.“任意性”是索绪尔语言学的必要前提吗——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理论前提批判之二[J].西部学刊,2015(7):40-44.

[3] 水心.苏联语言学家对索绪尔的某些看法[J] .当代语言学,1966(1):24-26.

[4] 王永祥.不可动摇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再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66-72.

[5] 王寅.象似性辩证说优于任意性支配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5):3-8.

[6] 张绍杰,张延飞.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相互排斥还是相互依存?——与王寅先生商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62-64.

[7] 李关学.索绪尔语言任意性思想的发展和构建——基于索绪尔三期普通语言学课程的研究(上)[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28-1 32.

[8]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 .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2,104,181-183.

[9] 王寅.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2):1-6.

[10] 李明.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是任意性的——兼与陆丙甫、郭中两位先生商榷[J].外国语,2008(02):40-48.

H0

A

1674-8883(2016)23-0053-01

曾广(1992—),男,四川成都人,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任意性索绪尔能指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索绪尔语言思想的认识论研究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试论索绪尔语言思维观中客观世界的消解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〇引进与诠释——语言哲学视域中的索绪尔思想研究(2)
关于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争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