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剪辑中的艺术分析与技巧应用

2016-03-02 05:55张国环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艺术工作

张国环

(昌图县广播电视台,辽宁 铁岭 112500)

电视剪辑中的艺术分析与技巧应用

张国环

(昌图县广播电视台,辽宁 铁岭 112500)

对电视剪辑工作而言,其是吸取精华、去除糟粕的过程,是对艺术的总结与升华,彰显了艺术的再现与再创造。剪辑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作品创作思维的表达,同时展现了作品播出结构的科学化程度。本文立足艺术与技巧两个层面,对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与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电视剪辑;艺术分析;技巧应用

一、前言

电视作品完成拍摄之后,需要借助剪辑工作实现对作品布局和思想的完善,提升艺术表现张力,优化播出顺序;与此同时,实现对作品艺术内涵的凝练,从根本上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二、立足艺术角度对剪辑运用进行全面分析

(一)剪辑实现了对艺术内涵的升华与再创作

当前的电视节目种类繁多、形式丰富。借助不同节目类型的设计,实现差异性主题的表达、增强主题表现力,艺术变现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以延伸。因此,电视剪辑工作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剪辑者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理解力;需要准确掌握编导创作的意图,借助剪辑手段对目标风格进行突出表达,使主题情感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需要满足创作者的思想追求,实现其思想追求与艺术追求的统一。剪辑工作要立足节目的内容和模式,选择合理的剪辑方式和手段,集中体现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与此同时,在剪辑工作中实现对作品的再创作,提高产品的专业化水平。

(二)剪辑强化了对艺术表现速度的控制

电视节目的节奏主要是由镜头的长短、场景变换以及画面艺术构成,与电视画面中的情节、人物等因素关系密切,其强度与速度直接体现了视频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进行剪辑工作时,剪辑者要明确编导的创作目标,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法,立足节目的风格,维护原创的意境,强调对画面的烘托,掌控节奏感,尤其是面对多变的节奏,更要重视对作品整体速度的控制。基于此,剪辑者要重视深入研究原创作品,确定其风格类型,掌握节目主旨,保障节奏韵律的适应性,以切实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三)剪辑工作促进了艺术架构的完善

对剪辑工作,剪辑者需要重视视频作品总体布局的和谐性,保障前后呼应、不同段落之间能够达到自然过渡,这也是后期剪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剪辑者需要结合作品风格,整合拍摄资料,在保证资料有序性的同时进行合理优化。剪辑者要正确进行剪裁、适当进行修补,避免组合的牵强性。对现有资源,剪辑者需要重视并合理利用,从中吸取精华,以达到对资源的科学布局,提高内容的流畅性,满足风格的统一性。此外,视频电视节目通常时间不长、容量较大,其逻辑性与严密性也至关重要,事关节目质量,是衡量节目等级的重要指标。因此,剪辑者需要重视对作品进行逻辑化和层次化的处理,在导向上趋于自然,使观众能够较为轻松地理解节目的内涵。作为剪辑者,也需要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从根本上增强剪辑作品的活力。

三、重视画面处理的剪与换

(一)对画面剪切与续接的分析

对电视节目而言,其主要是对画面、语言、声音和动作等进行组合,以实现对中心思想的表达。其特征是时间不长、容量较大,借助对视觉和声音等感官的刺激,实现信息的传递。因此,剪辑者的工作就是在保障画面丰满的同时,力求短小精炼、连贯自如。精简的意思就是剪切,同时连贯性和连续性也不容忽视。在剪切的操作下,粗制部分被剪掉,节目的思想内涵更加突出;而连续性代表的是节目的演进过程,剪切使整个播放更具流畅性。因此,要合理应用动静结合的原则,实现素材完整、有效的组接和转换。依据“动接动”原则,动态镜头的剪辑与转换需要注意镜头的速度和方向,提高流畅性,避免观众产生心理或视觉不适感,尤其要关注一些位移、跟进等运动镜头的处理。依据“静接静”原则,剪辑者要保障剪辑前后镜头的一致性,防止出现对冲现象,否则就会使观众出现应接不暇的感觉,诱发视觉疲劳。在剪辑处理之后,整个节目彰显紧凑性,能够为观众提供更长的思考时间,这种效果尤其是在人文类节目中,作用更加突出。

(二)做好画面的转换与加工处理

在视频剪辑中,转换与加工是基本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应用增多,画面转换更加多样,节目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具丰富性。在视频转换中,叠化是切换中的一种技巧,被应用得较多。在画面更替的时候,两组镜头出现微显性重叠,使不同段落之间的关联以更加自然的形式完成过渡,有利于发挥对视觉流动的推动,氛围塑造功能更加突出。另外,抠像技术主要应用在背景处理与更换中,能够满足特技转换的需求,增强艺术特效,这种技术常被剪辑者使用。除此之外,剪辑工作的又一组成部分是后期合成技术。其立足非线性编辑系统,发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仅能保障图像品质,还能增强整个操作的灵活性。从总体上讲,后期剪辑在提高整体画面风格、用光等方面具有统一性,能够实现节目整体的和谐性。

(三)重视节目场景的剪辑处理

随着电视节目制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规模制作场景十分常见。借助视频剪辑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剪辑者要想达到对场景气势、氛围等的效果烘托,可以先进行必要场景的截取,而后再进行合理加工。另外,针对大场景,近景元素可以借助实际拍摄完成;而远景则可以通过模型、汇景等软件完成。尤其是3D技术下,塑形能力增强,若在剪辑中将3D画面与实景进行合理的组合,节目效果将更具质感。

四、结语

剪辑工作就是再创作的过程。剪辑者既要熟练掌握剪辑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又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实现对编导思想内涵的整体升华。剪辑工作彰显艺术性、技术性与思想性。因此,剪辑者需要重视创新,从根本上促进电视剪辑工作的有序发展。

[1] 张靖若.如何运用电视剪辑艺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J].新闻研究导刊,2015(22):93.

[2] 尤慧婷.电视剪辑对电视节目的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04):136.

[3] 张婷婷.电视剪辑在信息时代的应用与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6(16):140.

[4] 尤慧婷.电视剪辑对电视节目的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04):136.

J932

A

1674-8883(2016)23-0223-01

张国环(1973—),辽宁铁岭人,本科,主要从事电视新闻的视频剪辑工作。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艺术工作
纸的艺术
不工作,爽飞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爆笑街头艺术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