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城市电视台的品牌战略

2016-03-02 05:55温灵变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选题深度

温灵变

(长治广播电视台,山西 长治 046000)

深度报道:城市电视台的品牌战略

温灵变

(长治广播电视台,山西 长治 046000)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以人民为创作中心的时代主题。2016年2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3家中央媒体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又向全国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广电节目想要得到受众的喜欢,必须进行多个层面的创新。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虑深远、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对地方电视台来说,是明确任务、指明方向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为新闻报道指明了工作方向。做好深度报道,是城市电视台打造品牌战略的必备素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工作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

新闻热点;焦点;难点

电视深度报道是地方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深度报道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媒体的水平和实力。只有认真做好深度报道,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根本发展之路。

一、电视深度报道存在的问题

深度报道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城市电视台往往囿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做出的深度报道效果不好、影响不大,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缺乏生气和表现力。往往停留在一般的平铺直叙上,满足于大量报道会议的程序和形式,满足于拿着领导的讲话稿进行摘抄和节录,没有深层次挖掘和表现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背景和内涵。没有生动的语言和表现形式,观众自然不爱看。二是在新闻报道方面,平庸化、平面化、简单化,缺乏报道的深度。尽管这里面有客观因素,如对于新闻内涵简单、意义和影响不大的新闻事件只要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用简洁的语言交代出来就行了,不需要做深入的报道。但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却不容忽视。深度报道就是要揭示新闻后面的深层次信息,通过挖掘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表现、规律、本质等因素,来再现深刻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发。单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新闻采访上,是完成不了深度报道任务的。三是反面报道问题多、阻力大、难触及。监督类报道是观众最喜欢看的深度报道的内容。事实上,在监督类的深度报道中,地方电视台往往难以摆脱地方人事遇到的干扰和压力,这与具有先天优势的中央级电视台无法相提并论。城市电视台在做监督类的报道时,不能大胆播报一些揭露的问题,有的监督报道即便制作出来也无法播报,因为涉及一些部门的利益,新闻监督报道受到干预和阻力而被迫搁浅。四是在深度报道中,缺乏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精神,往往浮光掠影,没有深入下去,而且一些部门还有经济任务,记者们疲于应付采访和经济指标,无暇顾及新闻的深度。

二、选题策划是做好深度报道的前提

如何走出深度报道的困境?这是摆在地方电视台面前的一个课题。总结多年的新闻报道经验,笔者发现,在深度报道前做好选题策划是决定深度报道成败的关键。好的选题一是要规避风险,二是要抓住要点。

(一)好选题策划的特点

彰显独特性。作为受众来说,越是有个性的、新奇的新闻事件,越能激发大家的兴趣,吸引力也越强。当然,对于新闻事件来说,也需要出“新奇”而制胜,这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当然,这里的“新奇”既不是追奇猎艳,也不是世俗俚语,更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带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角、新的表述方式。

呈现震撼性。震撼性是深度报道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我们在对于关注者范围广、具有社会广泛性的新闻报道中,抓住重点、焦点、难点,做到报道深刻有力,给人以震撼感。

带来启发性。哲学上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就新闻事件来说,有偶然就有必然,必然是什么?是新闻事件背后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等。这就是说,深度就是从多方面呈现事件全貌,给我们以启发、反思、改进和成长。

(二)如何做好选题策划

做好选题策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深度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决定了城市电视台品牌战略的推进和实现。因此,做好选题事关重大。根据工作经验和实践,在充分考虑实际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具体落实:

第一,选题要“三贴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明了以人民为创作中心的方向。作为地方电视台虽然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电视深度报道只要从本土出发,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创作方向,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真实想法、愿望和要求,做出来的节目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所喜闻乐见,这样就能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亲和力。所以,城市电视台在新闻报道实践中,要不断取长补短,回避自身不足,发挥地方台低成本运作的优势,以投入少、受众多的地方特点,以内容好、形式新的报道方式赢得地方群众的支持和喜爱。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第二,选题要挖掘时政要闻和信息。时政要闻和信息是反映党和政府最新的方针、政策的第一资讯,蕴含丰富的信息量和新闻价值,关乎国计民生,是百姓最关注的事项。那么我们就要及时关注时政要闻和信息,特别是地方党委会议、政府文件和领导讲话,这些都是富含新闻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都能反映出政策的变化、领导的思路、调研的成果等。做好深度报道,就是要在这些要闻、讲话、文件等方面下功夫,捕捉资讯,不能简单用摘抄、节录来处理。要不断开拓,加深认识深度,善于分析,提升自身视野的高度,以高于俗见、卓于众行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表达和反映。

第三,选题要有责任和良知。新闻工作者是无冕之王,担负着舆论监督的责任。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在舆论监督上表现出了职业操守,真实地反映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陈述了事实,伸张了正义,表现出了社会良知,赢得了观众和社会的认可。城市电视台做好电视深度报道,就是要承担起监督责任,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要敢于直面报道危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不能为利益和关系所动,更不能回避和迁就。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如果,面对国家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不敢去监督,不敢去面对,对经济社会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这样就会失去群众的信赖和依托,新闻报道失去了舆论监督功能,形同摆设,深度报道又何从谈起?

三、认真下功夫是深度报道成功的保证

有了好的选题,要做好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深度报道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要在思想认识高度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的层次决定了深度报道的高下。深度报道的策划、选材就是思想层次的集中反映,认识事物的程度越深刻,那么你的策划、选题的立意就越高。立意高了,自然在选材、主题的挖掘表现及创作实践中就会形成高层建筑,拥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思想的高度来源于实践中综合知识的积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与素材的苦心思考和总结。这就是为什么要记者成为“杂”家的原因。只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才能提升思想的高度,才能创作出有深度、有思想、有内涵的报道。一个只有实践经验而没有思想,甚至思想贫乏的人是创作不出深度报道的,充其量只能是个“匠人”,达不到“道”的境界。正如古代哲学中所说的“器”与“道”的辩证关系,“器”如果不进乎“道”,那我们手中的摄像机的作用只能停留在一个“器”的层面,没有深度,永远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摇摆,没有长进。

第二,在叙事细节上下功夫。深度报道要抓住报道的细节,通过叙事的细节来呈现深度。叙事是深度报道的主要特点,叙事由情节组成,而情节是由每一个细节连接起来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没有细节的深度报道是没有灵感的。事实上,在一些深度报道中,叙事的概念化、格调化、说教化居多,以小见大、以点代面的居少,显得叙事情节牵强附会、报道生硬,直接影响了深度报道的质量。这就要注重“新闻要故事化,故事要情节化,情节要细节化,细节要形象化”。另外,在深度报道中还要注重叙事语言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第三,在表现手法上下功夫。深度报道要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表现主题,调动和利用一切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并且在表现手法上注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用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新颖化来增强深度报道的感染力。要让观众直观地通过画面就能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冲击力,而不是通过解说词去理解。实现深度报道的可感性和可闻性,是城市电视台突破困境、走出困局,实现品牌战略、提升竞争力和实力的必经之途。

四、结语

尽管地方台覆盖范围有限、受众有限,但如果利用好自身优势,在细节上下功夫,克服发展瓶颈,努力挖掘和拓展深度报道的空间和内涵,以人民为创作中心,把握好观众的需求,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表现新颖而深刻,坚持理性、思辨、睿智、正义的精神给观众一个新颖、独特、全面、纵深而多维的新闻世界,那么必然会得到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G222

A

1674-8883(2016)23-0114-01

温灵变(1969—),女,山西长治人,文学学士,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报道形式与受众心理。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选题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