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神的新衣》看互联网与电视娱乐的相遇

2016-03-02 05:55张潇艺贾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女明星新衣女神

张潇艺贾 菁

(1山西传媒学院 编导系,山西 晋中 030619;2香港城市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香港)

从《女神的新衣》看互联网与电视娱乐的相遇

张潇艺1贾 菁2

(1山西传媒学院 编导系,山西 晋中 030619;2香港城市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香港)

2014年,横空出世的《女神的新衣》经过两季的热播,于2016年9月推出了第三季《我的新衣》。作为一档本土的原创节目,《女神的新衣》娴熟运用各种娱乐元素,让中国节目摆脱了对欧美、日韩节目的依赖,是中国电视节目走出一条具有自我特色道路的典范。节目尝试与电商合作更是中国电视栏目的一次大胆尝试。

《女神的新衣》;电视娱乐;互联网

东方卫视大热的《女神的新衣》于2014年8月23日横空出世,每期节目中,6位女明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时装PK,争夺四大买主的订单。节目第一期便取得了全国34城1.44%的收视率,开播以来持续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2015年8月8日,升级为《女神新装》的《女神的新衣》第二季回归银幕,其关注热度依然不减。2016年9月,东方卫视宣布《女神的新衣》第三季《我的新衣》正式开播。作为一档本土的原创节目,《女神的新衣》娴熟运用各种娱乐元素,让中国节目摆脱了对欧美、日韩节目的依赖,是中国电视节目走出一条具有自我特色道路的典范。节目尝试与电商合作更是中国电视栏目的一次大胆尝试。本文将从节目与电商的融合、节目娱乐化的表现手法两方面剖析该节目大热的原因。

一、新颖点——互联网的灼目光芒

(一)指尖的互动

在大众传媒朝个性化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视制作的理念从制作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让受众参与到电视节目中来已经成为栏目制作的惯用手法。我国最早的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为您服务》就已经开设了观众信箱,解答观众提出的生活问题,完成电视媒体的双向传播。

除了传统的大众投票,《女神的新衣》利用互联网,打造出全新的全民互动模式。虽说在其他电视栏目中,与互联网合作已屡见不鲜,但《女神的新衣》却玩出了新花样。不同于传统的投票、抽奖等方式,《女神的新衣》利用名为“明星衣橱”的APP,在软件平台上以图文形式推荐节目中设计的服装,并附有购买链接,受众可以利用这款软件参考明星同款搭配,完成自己的时尚造型。这不仅完成了受众与节目的即时互动,在节目播出期间以外的任何时间,受众与节目仍然具有互动关系。这种尝试在增加节目影响力的基础上,将受众与明星的地位平等化,受众在体验参与感的同时,审美品位和生活观念也随之改变。

(二)瞬息的销售

《女神的新衣》最大胆的就是它与电商的完美融合。《女神的新衣》提供了一种即看即买,价值即时转换的模式。这种称作T2O(TV to Online)的模式是指产品从电视端营销到线上销售。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扫描二维码在天猫商城购买同款服装。节目播出后,受众也可以在天猫商城搜索“女神的新衣”专栏进行购买。第二季中“尚品网”的加入和大量“红包”“福利”的推动也加速了服装的推广。从屏幕前到屏幕后,从线上到线下,受众都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来。这种模式同时将受众的范围从电视观众扩展到网民,这两种身份的即时转换使节目的关注度瞬间翻倍。另外,线上服装的销售量也会为节目提供反馈,保证未来的节目内容既不落入俗套也不过于前卫。

二、创意面——娱乐化的全息呈现

(一)形式上的娱乐化表现手法

1.真人秀的模式。“Reality television”,中文译为“真人秀”或“真实电视”。“真人秀”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一般定义是指由普通人而非演员,在规定的情景中,为了明确的目的,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做成电视节目。真人秀的精彩之处也正是在于扮演自己。在《女神的新衣》中,美女明星和设计师都在扮演自己。参与者摆脱了既定的身份设置和人物关系,以陌生人的方式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带来的故事化的矛盾和自然的反应满足了受众的窥视心理。

人物的性格差异也是真人秀的特点之一。节目甚至给了明星固定的性格定位:“奋拼女神”尚雯婕、“优雅女神”贾静雯……同样,这一标签化的模式也沿用到了第二季中,“清新女神”郭碧婷、“灿烂女神”应采儿、“功夫女神”张蓝心等。第一季中的6位女明星性格各异推动了节目的戏剧化进展,如第三期中莫小棋和贾静雯因为选择了同一种布料而起了冲突,二人从协商到“呛声”再到莫小棋败下阵来,精彩度堪比戏剧。这短短两三分钟的画面不仅充分展现了二人真实的性格,同时她们真实身份下产生的真实矛盾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此外,女明星同自己的设计师因想法不同也会产生争执,这进一步增加了节目的戏剧性。这种明星与非圈内人的关系设置,避免了一味把看点集中在明星身上的老套做法。

没有行动目的和行动环境的人物是没有意义的,《女神的新衣》牢牢抓住了真人秀的目的性和情境性特征。《女神的新衣》将制作衣服的时间、空间固定,强制性地给女明星之间制造矛盾。例如,贾静雯对把火锅带到现场的莫小棋产生不满。女明星们都是为了争夺冠军来到节目的,共同的利益诉求就是节目的隐性矛盾点。它不会集中爆发,但会在女明星选取衣服的布料、款式以及抽签出场等小冲突上有所体现,并且贯穿节目推进的全过程。只要目的没有达成,矛盾就不会消失,受众也不会离开。例如,每期节目会转播到第二现场,从“女神”们对竞争对手设计的作品“冷嘲热讽”上可见一斑,尤其在第二期总决赛上,最先出场的应采儿“气势逼人”地针对其他“女神”进行的一番点评非常吸引观众眼球。

真人秀的手法让平淡无奇的设计过程有了起承转合,参与者有了饱满的性格色彩,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2.竞技规则的设置。“游戏说”是艺术起源的观点之一:“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实质应是一种游戏,美感就是从类似游戏的艺术活动中获得发泄过剩精力的愉悦感。”[1]《女神的新衣》在一定程度上将竞技做到了极致。

首先,《女神的新衣》总冠军是根据“女神”们的积分总和决出的,其中得分最高的女明星将获得“时尚女王”的称号。每场积分由40%的现场最终竞拍成绩、40%的观众喜爱度和20%的明星设计师互评分数组成。节目将积分制与淘汰制相结合,两场累积积分最低的“女神”将被淘汰。环环相扣的竞技规则在加剧紧张感的同时为受众的持续关注提供了保障。

《女神的新衣》在总规则的设置下,每一环节都有规则设置:制衣环节,“女神”们要根据节目组规定的主题在24小时内完成符合主题的系列服装制作;展示环节,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竞拍环节,4位品牌代表经过3轮竞拍,出价最高者会获得该系列服装的成衣版权。

细化至此的竞技规则将这一档服装设计类的节目演化为一场缜密的游戏竞技,不仅表现出对服装设计专业性的尊重,还让选手和受众都乐在其中,寓教于乐的效果不言而喻。

3.充分利用舞美。电视艺术的兼容性和传播特性决定了电视艺术本质上的视觉艺术特性。而“视觉文化打开了一个完整的互文本世界,在其中对图像、声音以及空间构图的解读及相互作用依赖于彼此的关系。”[2]所以,具有强烈审美性的设计类节目,在摄影构图、光线的运用和配合上十分讲究。在《女神的新衣》中,舞台摄影大量使用摇臂和斯坦尼康,跟随现场音乐节奏,突出系列服装的整体效果。在介绍服装的谈话部分,各种视听符号彼此协作:光线集中于成衣,镜头也从各个角度表现服装细节。

舞美不仅要为节目内容服务,更要让节目突出重围。《女神的新衣》的舞美技术让以服装设计为主的节目更具时尚感。3D裸眼技术、全投影视觉呈现等高端技术的运用,炫目的灯光、LED让服装在舞台上呈现出绝佳的效果,极大地刺激了受众的视听感官和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故事化、概念化的走秀突出了系列服装的风格,也让设计理念更加深厚。

(二)内容上的娱乐化表现手法

1.明星元素的运用。明星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庞大的粉丝群,一直是填补电视节目内容的利器。《女神的新衣》就不惜砸下重金,两季共邀请了20余位“女神”级别的女明星。如此星光熠熠的阵容成功吸引了各家粉丝的关注,让节目还未开播就赢得了话题和期待。

作为承担节目内容的主体,明星不仅要多,还要有掌控、丰富节目内容的潜力。《女神的新衣》在选取明星方面独具慧眼。

首先,《女神的新衣》中的女嘉宾们风格迥异:有剑走偏锋的尚雯婕,大气温婉的熊黛林,还有饱受争议的莫小棋,节目组还借着“韩流”的巨大影响力请来了韩国美女林珍娜。她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对时尚也有不同的理解,成衣风格丰富多彩。《女神的新衣》每一期还会邀请一位“男神”级的男明星坐镇观战。无论是韩庚、林俊杰、吴克群,还是Rain、古巨基、陈伟霆,这些“百万男神”不仅有独立的时尚品位,还有庞大的粉丝群。这种方式在保证节目时尚性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

其次,不难发现,这些女明星除了美貌,话题性也必不可少。尚雯婕的造型一直饱受诟病,她本身对时尚的独特解读十分适合这个需要多样元素调剂的舞台。同样,尚雯婕夸张的造型是引起观众好奇心的有力武器。观众越骂她的造型“雷人”,就越期待她下次会带来怎样更出格的服装。张馨予的绯闻在微博热搜上雄踞高位,顶着不好的口碑来参加“女神”比赛,这对一些对她颇有看法的网友无疑是一种刺激。但受众抱着看洋相的心态反而会更加关注张馨予。这些话题会将节目内容延续到其他方面,节目背后的议论又会反馈给节目组,让节目继续制造新话题。如此反复,节目的关注度就不会降低。

最后,《女神的新衣》中的女明星都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节目更多是在她们的戏剧化关系中延续下来的。首先,她们要扮演自己理想的形象或以往受众内心既定的形象来完成受众期待:张馨予要扮女汉子、拼努力,让所有对她有非议的受众看到反差;贾静雯要温柔、不争不抢,因为她之前塑造的荧幕形象都是如此。其次,女明星之间要有牵绊,装得了“闺蜜”、演得了敌人。原本略显枯燥的服装PK内容被极大扩展,甚至上升为一出后宫剧。

2.服饰文化的变异。罗兰·巴特曾说过:“时装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它一方面是形式、材料、颜色,另一方面,是社会情境、状况、地位、心态和性情……所以,时装就是同它在其中被穿戴和被描述的那个社会相结合的产物。”[3]《女神的新衣》中的时装就是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的产物。第二季中,“国民老公”郭碧婷不论是在身高、体重等外貌特征上,还是在发型风格等造型设计上都比较符合大众审美。因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她和搭档李薇的设计能蝉联冠军了。

该环境下,很多领域都演变成一种物质形态被大众消费。《女神的新衣》就将服饰文化以看得见的形态展现了出来。首先,《女神的新衣》让非专业的明星设计服装,让服装设计平民化,消除受众对服装设计领域的陌生感。再来,《女神的新衣》将服装的评判权转交给了受众,让大众真正参与到时装设计中。最后,《女神的新衣》将设计的服装在网店上向受众出售,时装最终变成人人触手可及的东西。由此,时装消解了陌生感,吸纳了大批接受它的人群,最终成为全民娱乐的对象。

从视觉上吸引受众,以感官刺激给予受众愉悦的身心体验,是大众文化的鲜明特点。《女神的新衣》中的服装款式大胆甚至怪异;服装色彩偏爱不常见的颜色,颜色搭配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服装材料方面,经常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布料。这种做法将服饰文化脱离内涵层面,用外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虽然《女神的新衣》呈现出的过度娱乐化和物质化广遭诟病,但它对于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和对电视制作的创造性革新是值得肯定的。《女神的新衣》作为一档现象级电视栏目,预示了未来电视传播娱乐至上的发展趋势和互联网将更广泛地渗入电视传播中,必将又一次引领电视行业的革新。

[1] 郑锦扬.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3.

[2] 罗岗,顾铮.视觉文化读本[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0.

[3] 罗兰·巴特(法).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30.

G222.3

A

1674-8883(2016)23-0121-01

张潇艺(1985—),女,山西忻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理论与批评。贾菁(1992—),女,山西太原人,香港城市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听新媒体。

猜你喜欢
女明星新衣女神
你的角色
“女神”不易做
学女明星“吃草减肥”的人,都变瘦了吗
全球整形观
挑新衣
初春,为肌肤换新衣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
三件久侯的新衣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