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治理地方电台存在的新闻报道失实情况

2016-03-02 05:55杜惠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抚州公信力真实性

饶 茵 杜惠娟

(抚州广播电视台,江西 抚州 344000)

浅析如何治理地方电台存在的新闻报道失实情况

饶 茵 杜惠娟

(抚州广播电视台,江西 抚州 344000)

随着新闻媒体的多元化,人们也逐渐开始追求新颖和奇异的新闻内容。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新闻效果,在采写新闻稿件的过程中,有意或是无意地刻意夸大或是隐藏一些新闻事实,造成新闻失实,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也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形象。本文结合地方广播电台的实际情况,就新闻失实的原因和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真实性;地方电台;媒体公信力

新闻的特点包括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失实新闻仍时不时地在媒体上出现。有的将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未经证实就加工成事实在媒体上披露;有的则夸大其词,将得到的新闻事实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深加工”成为新闻;有的甚至凭空编造,制造热点,夺人眼球,不仅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也严重损害了媒体形象。

一、新闻报道失实的表现和出现的原因

(一)新闻报道先于新闻事实出现,造成新闻失实

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先有事实后有报道。然而,一些地方广播电台的新闻工作者却因为不了解这一规则而出现报道先于事实的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法定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当天的活动程序和内容,很多都是按照往年惯例,是可以提前得知的。于是,一些记者便按照之前的报道模式,提前将稿件做好,使得新闻报道内容提前于事实发生,把新闻报道当成了一般的广告宣传,严重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二)偏听偏信,造成报道失实

新闻事实本身具有客观性,但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却受到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环境的影响或限制。有时记者会因为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对要报道的事实缺乏足够的了解,而出现偏听偏信,从而导致新闻报道失实的情况发生。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全国首家”“全省第一”“填补国内空白”等字样,但有时候,这样的话只是采访对象自己说的,记者如果不加核实考证就原话照用,就容易让人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三)夸大其词、人为拔高,使新闻失实

新闻的真实性要求记者在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时必须客观、实事求是,这是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的基本要求。但是,一些记者在宣扬一些经验做法或者对典型先进人物进行报道时,常常进行人为拔高。例如,为了显示一个地方的政绩,将正面统计数字夸大,负面统计数字缩小,又或者为了推广一种经验和做法则无限吹捧。

曾经有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模范老师时,听老师说有一次家人开刀住院,可是他当时正好因为工作太忙,不能去医院照顾家人。为了突出老师的“伟大”,记者在稿件中描写他的家人在医院中非常思念他,他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忘记在医院的家人。稿件播出后,老师找到记者,表示不满,说他并不是只爱工作不爱家人的“工作狂”,他也有情感,这样的报道让他和家人都十分难过。

(四)杜撰要素,导致新闻失实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新闻的六大要素,必须完全真实,因为这是构成这篇消息可信度的根本。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有些记者在新闻采写中为了追求播出效果,而对这些新闻要素进行杜撰修改。

表现一:时间失准,导致新闻失实。在新闻报道中,一些记者在新闻采写时为了找一个好的新闻由头,不顾时效性,随意更改发生新闻的时间,本来是几个月前的事情,非要写成近日,造成新闻失实。有时记者写的时间没错,但事发后的第二天没能及时发布,稿子压了几天,等再发布时,编辑没有及时将时间改过来,也造成了新闻失实。

表现二:语言失真,导致新闻失实。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中接触到的常常是最基层的群众,他们有些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是当地的方言,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也喜欢引用被采访者的话语来增加真实感和现场感。但有时候,一些记者又认为群众语言太土,登不了大雅之堂,就任意改编成书面语言,这样反而造成了新闻失实。

表现三:简易过程,突出结果,导致新闻失实。我们常常在新闻报道中会看到这样的稿件:某个单位开了几次会,搞了几个活动,捐了几次款,干部群众的思想作风就有了大的变化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又或是为了表现干部切实转变了作风,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就把某个贫困户得到资助、某些干部入农户帮忙干了几天活儿等作为典型来宣传。其实,这些报道都忽略了改进作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得稿件缺乏说服力,听众听起来不真实。

二、如何确保新闻真实性,提高新闻公信力

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内涵要求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遵循新闻处置的基本方式,即如实报道,在反映事实时,追求的是逼真还原。如实报道就是要按照新闻事实的原貌加以报道,不允许歪曲和篡改事实,不允许编造和杜撰情节,不允许任意拔高或贬低人物及事件意义。要确保新闻真实性,就要不断规范对新闻行业的管理,不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

(一)提高新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了解党最新的政策方针和政治决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政治修养和觉悟。同时,作为舆论的先导,必须充分利用多渠道的学习方式,做好平时的素材积累工作,时时刻刻武装自己。有了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才能有效地筛选、判断新闻素材。同时,要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推断,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以刚性制度防“假”于未然

要确保新闻事实准确,不仅需要新闻从业人员自身从主观上遵守相关规定,更需要有相关的刚性制度保障,才能确保取得长效。

(三)完善内部管理,强化媒体把关意识

要确保新闻信息来源真实可靠,新闻事实的准确无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稿件审签制度。

总之,新闻的真实性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新闻媒体只有始终坚持讲真话、有责任感,才会产生公信力,只有不断加强对新闻采编的管理,起到主导的作用,提高新闻的公信力,才能真正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G229.27

A

1674-8883(2016)23-0246-01

饶茵(1982—),女,江西抚州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抚州公信力真实性
Task 10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广告的真实性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江西省高速公路抚州管理处通信系统改造研究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