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时代媒体人的核心竞争力

2016-03-02 05:55陈缤蕊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跨界传统媒体媒介

付 怡 郑 浩 陈缤蕊

(江西师 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数字媒体时代媒体人的核心竞争力

付 怡 郑 浩 陈缤蕊

(江西师 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在数字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人才囿于体制束缚,其创新能力远不及商业化媒体,尤其是在人才培育的模式上略显滞后。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而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媒体人应该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在能力的要求上始终要坚持创新驱动的能力,在思想的践行上应有跨界的思维模式,在业务能力上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匠人精神。综合于一体,这才是媒体转型新形势下的核心竞争力展现。

数字媒体;创新;复合型人才;跨界思维

一、乐视网的人才培育模式

新媒体时代,日新月异的传播科技,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彻底颠覆着既往的传播实践格局与规律。[1]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方向互置及跨界思维。乐视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晓琳说:“我们现在是先让对的人上车,组织和资源随之进行相应匹配。”在乐视网的人才培育模式中,乐视倾向的做法是同一个项目中能够汇集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在同一个技术部门基本都是同一个专业或者接近性专业。不同专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其优势在于不同的专业人才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进而与其他专业人才的想法相互碰撞,激发出灵感的火花。在乐视职员的构成方面,85后以及90后占了绝大多数。乐视网非常善于利用这一批与互联网同时成长起来的“原始居民”,因为这一类群体更加懂得产品的需求是否能够契合市场受众的需要。乐视同样也是一个善于充分利用年轻人思维模式孵化落地的组织,让一些非常好的想法能够通过乐视内部的创意孵化组织在现实中开展。通过这样的组织机构的设立激发年轻人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乐视对人才的要求有三点:第一,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有高度;第二,要是行业内优秀的人才,有纵深;第三,具有很强的沟通和学习能力,有宽度。正是在这些原则的建构下,才促进了乐视网的飞速发展。

二、新媒体人才缺位的现状

浙报集团社长高海浩曾指出,媒体融合最核心的是人的融合,最关键的是人的转变。一个既有新闻的基本业务能力,又能把握市场最新动向,深入理解用户需求,甚至还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势必求之不得。原有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单一知识结构的专业性人才已经为时代所抛弃,只有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方能胜任当今的新闻传播工作。[2]而在传统媒体的人才构建中,新闻从业人员技能相对单一,甚至依然用传统媒体的经营思维模式来看待当前的新媒体融合环境。体制的破除不应仅仅停留在组织机构的制度管理上的解放,还应该是在人才的引进方面。以市场化的原则来实现人才的出入。

传统媒体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于人才的缺乏,以市场的人才机制来引领报刊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在高校媒体人才的培育上,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很难赶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变化。尤其是在课程设计上明显与社会业界有脱离,而且可以看到很多高校在对媒体人才的培养方面一直处于探索的阶段。互联网发展对高校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影响与日俱增,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内容主体逐渐向复合型转变,技术素养成为未来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基础。[3]对于致力于新媒体及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而言,应首先深入思考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基础优势,尽快把握移动互联网在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4]

新媒体人才稀缺的尴尬使当下的大学传媒专业教育已远不能满足业界的需求,供求的严重失衡和人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让业界不得不花更多力气去那些技能类专业中寻找合适的新闻人。新媒体人才存在巨大缺口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媒体的人才缺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挑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媒体人才的培养能被业界所接受。

三、新媒体人才需要具备的素养

(一)创新能力的驱动力

全媒体人才的特征在于熟练掌握全媒体信息采集及加工、处理技能,全方位掌握全媒体信息发布渠道和流程,具有较强的全媒体思维和全媒体意识。[5]在新的媒介生态之下,传统媒体的用人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当下媒介生态对人才的要求。新媒体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创新能力。在原有体制的束缚之下,媒介的功能始终离不开宣教式的信息内容传输,媒体组织架构内容的把关层次分明,媒体的运行机制也有一套自身成熟的运作模式,人才仅仅建立在岗位需求的匹配上。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媒体组织内部的个体,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原有的状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媒体转型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转型的商业模式还未成熟,依旧处于探索的阶段。在这种困境下,媒体人对传统媒体的进路以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思考尤为关键。创新能力表现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束缚,从而寻求一种过往没有的新的概念来引领传统媒体的转型。

(二)媒介素养的能力与跨界思维能力

媒介素养的能力包含两种对象;一是公众对信息的筛选以及接收能力;二是媒体人的媒介素养问题。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是关于媒体人的媒介素养能力,关键表现在媒体人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职业操守,以及在新闻写作过程当中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在职业操守上,媒体人应坚决抵制有偿新闻。同时,在内容文本的选择不要过多地追求新奇特的东西。

在媒介转型的过程中,媒介素养始终作为一个关键性的线索贯穿于转型过程的本身。加强对媒介素养能力的感知是未来从事媒体工作的关键所在,媒体人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媒体人已经从单一的角色转换为一种需要多种能力于一身的角色定位。新闻学教育要“跳出新闻学新闻”,在传媒教育上要迎合跨界融合的趋势,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强人文素养和跨专业知识的学习。[6]跨学科的背景,在人才运用方面更是可以看到不同专业之间迸发的创意灵感和思想的火花。新媒体时代下的人才要求已经打破了单一专业化的局限性。熟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才能迎合市场的需求。

(三)VR+AR交互融合背景下技术掌握能力以及产品体验能力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VR用户体验式的新闻报道为未来的媒体融合转型提供了方向。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在模拟现实的基础上,它能够全景式地展现即刻发生的新闻。这种全景视觉服务能够让公众产生沉浸式体验和全新的交互方式。在此背景下,乐视生产的VR头盔也是基于这种技术,通过不透明的头戴设备完成虚拟世界中的沉浸体验,而AR则需要清晰的头戴设备看清真实世界和重叠在上面的信息和图像。在这种背景之下,新闻媒体人如果能够懂得并掌握互联网技术,那么其在对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才能够有一番自身的思考与体会。包括新媒体在内的数字媒体技术是全媒体新闻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数字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7]甚至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去贴近互联网技术,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同样很关键。

(四)新闻专业主义的匠人精神

新闻编辑在撰写新闻稿件的过程中,应坚守匠人独具一格的品质,将新闻的写作看作是一个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努力使其表现出完美的一面。在人人都可以写新闻的时代里,更需要媒体人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因为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能够给公众呈现出新的观点与洞见。具备采、写、编、评、摄、录、播等基本技能是初始阶段,如今的媒体人应该秉承一专多能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坚持学习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使思想上的积累对实践能力的培育越发突显,以思想的革新带动自身行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应坚守以下四点:第一,做精动态新闻,增强用户互动;第二,成为细分领域的专家型媒体人;第三,信息整合的能力;第四,思辨与批判的视角。

四、结语

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的转型。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对人才的引进应打破原有的体制束缚,注入新的市场力量,使传统媒体人才机制适应市场化的原则。作为新时代下的媒体人,应充分积累知识,不断地进行自我内修,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使自身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转变。在基础能力的培育上,要巩固采、编、排的基础能力,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同时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在高校人才模式的培养上,课程的设计应该紧跟业界的需求,甚至在对新闻传播理论的探索方面超越业界,走在前面,而不是被动地一直处在一种滞后的状态之下。业界同样需要把自身在行业内所积累的知识反馈到学生群体中,通过两者的互动形式培育新媒介生态下的媒体人才。

[1] 吴信训.新媒体时代传媒及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考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04):118-125.

[2] 黄瑚.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J].国际新闻界,2014(04):144-149.

[3] 郑传洋,王理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新闻前哨,2014(11):85-87.

[4] 卢迪.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及高校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现代传播,2015(06):141-146.

[5] 郝红霞,刘峰.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新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析[J].新闻大学,2014(06):116-123.

[6] 马凓,郝红霞.跨界融合: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路径[J].新闻战线,2014(11):98-100.

[7] 徐承刚.全媒体时代新闻人才的综合素养分析与对策[J].新闻界,2014(02):71-75.

G206

A

1674-8883(2016)23-0068-02

猜你喜欢
跨界传统媒体媒介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跨界设计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跨界通平台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