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2016-03-02 05:55朱慧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舆论工具社交

朱慧明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系,江苏 南京 210000)

浅谈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朱慧明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系,江苏 南京 210000)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逐步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科技、文化生产力卓越发展。在高速运行的信息化时代,现代新媒体社交工具的兴起和壮大为人们提供了新兴的交往方式。本文将从现代新媒体舆论引导特点概况与发展现状入手,探索现代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对人们产生的深远影响。

新媒体;网络社交工具;舆论向导;引导力

身处在一个兼容并包的时代,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加之当今互联网技术所支撑的新媒体,覆盖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新媒体不仅肩负着我国大小事宜宣传与推广的重任,还为广大网民关注资讯、表达诉求、交流想法等需求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平台。

一、新媒体的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在不同的历史空间和文化语境内具有不同的含义。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流动的概念,当新的传播技术问世时,便会迎来一次革新。在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的数字化行程,使互联网社交工具传播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具有数字型、网络型和全球型的特性,将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持续发展增砖添瓦。[1]

(二)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新媒体 已经对舆论形成和舆论格局的发展和壮大产生了巨大影响,也逐步成为舆论发展中的主导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舆论的方向,能够影响广大人民的想法和预判。因此,应增强新媒体舆论内容生产力、新媒体舆论渠道操控力、新媒体舆论受众研判力、新媒体舆论的有效传播力、新媒体舆论监测和预警力、新媒体突发舆情的应对力、新媒体舆论的价值引导力和新媒体的政府公信提升力。

(三)新媒体的发展趋向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社交工具的发展突飞猛进,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媒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从最早的网上聊天,到如今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从单纯地互动交流,到如今社交领域具体业务的拓展,现代网络社交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媒体现代网络社交工具的特征

(一)开放性的平台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社交工具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日常沟通、交际的平台。其各抒己见,有极大的可操作空间,可将自己的生活动态发布于社交网络,实现亲人互动、好友分享。如此“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能发声”的方式,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也增强了网络的延伸效果。

(二)平等性的交流方式

在网络的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不用拘束于等级、身份等传统阶级观念的束缚,可以在新媒体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信息,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对话。还可以自主发表意见,提出想法,表达心志,抛开传统等级地位的枷锁,平等交流,自由发声,为有关单位工作的成功开展贡献力量。

(三)全球化的时空构建

当今时代,信息的发布具有“即时性”的特征,它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打破传统意义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全球化的新媒体社交工具的构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即时交流和沟通,这种新型的发展方式,打破了国家和地区间“沟通难”的障碍,体现出一种“超时空”的全球化特征。

(四)私密性空间的保护

新媒体的社交工具具有虚拟性的空间保留和匿名性的隐私设置功能,网络交流往往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如此一来,交往的双方就不需要直接的行为互动,可以将自己不愿透露的部分信息进行隐瞒;双方的信息传递也具有指向不明确性,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对私密空间的保护,同时不失其作为社交工具的交流特性。[2]

三、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新媒体舆论引导有利于大学生的文化建设

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和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为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了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形式多样的载体传递方式,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契机,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内涵。[3]

(二)新媒体舆论引导有利于大学生的情感表达

现代新媒体社交工具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它的隐匿性和平等性。由于大学生在现实的交往过程中,会产生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或大或小的问题,而新媒体的运用相对于复杂的现实情况来说更为隐匿,大学生在不透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与另一个虚拟的交流对象进行对话和交往,建立平等的沟通状态,有利于更好地排解压力,实现一种心理状态的平衡。[4]

(三)新媒体舆论引导有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由于新媒体社交工具具有超时空性,可以为来自不同环境、不同国籍、不同家境、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建立一种交流关系,从而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借助新媒体的平台,有利于其表达思想、陈述现实,学生间的交流也显得更加真实、灵动、醒目、自然。[5]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利用社交工具,捧着麦克风表达意见、诉说想法,扩展交际范围,提升表达能力。但面对现代新媒体社交工具的多元性和广泛性,往往也会造成众说纷纭、方法不一的情境,这就需要社会加强必要的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保持清晰的头脑,理智运用新媒体去分析和处理问题。

[1] 张玲娜.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6):63.

[2] 郑百灵,谢建社.论互联网人际交往的特征及类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0-33.

[3] 刘海涛.网络伦理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2006.

[4] 王依玲.网络人际交往与网络社区归属感——对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11(1):82-92.

[5] 宋巨盛.互联网对现代人际交往影响的社会学分析[D].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02.

[6] 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235期,2013(1):125-130.

G206.3

A

1674-8883(2016)23-0086-01

猜你喜欢
舆论工具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社交距离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准备工具:步骤: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巧用”工具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