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阎良区三合村山东移民习俗三题

2016-03-02 20:30李飞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李飞

(西安市阎良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陕西 西安 710089)



[陕西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

西安市阎良区三合村山东移民习俗三题

李飞

(西安市阎良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陕西 西安 710089)

摘要:西安市阎良区三合村是一个以山东昌邑、高密移民为主体的村庄,长期以来保持着其老家的许多民俗事项。本文从禁忌习俗、新麦子坟、丧葬习俗中的发盘缠三个方面记录三合村富有特色的民俗事项。

关键词:西安市阎良区三合村;山东移民;禁忌习俗

陕西关中中东部有清代山东移民,如今人口数量在30多万。[1]1西安市阎良区三合村是一个山东昌邑、高密移民为主体的村庄,长期以来保持着其老家的许多民俗事项。本文从三个方面记录三合村富有特色的民俗事项:禁忌习俗;新麦子坟;丧葬习俗中的发盘缠。

1 禁忌习俗

习俗禁忌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是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三合村禁忌习俗较多,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主要分为节日禁忌、餐饮禁忌和生活忌讳。三合村禁忌习俗有的跟关中禁忌习俗[2-3]一致,有的不一致。

1.1节日禁忌

(1)腊月二十三辞灶后,到大年初三以前出嫁的女儿忌见娘家人。

(2)春节闺女回娘家,忌见先人轴子(家堂)。因此,要到娘家去,必须在娘家送完年,落了影才去。

(3)大年夜请回年(上坟请回先祖亡灵)时忌大声说话。

(4)除夕夜煮饺子时忌拉风箱,俗信认为这样会惊扰到神灵,所以事先要准备好麦秸、芝麻秆之类的燃料。

(5)除夕夜到送年(送走先人亡灵)前忌扫地,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6)家中老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忌贴春联、走亲戚。

(7)过年煮饺子,如果饺子破了,忌说“破了、烂了、开了”,要说“挣了”,有发财挣钱之意。

(8)忌打碎家具(盘、碗、盆、酒具等),人们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不过在当今社会,当孩子们由于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紧,只要大人们赶快说上一句“岁(碎)来(了)好,岁来好,岁岁平安”,也就化凶为吉了。

(9)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二,忌理发。

1.2生活禁忌

(1)送礼忌送伞和钟表,意为“分散”和“送终”。(2)忌在下午探望病人。

(3)孩子起名忌与长辈重字或谐音。

(4)百岁以上老人忌说百岁,都说“九十九”。

(5)家人去世,忌戴孝串门。俗信认为若犯忌,则对别人家不利。

(6)忌挑一个水桶到别人家。山东习俗,老人去世,孝子担着一个水桶到村口土地庙为亡灵“送浆水”。

(7)建房忌家门对着路、胡同。

(8)忌讳隔着窗子给屋子里的人递饭。

(9)生麻疹、牛痘,忌生人进门,俗信认为会导致痘疹发不出来。

(10)忌孕妇参加婚丧嫁娶活动。

(11)忌新娘在娘家坐月子,俗信认为若犯忌,则娘家后辈不旺。

(12)忌猫、狗在尸体附近逗留,害怕“起尸”。

(13)忌说“上西南”。山东民俗,亡者出殡前一天晚上要发盘缠,孝子给亡灵指路时要说“上西南”。

(14)忌拾取并使用别人遗弃的帽子、手绢,俗信认为犯忌会生病。

(15)忌门前栽桑,屋后种柳。谚云:“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桑与“丧”音近,民间忌讳;柳与“流”谐音,屋后植柳,有金钱财宝流出之嫌。

2 新麦子坟

这是昌邑籍移民特有的习俗。

中国民间的上坟一年有除夕、清明、中元节、十月一寒衣节、冬至等,大概五六次,只有这一个是和粮食直接联系,并且直接以粮食——“新麦子”来命名的。这个特殊的节日具体始自何朝何代,已经没法去考究了,或许与农耕文明同寿吧。新麦子坟在山东老家是个普遍风俗,延续至今。在关中地区的山东移民中,这种风俗仍被一部分移民后裔延续。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便对于逝去的先人也不能马虎。山东人每年在夏收完后,都会用新麦面蒸饽饽,带到先人坟前,让先人先尝一尝一年的新麦面,让他们知道丰收了,子孙不愁吃,以表孝心。这个节日是没有固定时间的,一般从农历五月底开始,六月初六是最后一天,过了这个节日上坟,就不合适了。

这种民俗在阎良那部分山东村被延续下来,有的山东村年轻人早就不知道新麦子坟是咋回事。三合村昌邑籍的焦宗来(1942年生)说:“山东人对先祖敬畏,上新麦子坟不能马虎。俺爹1986年去世,此后我们连续十多年都上新麦子坟。每年新麦子下来,蒸出第一锅饽饽,就要到爹坟前祭拜,把丰收的喜讯告诉他,请他吃最新的麦面。有时农活忙不过来,我母亲就拿些饽饽,到爹坟前烧些纸钱,和俺爹说说话。这几年已经不上新麦子坟了。”三合村高密籍秦福涛说:“这几年上新麦子坟的少了。因为麦子收后直接交到面粉厂,吃的是新麦子还是陈麦子也不好区分,有的人索性买些馒头到坟前祭拜先人,心意到了就行。”

新麦子坟是山东民间的传统,它向人们昭示着家族的兴旺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说还是对麦收的一个总结。

3 丧葬习俗中的发盘缠

1988年5月10日,笔者的外祖父出殡前一天晚上,笔者的舅舅在村子十字路口的凳子上,用一根木棍指着西南方向大喊:“爹,你上西南……”后来看电影《红高粱》,片尾那个小孩也喊:“娘,娘,上西南。”多年后,笔者才知道这是胶东丧葬民俗中特有的“发盘缠”(也叫做送盘缠),被昌邑、高密一带的山东移民带到了阎良,也成了阎良山东移民和陕西人丧葬民俗的重要区别。

在“发盘缠”之前,亡灵暂时寄居在村口的土地庙。死者咽气后,孝男要到村口土地庙去“报庙”,就是告诉土地神先人的死讯,死者的灵魂来了。然后一日三餐,孝男孝女列队到土地庙送饭,叫做“送浆水”。三合村没有建土地庙,人们就在十字路口附近用胡墼、砖块垒成个房样子,就算土地庙了。因为送浆水是担着一个桶去的,所以山东人忌讳担一个桶到别人家。“文化大革命”后,这种报庙、送浆水的风俗就没有了。

“发盘缠”就是为亡灵指路,叫死者带上盘缠,坐上轿车去丰都阴间,一般在死者死后第二天晚上进行,次日出殡安葬。据说从阳间到阴间路遥途险,且要经过若干关口,每个关口有数名小鬼把守。若想过关,必须付买路钱。后人为让亡灵少受磨难,一路顺风到达阴间,并能美美满满地过日子,就为其准备了丰盈的钱粮、充足的家具及上好的交通工具。一般为亡灵送些轿车、牛(马)、箱、柜、纸人等,并在牛(马)的肚子里放些小饽饽,以备路上食用。万万不可少了马童(就是车夫,通用名字叫做顺手)和马票,否则牲口没人使唤,路上难以行走。马票即通行证,放于马童的口袋里,保证亡灵一路通行无阻,强神恶鬼不得拦挡,如有藐视冥律横行不法者,持此以控。马票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格式如下:

马票

xx县xx乡xx村xx社xx府

xx老太(君)公,农历xx年xx月xx日仙逝。亡人一生勤劳持家,抚儿育女,为人善良,急公好义,品德高尚。为表示对亡人一生品德、功绩之敬重,报答慈父养育之恩,有孝子、孝女出银钱若干万两,为其购买:白马一匹(耕牛一头)、马车一套、车夫一名名顺手,以消除路途劳顿。仆从童男一名名随心,女童一名名如意,供其驱使。另有生活物资数件,金银财宝若干,供其使用。上述物品均属亡人一人所有,他人不得侵夺。敬请冥府对亡人财产予以保护。如有强神、恶鬼、不法者抢夺霸占,请冥府有关部门及时严厉遣责拘押,交丰都城问罪。幽冥有凭,立票为证。

特示勿违,急急如律令!

xx县xx乡城隍、土地

xx年xx月xx日

“发盘缠”这天晚上,除路远的亲戚外,其他孝男孝女均要前往相送,围观的人也很多,场面隆重。地址设在十字路口附近,摆放一张桌子,放上祭品。由长男背着纸刷,弯着腰围着桌子转,这叫做托魂。转上几圈,觉着纸刷沉沉的,这就是把死者的魂拖住了。长男小心翼翼地将纸刷放进轿车,其他亲人开始给轿车里放纸钱、饼子、手巾、枣等,边放边说:“爹(娘)你别害怕,见了猴子山拽(扔的意思)枣,一阳(指蚂蚁)山上撒麸子,疯子山上挂手巾,巴狗山上拽打狗饼子,野鹊山上拽蚕娥壳。”这样亡灵就会摆脱一路上的羁绊,顺利到达丰都城。孝子们还要给车夫“顺手”嘱咐上几句,让他好好为死者赶车。如果死者是女的,则要烧一头纸牛。据说,女人一辈子洗衣做饭,泼了不少脏水,生者就寄托黄牛为母亲替饮。烧前孝女对牛唱《寄词》云:“大黄牛,弯弯角,俺娘向哪你向哪,上山找那高草吃,下山找那恶水(泔水,就是刷锅洗碗的脏水)喝,喝恶水替俺娘,不用俺娘受罪偿。”再是其子为亡灵“指路”,告诉亡灵朝什么方向去,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若是指路词背不过,有司仪一旁领说,司仪说一句,指路人跟着说一句。指路人手持木棍,站在凳子上,指向西南,大喊:“爹(娘)呀,向西南,西南大路,甜处安身,苦处使钱,有人拦挡,马票为证。”一连喊几遍。同时,其他儿女亲属要扯着一条绳子在轿车前做出拉车的姿势。在长男的指路声中,轿车等冥器被点燃,火光冲天,儿女拉着绳向西南走出几步,这就算把亡灵送走了。“送盘缠”仪式即告结束。

为什么叫亡灵向西南呢?这是因为重庆的丰都是阴曹地府所在地,丰都在山东西南方向,所以要喊“上西南”。山东移民迁到阎良,从地理位置上看,丰都鬼城也在阎良的西南,所以喊上西南也是对的。因为“上西南”是为亡灵指路,所以山东人平日忌讳说“上西南”。

参考文献:

[1]政协西安市阎良区委员会文史法制侨务委员会.关中山东移民[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

[2]孙立新.户县人的“计较儿”和忌讳[M]//邢向东.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96-307.

[3]孙立新.关中民俗[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60-271.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14(2016)03-0070-03

收稿日期:2016-03-03

作者简介:李 飞(1978—),男,陕西西安市人,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干部,阎良区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会长。

Three Issues Concerning Sanhe Village,Yanliang District,Xi’an City with Regard to Immigrants’Customs from Shandong

LI Fei
(Xi’an City Yanliang District Committee of the CPPCC Culture and History,Xi’an 710089,Shaanxi,China)

Abstract:Sanhe Village,Yanliang District,Xi’an City is a village featuring immigrants from Changyi and Gaomin of Shandong Province.They have long maintained the many hometown folk customs.The paper records the folk custom items featuring the three aspects of taboo customs,the new wheat worship ceremony of ancestors,and funeral customs.

Key words:Sanhe Village,Yanliang District,Xi’an City;Shandong immigrants;taboo cust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