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民歌歌词语音修辞初探

2016-03-02 13:10□谭
现代语文 2016年36期
关键词:萍乡押韵语气

□谭 娇

萍乡民歌歌词语音修辞初探

□谭 娇

本文以《萍乡民间音乐》一书中所收的两百余首民歌为研究对象,对其歌词的语音修辞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萍乡民歌在语音修辞上常用衬音和押韵。就衬音而言,有语气衬音、人称衬音和象声衬音三种;就押韵而言,在韵的选择上,倾向于押声音洪亮的a韵和鼻音韵尾,在形式上喜欢用偶韵、抱韵、连韵和换韵。相对于诗歌和普通话而言,萍乡民歌押韵显得更为宽泛和自由。

萍乡民歌 语音修辞 衬音 押韵

萍乡民歌作为一种民间口传文学,是萍乡文化史上一朵绚烂的奇葩,一份耀眼的瑰宝,蕴藏着巨大的文化艺术价值。然而长时间以来,它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目前人们对萍乡民歌的认识仅停留在搜集、整理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研究,语言特色方面更是无人问津。鉴于此,本文从语音修辞角度对萍乡民歌的语言特色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示其所蕴含的语言艺术价值。

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语言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丰富了修辞方式。它通过对语音的选择、组合和调配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语音修辞主要体现在叠音、摹声、双声、叠韵、平仄、押韵、节奏、双关、对偶等方面。萍乡民歌中最常用、最有特色的是衬音和押韵。

一、衬音

衬音在萍乡民歌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存在于每一首民歌。衬音主要有语气衬音、象声衬音和人称衬音三种,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

(一)语气衬音

民歌中使用语气衬音,主要用来帮助歌唱者抒发或喜或悲或惆怅之情。语气衬音几乎贯穿于每一首萍乡民歌之中,常用的语气衬音有“啊、哟、哦、呃、呀、吔、呦、哇、噢、哩、啰、嘞”等,大多数是零声母音节,这主要是因为以零声母音节开头更易于打开嗓子大声歌唱,且声音更具弹性、更为悠远,可更好地抒发创作者的情感。例如:

(1)(哦呦)日头落山都坳(哇)里(呦噢)黄,(哦呦)犀牛(几)望(呃)月(哦呦)姐望(呃)郎,(哦呦)犀牛望月都归东海(呀),姐(几)望郎进绣房(啊),望郎不到哥(喂)姐(噢)(呜呦)守空房。(《日头落山坳里黄》)

在这首民歌里,如果没有“哦、呦、哇”等这些语气衬音,在唱的时候就很难表达出姐望郎归的迫切和心酸。

有些民歌中甚至一半都是语气衬音。例如:

(2)天(啊哩)牌地(啊哩)牌打(啰)骨牌(呀),单调里格人牌和牌来相会,小妹妹牙床里(呀)(啊嘿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小妹妹牙床里(呀)(嗬嘿)(《打骨牌》)

这首民歌一共52个字,正文30个字,语气衬音22个字,接近半数。如果没有这些衬音,整首歌就会显得简短、单调。

(二)人称衬音

在萍乡民歌歌词中,多见人称称谓词,如“我的姐、我的哥、我的妈妈娘”等,它们由实词虚化而来,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以更好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萍乡民歌中,尚未出嫁的女子称为“姐姐”或者“妹妹”,尚未娶亲的男子唤作“哥哥”。这种人称衬音多出现在关于爱情的民歌中,一般都出现于句头。如:

(3)(我的个姐啰)我衣衫烂了冒人补,鞋子烂了冒人缝,劝你亲姐我要出远门。

(我的哥咯)衣服烂了我来补,鞋子烂了我来连,劝你亲哥不必出远门。(《下南京》)

以人称称谓起头,呼唤对方,可拉近彼此的距离,唤起对方的注意,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它们在文中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种单纯的音节符号。

(三)象声衬音

在萍乡民歌中,除语气衬音和人称衬音外,还不乏象声衬音。象声衬音具体表现为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动物的叫声或乐器的声音,一般主要是乐器的声音。人们在劳动时,一般不会有为他们歌唱伴奏的乐器,为了在劳作时娱乐身心、缓解疲劳及更尽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往往会采用模仿乐器的声音这种方式来助兴。这种象声衬音的运用使得萍乡民歌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趣味性。如:

(4)风吹芦茅(么)(嗬哩嗬嗬吔)(沙哩沙沙响)(里格)(沙哩沙沙响),昨晚刮风么,打(呀)打(子)丢(呀)打了霜(呃),亲哥来看看。(《风吹芦茅》)

(5)(咚咚咚彭,咚咚咚彭,咚咚咚彭)打今日提锣(喔)到贵村,我千里(个)迢迢(啊)来贺新婚。(《赞新婚》)

例(4)中的“沙哩沙沙响”模仿的是风声,例(5)中模仿的是鼓声,这些拟声词的使用无疑给原本直白的句子平添了许多生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二、押韵

押韵是指韵部相同的音节在语流中有规律、有秩序地重复出现,从而造成“同声相应”的心里共鸣。押韵广泛运用于诗歌韵文之中,是其语音形式上最重要的特点。押韵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使作品在语音上趋于和谐,读之琅琅上口,铿锵有力,让人回味无穷,且易于传诵和记忆。民歌歌词喜用押韵,萍乡民歌也不例外。

萍乡民歌在韵的选择上,喜欢押声音洪亮的a韵和鼻音韵尾,这跟萍乡人旷达、豪放的性格有关。萍乡民歌多情调高亢、豪迈、积极,押声音响亮的韵便于抒发兴奋、快活的情绪。如:

(6)(我的哥)千莫慌,万莫慌,千斤担子我担当,我脚下边走边想计,装作打开后门收衣裳。(《想郎歌·之二》)

(7)日头落山坳里黄,望见一个娇莲收衣裳,手拿竹竿十八节(啰),手上戒指(啊)双对双,双双几个戒指(哦)一个郎。(《双双戒指一个郎》)

在押韵的形式上,喜欢用随韵、排韵、偶韵、五句子押韵。

(一)随韵

随韵是指句句押韵但非同一个韵的押韵方式,是萍乡民歌歌词最常见的押韵方式之一,尤其常见于篇幅较长的民歌歌词中。如:

(8)六月(那个)日(呀)头(咧)难过工(呀),卖(嘎)个良田(呀)学裁缝(呀)。学了一个裁(呀)缝(咧)半个官呀,油漆(个)桌子(呀)把布蒙(呀)。一把剪刀一把尺(咧)放上头(呀),十八岁小姐(呀)送茶来(呀)。(《六月日头难过工》)

在例(8)中,“工”“缝”两者相押,“官”“蒙”两者相押,“头”“来”两者相押。在篇幅较长的歌词中,一般都会采用随韵的形式,且往往是每两句或四句一转。采用随韵这一形式,有时是因为情调有变化,要便于情感的抒发,有时是因为说唱中心发生了改变,有时则是为了方便写作和演唱。随韵的使用,使歌词整体于均衡中有变化,于变化中显整齐,避免了单调、死板,,让人感到平和自然。

(二)排韵

排韵是一种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的押韵方式,在萍乡民歌歌词中的使用也很频繁。如:

(9)(哎)打起来(吔)(哎)唱起来,我要唱得(噜)姐(咧)儿(啰呜)一年后园百花对(噜)姐(咧)开,唱得山中茅杆是漂流海(吔),唱得洞庭湖里千斤麻石飘起来,我要唱得十七十八娇莲姐(咧而啰呜呀)送(噜)得来。(《打起来唱出来》)

在例(9)中,“来”“开”“海”“来”相押,押ai韵。民歌的押韵相对于诗歌来说要宽松一些,可以押相同的字,萍乡民歌歌词中这种现象很常见。如:

(10)我出门(个)三步(啰)不打歌,十人(几)哇我(啰)嘴巴多,我一不伤痛你屋里黄花女(啊),二部伤痛你屋里寡妇(个)婆,你哟地几哇得我嘴巴多?(《我出门三步不打歌》)

例(10)中,e、o(uo)韵通押,“歌”“多”“婆”三者相押,“多”是重复押韵。这种押相同韵的情况跟民歌创造者的文化水平和便于演唱有关。民歌创作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们往往结合生活劳动来编唱,即兴而作,而后口头传唱。

(三)偶韵

偶韵是指偶句押韵的押韵方式,在萍乡民歌中这种押韵方式也较常见。此种押韵方式易于让人感受到韵脚的和谐与共鸣,便于记诵。如:

(11)(哦)新打毛镰又难转弯(呃),(哦)后生恋姐不好声(呃)。我心里好像是打战鼓(呃),脸上好像是火烧山。(《新打毛镰难转弯》)

(12)一只乃古不要走(啊),后背来了只黄豺狗(哟)。黄豺狗(几)尾巴长(哦),翘起尾巴咬你一口。(《一只乃古不要走》)

例(11)(12)这两首民歌歌词都是首句入韵的偶韵,例(11)中“弯”“声”“山”相押,例(12)中“走”“狗”“口”相押。有些在普通话中不押韵的字,在萍乡方言中却相押,如例(11)中的“声”与“弯”“山”。萍乡方言的押韵比普通话更为宽泛,由于萍乡话前后鼻音不分,因而两者可通押,此外还有“ong、eng、ing”通押,“un、in、en、eng”通押,“ing、ang、en”通押,“e、o(uo)”通押等。

(四)五句子押韵

萍乡民歌中有种五句子民歌,全文只有五句,第一、二、四、五句押同一个韵,第三句不押韵。如:

(13)大屋门前来唱歌,十人哇我嘴巴多。一来惊动黄花女(啊啰),二来惊动(个)寡妇婆。大屋门前(几)唱歌都闲死我。(《大屋门前来唱歌》)

(14)夜晚夜晚又一(啊哩)天(哪),家家户户出夜烟,柴在山中树摇(啊哩)尾,水在河中看青(啊哩)天,哪有单身汉子(嘛)不想嫩娇莲。(《哪有单身汉子不想嫩娇莲》)

从用韵上看,例(13)中,“歌”“多”“婆”“我”相押,属于e与o(uo)韵通押,例(14)中“天”“烟”“莲”相押,押ian韵,第一、二、四、五句均入韵,而两例中第三句的“女”“尾”均不入韵。从平仄上看,五句子押韵还有一个特点,即第一、二、四、五句为平声字,第三句为仄声字,如例(13)和例(14)中第三句的“女”“尾”二字。这种五句子押韵可以使民歌歌词张弛有序,于整齐、紧凑中不失平和、舒缓之美。

总的来说,衬音和押韵是萍乡民歌歌词中最典型的语音修辞现象,几乎贯穿于每一首萍乡民歌之中。在歌词中,衬音看似可有可无,实则必不可少,如若缺之,全文则失去了些许韵味和完整感。语气衬音可便于创作者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人称衬音可拉近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距离,便于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想法;象声衬音则使歌词富有生动形象之美,更具趣味性。萍乡民歌的押韵,由于创作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且是即兴而作,其用韵比较宽泛,甚至可用重复的韵字。押韵时对韵的选用体现了萍乡人民内在的性格,对声音洪亮之韵的偏好正是萍乡人民旷达、豪放性格的真实体现。随韵、排韵、偶韵、五句子押韵是萍乡民歌押韵的典型形式,它们使歌词整体或整齐划一,琅琅上口又便于诵记,或错落有致,于整齐、紧凑中体现舒缓之美,使人感到平和自然。

[1]李元生.萍乡民间音乐选集[Z].萍乡:中共萍乡市委宣传部,2015.

[2]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唐莉敏.桑植民歌歌词修辞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赵文曙.长株潭地区民歌歌词修辞与语言风格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曾冬霞.梅州客家山歌歌词修辞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谭娇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萍乡押韵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押韵押出韵味儿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我给小鸡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