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的结合

2016-03-02 05:55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时效性新闻节目真实性

谢 珺

(虞城县广播电视局,河南 虞城 476300)

浅谈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的结合

谢 珺

(虞城县广播电视局,河南 虞城 476300)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电视媒体行业遭受巨大冲击,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在新媒体时代下,作为电视台,必须慎重考虑如何继续保持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让受众对电视新闻产生忠诚度。要实现这个目标,电视新闻要充分掌握受众心理,满足受众需求。本文将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关键问题着手,就如何促进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的结合提出适当的对策与建议。

受众心理;电视新闻采编;结合对策

一、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电视新闻丰富性不足

纵观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很多都是简单的内容堆砌,根本就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所含的信息量比较少,从头至尾都平凡无奇,既不能满足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又使得电视新闻节目的可看性大大降低,也就很难激发受众的兴趣。同时,有的新闻内容缺乏趣味性,给人枯燥感,表现手法也比较单一,不能充分表现出电视新闻节目的效果。例如,不少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节目,大多给受众呈现的都是枯燥乏味的会议镜头,播放的时政消息缺乏吸引力,使得受众关注度大幅下降。电视新闻本应是一种综合表现多种元素、内容并且极具冲击效果的新闻传播形式,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电视新闻没有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给受众所呈现的内容纯属大量堆砌,画面过于单调,让人不愿多看。

(二)电视新闻时效性不能满足要求

如今,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却与受众需求相悖,节目内容缺乏时效性,使得新闻内容新鲜感尽失。例如,很多电视节目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播音员都会以“日前”“前不久”等词语模糊时间概念,造成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大打折扣,根本不可能让受众产生共鸣,并有兴趣继续观看下去。

(三)电视新闻缺乏真实性

真实性是电视新闻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新闻内容缺乏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最初的阅读价值,甚至会失去现有的群众基础。所以,电视新闻的价值往往与其真实度紧密相关。然而,很多地方小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机会,提高收视率,出于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的考虑,对既定的新闻事实进行夸大或者随意捏造新闻。这样不仅不能留住观众,而且还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误导受众,最终导致形成网络舆论事件。

二、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结合的对策

(一)丰富电视新闻采编内容

电视新闻分为多种类型,如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以及体育新闻等,不同的新闻类型都有相应的受众。所以,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要注意所选择的新闻体裁是否能满足主流文化与发展要求,确保其合理性。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应当努力寻找与受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其观看的兴趣。另外,还要善于将不同的新闻类型搭配在一起播放,避免内容过于单一,并注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要想确保新闻采编内容更加贴近受众,迎合受众心理,除了要表现事件事实本身,还要发掘事件背后存在的人文关怀,从而让受众群体产生共鸣。在采编社会新闻时,可以专门选择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如农民工、残障人士等,通过向公众反映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让社会各界关注他们并对其提供帮助。但是我们在迎合受众心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传播主流文化,因为媒体还承担着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决不能为了满足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触碰新闻底线,否则将得不偿失。

(二)全力保障新闻采编的时效性

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能意识到“独家新闻”对于提高收视率的重要作用。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敏锐的新闻嗅觉要求他们必须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报道事件的细节内容,从而满足电视新闻对于时效性的要求,这也是受众心理要求的一部分。为了保障新闻采编的时效性,一是要求电视记者能够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及时获取第一手的新闻资料,全面了解并记录事件的细节和经过。作为新闻采编的基础环节,采访工作只是提高新闻时效性所走出的第一步。对于新闻记者而言,除了个人素质过硬外,还要能在各环节之间进行协调与合作,保证自己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闻事实。二是及时编辑新闻内容,尽快发布权威资讯。电视记者在获取一手采访资料后,电视新闻编辑要及时整理采访信息和播音文稿,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社会公众发布权威资讯。如果是社会影响巨大的新闻事件,电视新闻还要通过权威报道稳定民众的情绪,并合理引导和控制舆论,以免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三)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满足需求

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新闻现场画面。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电视新闻节目就是将语言、文字、画面等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综合体。那么如果在新闻报道中适当插入现场画面,势必会大大提高新闻的真实性,从而让受众信服。在制作后期视频时,电视新闻视频编辑还要对现场画面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通过合理运用相关方法与手段,提升画面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适当利用现场声音。不仅现场画面能够提高新闻的真实性,现场声音同样也能提高新闻的真实性。为了使电视新闻更具真实性和权威性,对现场目击者进行采访,事件主人翁的发言词以及记者亲赴现场进行报道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让观众听到现场的声音,能够还原新闻事件,有效提高电视新闻的可信度。

三、结语

为了保证电视新闻节目播出后,能够提高收视率,吸引受众关注,就要考虑受众的心理,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要一味地去迎合受众心理,而是要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不受影响,从受众心理层面考虑,不断丰富电视新闻采编的内容,全力保障新闻的时效性,并保证新闻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让受众关注新闻事件,从而让电视新闻节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1] 孙吉麟.电视新闻采编同受众心理融合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245.

[2] 齐小爽.浅谈电视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J].大众文艺,2013(18):175.

[3] 张国伟.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结合策略浅议[J].中国报业,2015(4):61-62.

G222.1

A

1674-8883(2016)23-0123-01

谢珺(1980—),女,河南商丘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时效性新闻节目真实性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广告的真实性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增强基层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