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舆论传播特点探析
——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

2016-03-02 05:55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王宝强热议舆情

孙 琪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微博舆论传播特点探析
——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

孙 琪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自2006年至今,微博得到强势发展,成为重要网络群体事件的策源地和爆料平台。作为网络时代民间舆论场的代表,微博舆论凭借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反映“草根们”对公共事件的意见,使社会舆论对事件的处理产生影响。然而,公共事件在微博的传播,相继而来的是网民的“狂欢”和网络暴力的产生,同时对于事件的处理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研究选取2016年8月14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个案,研究事件发生后新浪微博中关于该事件7天以内的重要微博和评论,通过科学的总结该事件的微博传播特点,从而探析微博舆论走向,把握微博舆论特点。

微博舆论;群体事件;王宝强

一、“王宝强离婚事件”新浪微博舆论发展

网络舆论的传播一般分为散播阶段、集聚阶段、热议阶段和流行阶段。[1]微博事件的发生、发酵升温和事件解决等印证了舆论传播的阶段性特征,也适用于微博舆情的监测,有助于准确掌握微博舆情走向,促进事件的解决。“王宝强事件”作为典型的微博群体事件,其发展也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与此不同的是,由于“王宝强”的名人效应,该事件前两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爆料阶段,由此该事件的发展直接经历了爆料阶段、热议阶段和流行阶段。

(一)爆料阶段:2016年8月14日00:21~09:00

该阶段内,王宝强于0:21分发布离婚声明。该话题快速轰炸新浪微博,迅速被广大“熬夜党”转载,并且发表评论点赞。0:21~3:00之间,王宝强微博热议度高达94k。

从微博的采集来看,关于“王宝强”的相关微博,在8月14日0:21之前,热搜相对稳定,0:21分之后大量出现关于“王宝强”和“王宝强离婚”的微博议题,并且转发量和评论量都很大。而转发量最大的是“聚美陈欧”在0:32分发表的评论,该微博评论转载6326,点赞137059。由此可知,看过此微博评论的人保守估计都在13万以上,可见其传播效果很成功。虽说以上单个评论的转发量不是特别大,但是王宝强的微博粉丝达2000多万,每单个评论都被转载,其传播力相当大。同时,其借助微博可以实现高到达率,从而从源头上引导舆论,诱发舆论一边倒的现象。

通过对“王宝强事件”相关微博内容分析,不难发现王宝强自爆离婚引发的媒体和公众的反应都倾向于王宝强方。这个阶段网民最初的反应都是“我的天啊!”“心痛”“哥,挺住”“我才知道”“宝宝好可怜”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网民对于该事件的反应:一是表示震惊,感觉不可思议;二是力挺和心疼王宝强的遭遇;三是各路律师大显神通,推波助澜。该阶段,微博内容均是表示对王宝强受害人身份的同情,舆论明显地呈现一边倒的状态。

总体上看,“王宝强离婚事件”爆料阶段微博评论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是其网络舆论呈爆炸式传播,传播速度和传播数量惊人,短时间内位居微博实时热搜榜榜首,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该事件爆料阶段的微博内容无一不表达网民对该事件的关注和震惊,表达对王宝强的心疼和同情,微博舆论再次沸腾。

(二)热议阶段:8月14日09:00 ~ 8月18日22:00

该阶段,“王宝强离婚事件”已成为网络媒体的舆论焦点,尤其在新浪微博上获得的舆论关注最多,与该事件相关的人和事件都处于微博实时热搜前10名。8月14日当天,传统媒体大量跟进报道“王宝强离婚声明”,该事件成为家喻户晓的话题。由于传统媒体大量参与相关舆情传播,形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互动、相互促进的舆情发展态势,民间舆论场对马蓉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声讨,形成了舆论一边倒的情形,网民的非理性情绪被推向高潮。

与微博群体事件相关的原创微博的转载量和评论是衡量该事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热议阶段,网民通常会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或通过原创微博和微博评论,或转载和自己态度一致的他人的微博内容。该阶段是舆情发酵和升温的阶段,对于舆情的走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媒体的议程设置得以凸显,使得网民的参与度和舆情中民意诉求和情绪化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笔者选取这一时间段检索到的约1000条关于“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原创微博评论超过500条的影响力微博,统计其转发量和评论量,分析该阶段微博舆论的特点。

分析表明,在热议阶段,微博大V大量参与舆情传播,在微博舆论场中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主动发表评论,进行议程设置,从而引导舆论走向。分析微博大V的身份背景不难发现,影响力大的微博大V和网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他们大多是新媒体微博媒体人、传统媒体人、网红和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客户端,某种程度上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媒体,或者是媒体的发言人。例如,博主“达人钧钧”本人既是微博知名娱乐博主和微博娱评团成员,又是微博签约自媒体,其粉丝达1158771人,这个时段发声提出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疑问,依靠其自身的影响力和王宝强的演员光环,使其微博转载和评论都高于其他阶段。其次,这个阶段人们都对“王宝强离婚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屌丝族”“上班族”都会把该事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舒缓办公室气氛的佐料,该事件迅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微博意见领袖的观点影响“吃瓜群众”的情绪,媒体的报道在微博上更多地体现为微博内容推送,同时赋予微博内容某种情绪倾向。这一阶段,微博舆论矛头主要指向“讨伐马蓉”“婚礼阴谋论”“支 持王宝强”,甚至出现了“人肉马蓉”“好人王宝强”等呼声。由此,这个阶段相关责任主体在公共舆论的高压态势下,处理问题的难度加大。

(三)流行阶段:8月19日至今

在网络舆情经历热议期后,舆论总是会滞后于事件本身的消失而消失。经过热议以后的事件最终将走向流行阶段,人们从中总结归纳出一些流行元素,用来指代某些特定的社会现象,并且这些元素普遍能得到大众的接受和传播。例如,“范跑跑”“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等,就是将舆情中的主要人物或情节符号化,将舆论相关责任主体概念化。

“王宝强离婚事件”经过连续几天的升温发酵,终于进入舆论的流行阶段。这个阶段,王宝强作为“草根”人物和所谓的“校花”的离婚现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性谈资。不同于舆论形成的前几个阶段,流行阶段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而从现实生活来看,至少到目前为止,王宝强引发的舆论流行期仍在继续。

分析大量网民的微博评论和网络热搜发现,“王宝强离婚事件”已然成为城乡婚姻对立的代名词。“门当户对”“爱你的钱,而不是你的人!”“现代版潘金莲”“西门庆”“淫牌”“痛牌”和“精牌”等都成为“王宝强离婚事件”的代名词,这是对该事件当事人的一种符号化。舆论流行阶段,网民的这种舆论情绪化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理性处理该事件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看来,微博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情况,于王宝强有利,对马蓉和宋喆,甚至王宝强的孩子来说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与此同时,网民和媒体对马、宋二人都进行了道德审判。然而道德审判终不能代表法律,该事件的圆满处理,只能诉诸正规的法律程序。发泄谩骂之后,网民需要理性思考“王宝强离婚事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问题。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微博舆论传播的特点

(一)“意见领袖”对事件的广而告之

微博舆论场中,信息的传播属于“两次传播”,“草根”发布原始信息,传播给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评论,再次发布促成信息在微博舆论场中的大范围传播。一般情况下,意见领袖是微博用户中的精英用户,其粉丝量较大,一般指的是演员、学者等高级公共知识分子的微博,以发布客观真实的公共信息居多,且转发量和评论量都比较大。王宝强微博发布离婚声明后,“聚美陈欧”“李玉刚”“李毅律师”等进行了转载评论,依靠其庞大的粉丝团队的大量转发和评论,迅速形成一边倒的舆论讨伐之声,促进事件发酵。在整个事件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充当了广而告之的“喇叭”角色。

(二)明星类话题更为微博用户关注

据新浪微博数据显示,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微博受关注度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在微博热议话题中,社会类和明星类微博的关注度遥遥领先,明星类话题微博用户关注度约为25.6%;而地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也高于明星事件。

首先,明星类话题关注度高源于网络用户的窥探欲望和“娱乐至死”的娱乐消遣。一方面,明星话题可以透露许多明星的生活状态,满足人们窥探明星隐私生活的欲望;另一方面,明星话题也是一种娱乐消遣,通常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王宝强离婚事件”的热度压倒了奥运会,成为8月中旬最为火热的话题无疑是因为它满足了以上两点。

其次,明星微博的影响力更大,传播强度也更大。明星微博舆论的传播要素主要包括微博名人、粉丝、微博话题内容、微博传播方式四个基本方面。[2]其中,娱乐明星人气最高,影响力最大。“王宝强离婚事件”的热议度高,也是由于王宝强本身的明星形象就备受关注。

(三)主题影响传播

王宝强发布离婚声明后,短短几天王宝强的微博点击量就超过70亿次,转载696780次,评论3133087次,点赞5478265次。究其主要原因是王宝强主动发表声明:因妻子与经纪人有不正当的两性关系而离婚。明星离婚可谓是家常便饭,人们对此都已经司空见惯。但是,王宝强离婚事件受到的关注度高于以往任何明星离婚事件。

通过分析微博上的用户评论,可知“王宝强离婚事件”凸显现代婚姻的脆弱性。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相互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婚姻能否幸福?也就是说,“门当户对”这种婚姻观念是否适用于现代婚姻关系?王宝强是一个典型的“凤凰男”,机缘巧合之下,他成功进入上流阶层,片酬上千万。马蓉是西北大学所谓的“校花”,凭借和王宝强的夫妻关系,也跻身上流社会。基于此,“王宝强离婚事件”揭示了一种婚姻观:婚姻是互相利用。尤其引发了以王宝强为代表的“凤凰男”和以马蓉为代表的“潘金莲”之间通婚合理性的思考,婚姻不是心灵的结合而是金钱的交易。然而,利益的结合早晚会涉及利益冲突。据报道,王、马离婚可能涉及1亿元的财产分配问题。同时,有报道指出马蓉秘密转移王宝强资产等。

(四)流言和真实信息同时传播

相关责任事件在微博舆论场传播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由于信息披露不够及时透明而引发微博流言的传播,使得其信息传播真假难辨。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网络上疯传王宝强出轨“小三”的照片,短时间内其微博用户评论数达159737,引发大量“吃瓜群众”的围观和热议。直到王宝强出面澄清和王宝强住宅物业证实辟谣后该事件才告一段落。真假信息难辨,成为微博传播的显著特点,“吃瓜群众”通常容易被虚假信息蛊惑,离真相渐行渐远。微博平台是信息融合的平台,同时也是滋生和传播谣言最为有效的途径。通过王宝强“小三”事件,微博舆论的真实状态为网民所了解。此时,微博平台或微博意见领袖应该实时监测微博舆论动态,引导网民理性思考,尤其要让网民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从良莠不齐的信息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三、结语

本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作为典型的微博群体事件案例,从事件的爆料阶段、热议阶段和流行阶段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出微博舆论传播有如下特点:多级传播结构在微博舆论传播中的普遍存在以及意见领袖的深度参与;明星在微博舆论场具有影响力;主题内容是吸引微博用户的首要因素;真假信息互相融合等。微博舆论不仅仅是群体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状态,同时也是社会舆论的晴雨表,能最为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掌握微博舆论的传播和流行特点对于社会、国家和政府都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认识和掌握微博舆论传播的特点,我们才能制定正确的疏导舆论的方法,才能促进事情的解决。

[1] 武贵英.网络群体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3.

[2] 张东杰.名人微博舆论的传播机制及其可视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G206

A

1674-8883(2016)23-0279-02

孙琪,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经营与管理。

猜你喜欢
王宝强热议舆情
刘德华教王宝强洗手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消费舆情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王宝强:好的婚姻让我脱胎换骨
舆情
舆情
舆情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热议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