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2016-03-02 05:55陈小同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航拍摄影

陈小同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浅谈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陈小同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近年来,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航拍的门槛;另一方面是因为航拍技术能为新闻摄影提供全新的视角,增加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本文将分析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以及航拍新闻摄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展望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未来。

航拍;新闻摄影;无人机

航拍技术在近几年里发展迅速,特别是无人机航拍技术。2013年,湖南卫视热播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中运用的大量航拍镜头,让众多观众第一次关注到航拍技术,甚至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画面看到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的场景。现如今,从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新闻直播画面到报刊、新闻网站上的航拍新闻图片,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结合航拍技术进行新闻报道。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在无人机市场的激烈角逐,无人机的价格越来越低,只需两三千元即可购得;航拍的门槛因此大大降低。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到专业的摄影记者,航拍成为摄影圈内的一种流行“玩法”。本文将重点关注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从空中拍摄地球地貌,获得俯视图,此图即空照图。航拍的摄像机可以由摄影师控制,也可以自动拍摄或远程控制;航拍所用的平台包括航空模型、飞机、直升机、热气球、小型飞船、火箭、风筝、降落伞等。为了让航拍照片的效果稳定,航拍者有的时候会使用如Space cam等高级摄影设备,它利用三轴陀螺仪稳定功能,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画面,甚至在长焦距镜头下画面也非常稳定。航拍图能够清晰地表现地理形态,因此除了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环之外,航拍也被运用于军事、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生态研究、城市规划等方面。[1]航拍又分为动态摄影和静态摄影,本文所论述的新闻摄影中的航拍属于静态摄影。

根据搭载的飞行平台不同,可以将航拍技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同时搭载摄影师和摄影机器的飞行平台,这类飞行平台通常体积较大,如直升机和热气球等,需要将摄影师本人送到空中,摄影师在飞行平台上亲自操作摄影机器进行取景拍摄。第二种类型是只搭载摄影机器的飞行平台,这是一种摄影机器与摄影师本人分离的航拍技术。摄影师在地面一方面通过遥控控制飞行器的起降、方位、速度,另一方面借助图像数据传输等技术用手中的操纵平台控制飞行器上搭载的摄影机器进行拍摄。它成功地将摄影师的眼睛带入空中,并能根据摄影师的意图抓拍画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迅速发展的无人机航拍技术。综合比较,第一种类型航拍技术的飞行平台对起降场地有很大的要求限制,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会受到严格的空中管制,拍摄视角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而第二种类型的航拍技术对飞行场地没有严格限制,几乎可以适应任何场地,起降灵活,可以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拍摄,且成本较低,动用的人力、物力也相对少得多。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的手段,摄取特定的瞬间形象,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因素来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2]因此,摄影技术的进步是新闻摄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航拍技术的出现,使摄影记者能从空中俯视拍摄,从而摆脱了平视和仰视的常规角度,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北京时间2016年2月18日揭晓的第59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简称“荷赛”)上,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的航拍作品《天津爆炸》获得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该作品是记者从空中用无人机航拍记录到的“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之后的现场实景画面:爆炸现场烟雾逐步散去,爆炸“原点”出现一个巨大的坑,坑内有大量液体,地面上一片狼藉,集装箱、汽车和其他残骸就像一个个小蚂蚁。[3]该作品被媒体誉为是“上帝视角表达的死寂”。这也是航拍新闻摄影作品受到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赛事认可的一个例证。

一、航拍新闻摄影的优势

(一)独特的视角

图像比文字更具形象性,这也是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但在当今的读图时代,大量的图片涌现在受众面前,造成了受众的视觉审美疲劳。航拍摄影提供了一种在上空的更加全面和震撼的视角,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地增强了图片的感染力。因此,独特的视角是航拍新闻摄影最大的一个优势。

(二)环境适应和及时性

新闻摄影的目的就是用影像记录的方式,最快地告诉受众新闻事实和真相。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记者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进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比如在地震灾区,由于道路受到地震影响而损坏,地面交通中断,摄影记者和拍摄设备无法通过陆路交通深入地震灾区,这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困难。而航拍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限制,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在第一时间升空,进入地震灾区,在空中进行拍摄报道,及时为受众带来地震灾区的画面。因此,航拍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摄影记者等可以通过航拍完成拍摄任务。

(三)数据信息采集能力

航拍技术除了可以进行影像的摄取外,还可以进行数据的采集。数据新闻是时下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数据的收集是数据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航拍技术在拍摄高清图片和高清视频的同时,可以完成拍摄瞬间的各项数据指标的采集工作,为地面采写报道的新闻记者提供论证赛事新闻及资讯的详尽数据信息。[4]比如在马拉松比赛中,航拍可以获取空中视角进行数据采集,确定运动员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各项数据,在获取影像资料的同时为新闻报道提供数据来源,这是地面摄影无法做到的。

二、航拍新闻摄影的不足

(一)事故风险

我们时常能看到直升机坠机或无人机“炸机”的新闻,因此,无论是直升机航拍还是无人机航拍都存在着一定的事故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人为原因,主要是因为直升机驾驶员或无人机操作者操作不当导致机器坠毁;二是机器本身的原因,由于自身的产品缺陷或零部件损毁而导致的坠毁;三是自然原因,由于受到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导致的坠毁。此外,无人机还可能因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而导致失联,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拍摄任务失败,重则导致人员伤亡,而航拍中的事故风险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

(二)管制和监管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全面开放低空领域,民用航空器的低空飞行受到相关部门的限制。像直升机这样大型的航拍活动需要得到审批才能执行,而审批过程耗时长且手续繁琐,往往在重大的突发新闻事件中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在无人机监管方面,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于2015年12月29日下发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的文件,对无人机驾驶员的操作资质、无人机的飞行空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运行管理要求。这虽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最新的针对轻小型无人机运行和监管的规章,但并未形成法律文件,尚待完善。

三、航拍新闻摄影的展望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人机航拍将成为新闻摄影中更加常用的航拍方式。无人机厂商需加强技术建设,以促使无人机航拍技术更加成熟,在面对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也能很好地运转,把无人机航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闻摄影记者的无人机操作培训,让摄影记者持证上岗,降低无人机受人为因素坠毁的机率。国家也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让无人机的新闻航拍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使航拍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新闻业作贡献,进而更好地服务广大受众。就目前来看,航拍在新闻摄影中被大量运用,通过航拍图片结合文字,直观、立体地再现新闻事件的场景,以强烈的现场感来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方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受众认可与推崇,优秀的航拍摄影作品也会更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总的来说,航拍新闻摄影,尤其是 无人机航拍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1] 航拍[D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2dcn-G_y1KmqjMwvl4wHsPHeY5U90o1j9jeSZT_CSqVYi8pa DTw0bijB_Pdt_dBmGIZlFVmXQhJvapGICSVvArsaK0tu31GKig E2Vzbur-y,2016-12-05.

[2] 徐忠民.新闻摄影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23.

[3] 对话陈杰:对新闻的探索无止境[DB/OL].腾讯网,http:// news.qq.com/a/20160218/042040.htm?jgifh,2016-02-18.

[4] 李少文,邱贻馨.无人机航拍,打开媒体生产新空间——来自看看湖北网的思考[J].中国记者,2014(10):4-6.

J419.1

A

1674-8883(2016)23-0286-02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航拍摄影
航拍巴彦呼硕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难忘的航拍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