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02 05:55曾登地梅蓝之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成都市成都广播

曾登地 梅蓝之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四川 成都 610042)

成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曾登地 梅蓝之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四川 成都 610042)

围绕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成都市委宣传部积极安排部署,成都传媒集团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大胆探索谋划,深入实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并逐步形成产业效应,实现了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原则。

新媒体;传统媒体;媒体融合;文化产业;双效统一

中共成都市委积极贯彻中央精神,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市委宣传部在政策上支持、专项资金上投入,成都传媒集团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在近年来大力实施全媒体战略,按照社会效益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成都新媒体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展现出时代风采。

一、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

(一)成都传媒集团确定“4311”发展战略规划

成都传媒集团以内容优势为核心、融合发展为手段,推动传统媒体改革创新。一是成立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以及新媒体发展中心,统领媒体融合;二是确定实施媒体融合发展的“4311”规划。“4”即时政新闻、财经资讯、生活服务和数字娱乐矩阵;“3”即建设新媒体发展、数字采编以及用户大数据“三个中心”;“1”即打造一个全国领先、西部第一的新媒体创意产业园;再一个“1”是创建一支文创产业发展基金。

(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着力构建“新型城市公共服务传播体”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着力多层次、全空间、立体化打造“新型城市公共服务传播体”,确定了三大发展任务:一是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用融媒体传播理念整合广播电视新媒体,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提升自身传播力、影响力,夯实权威的媒体地位;二是构建自有新媒体体系,打造全媒体生产调度中心,推出“看度”、天府TV、“橙掌柜”等新媒体产品;三是把公共服务技术对接资本市场,启动新媒体公司“新三板”挂牌等工作,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二、全面布局,构筑融合发展体系

(一)向全媒体发展,日趋完善产品体系

在巩固传统媒体阵地的同时,成都传媒向全媒体发展,其新媒体产品涵盖了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视频等领域。成都传媒集团形成了时政类新媒体集群,用户总量近1400万;形成了财经类新媒体集群,用户总量超过3000万,其中属每日经济新闻全媒体平台的发展最为突出;形成了生活服务类新媒体集群,包含成都商报“谈资”客户端、“成都出发”微信、“四川名医”微信、成都买购网、成都志愿者网、成都晚报962111平台等,为超过1200万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形成了数字娱乐类新媒体集群,包括神鸟数据、智慧酒店和公交传媒、地铁传媒等,累计汇聚海内外用户1.5亿。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启动“无限成都”建设,在“数据分析”“舆情分析”“大数据应用功能”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利用已建成的“个性推荐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定制开发了一套集舆情分析、信息管控和应急响应于一体的综合性舆情管理平台。

(二)以重点产品为支撑,形成核心竞争力

成都传媒集团把“锦观”“谈资”“微成都”“每日经济新闻”以及成都全搜索新闻网确立为重点新媒体产品,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形成了核心竞争力。2015年,在“传媒集团融合传播排行榜”中,成都传媒集团位列第八;成都位列国家中心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一。成都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案例分别入选人民日报社编撰出版的《融合元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4)》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编著出版的《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成都发布”“@微成都”位列城市政务“双微”竞争力指数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榜首。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在“全国城市网站PC端传播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2016年,每日经济新闻位列人民网发布的“财经媒体移动传播榜”中的第一,并且,人民网以其为案例发布了《〈财经新媒体移动传播力分析报告〉——以“每日经济新闻”新媒体为例》的分析报告。成都商报“两微一端”全部进入“全国报刊新媒体30强”,并分别进入客户端类、微博类、微信订阅号类全国10强。“东郊记忆·互联网创意产业园”成功入选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100佳优秀案例。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突出发展的“看度”,其内容生产速度可达每分钟1条,日均发稿量已达200余条,客户端累积中外用户达150万人,其在2013~2015年连续3年被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评为“年度创新案例奖”。在全国“两会”报道中,记者现场采集到的内容可通过“看度”客户端等平台及时发布,“30秒视频即拍即发”,真正保证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

(三)以特色项目为引领,全面促进深度融合

成都传媒集团以“中心+园区+基金”特色项目引领新媒体发展。新媒体发展中心发挥宣传效果监测、产业趋势研判、重大项目协调以及发展进度监测等功能;数字采编中心发挥新闻宣传的联动功能;用户数据中心(用户云平台)发挥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东郊记忆·互联网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功能;文创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投融资功能。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以全媒体生产中心为特色,重构媒体融合下的内容生产流程,全面促进了媒体的深度融合。根据全媒体产品的生产规律,其还建立了即时远程、随采随传、快速发布的流程机制,突破了记者单兵作战的物理限制、传统媒体传播的地域限制以及传统媒体界限的概念,着力培养全媒体记者。2016年“两会”期间,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在北京驻地搭建的“全媒体生产调度中心”,不仅通过云平台功能成功对接了成都“全媒体调度中心”,更利用“中央厨房”式采编播流程使云媒体平台和全台生产网之间实现了互通,使全台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和发布在统一调度下得到了有效共享,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传播体系。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统一

(一)加强体制创新,探索发展新思路

成都传媒集团确定以“互联网+”为改革方向,狠抓媒体二次创业。从“互联网+内容”“互联网+服务”入手,在构建投融资体系、抓好重大项目、聚集优秀人才等方面,打通了制约媒体融合发展和新媒体发展的关键环节,制定了《发挥新媒体宣传引导作用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媒体机构创新创业的热情。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地面电视联盟会长台的优势,推动城市电视台抱团发展。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采用网格化、平等化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以自身领先的新媒体综合运营能力体系为支撑,整合各地资源助力城市台发展,破解城市台发展困境,与西藏、廊坊、凉山、广安等地的城市台展开了新媒体业务合作,逐渐将多个城市电视台打造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城市台联合体,快速实现了新媒体“走出去”的目标,有效提升了其在全国的影响力。

(二)实现社会效益为首位,新媒体产业效益正增长

成都把新媒体产业化作为文化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成都传媒集团在完成媒体责任、实现媒体融合和全媒体指挥的聚合效益的同时,全面介入游戏动漫、电子商务、数字音乐等新媒体,细分行业,并全力抢占社区、公交、地铁等新兴渠道资源入口,初步完成了财经资讯、数字娱乐、生活服务三大领域的发展布局。预计2016年新媒体版块收入将占集团收入20%左右,将实现30%以上的增幅。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面向党政机关、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提供新媒体综合运营服务,与多家政企机构达成了新媒体产品服务承包合作,大力发展IPTV,用户达270余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基于“云”服务的新媒体软硬件技术支撑系统及媒资生产体系、内容传播体系,CDN视听内容分发、全媒资“云”编辑服务等基础平台,丰富了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的新兴媒体技术、人才、运维体系,形成了良性的产业发展机制。新媒体业务实现连续6年持续盈利,预计2016年实现产值将在1亿元以上,居于全国城市台领先地位。

四、持续探索,再推媒体融合的思考

在未来,成都传媒业将紧紧围绕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持续探索,适时调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助推媒体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着力从提升新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竞争力三方面入手。

(一)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提升新媒体公信力

成都传媒集团将采取聚焦战略,整合优势资源,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重点产品为龙头,以机制创新为牵引,促进新闻宣传和产业升级。尤其在成都市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后,传媒集团自加压力,提出在国家中心城市中率先打造全国一流新媒体集团的战略目标,全方位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新型传播体系。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将以内容为着眼点,致力于夯实权威媒体地位,增强公信力,建立有影响力的媒体;围绕中心,深度策划,培养专家型跑口记者,完善卫视、央视上宣报道激励机制,按“三贴近”原则和互联网思维方式创新表达,突显蜀地文化,打造特色和品牌主持人、栏目;继续推行制播分离,面向广播、电视、电影、电脑、手机和户外屏等多种媒介进行内容生产和营销;积极进入媒体融合产业链,主动创新与中国网络电视台、新华社、阿里影业、爱奇艺等机构的合作模式,不断拓展内容、版权、数据、模式等交易,进而实现主流价值观的输出;继续办好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借助大会的平台促进行业间的对接、交流、合作,推进新媒体内容的输出,促进新媒体业务快速发展。

(二)奋力提高核心产品质量,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成都传媒集团将以省委、市委确定的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激发其下属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内容”,提升新媒体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成都传媒集团将通过多维度、多渠道细分媒体集群,实现“用户到哪里,内容就在哪里”;通过对用户画像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实现“用户想看什么,就生产并推送什么”,进而增强用户黏度;以用户需求为切入点,按照“互联网+服务”的思路,深入挖掘媒体资源,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将进一步拓展、扩大IPTV的用户规模,完善手机移动端的互动、发现和分享模式,构建出集图文、视频、自媒体、数据库等于一体的城市界面,进而拓展、健全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三)努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增强新媒体竞争力

成都传媒集团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将以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重大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新媒体产业园区和用户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做到重特大新闻和突发新闻在网络平台首发,进一步拓宽新闻传播渠道,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在完善创新创业机制建设方面,其将采取“内引外联,聚合相关研究、孵化、投资、服务等机构”的方式,针对围绕媒体融合、新媒体发展以及传媒产业上下游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项目,鼓励员工进行新技术、新模式以及新产品的探索、研发、生产,通过资金支持和资源倾斜等手段,积极扶持,促进其发展壮大,不断建设、完善传媒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此外,其还将加快推进运营管理、投融资、人才建设、绩效考核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和新媒体发展的需要,提升新媒体经济在新常态下的竞争力。

G206.2

A

1674-8883(2016)23-0295-02

曾登地(1972—),男,四川叙永人,党校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梅蓝之(1989—),女,重庆巫溪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媒。

猜你喜欢
成都市成都广播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穿过成都去看你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数看成都
成都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