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2016-03-02 02:10高敬洋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农村

高敬洋

摘要:传统的农业村庄,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适宜自身条件的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自然优势。在发展地道路上,政府政策扶持指引方向,诚信合作是关键,而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得产业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文章以四川茂县罗山村为例,就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特色产业;茂县罗山村

四川茂县南新镇罗山村,位于岷江上游,茂县东南方,距离省会成都市约180公里。现全村共计193户,近800名村民。这个坐落在平均海拔1800米的高半山小村庄,除农用车外,全村共拥有140多辆小轿车,是名符其实的“汽车村”,而且该村人均收入超万元,说明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康村”。而现在的这一切,在2007年以前,是村民们做梦都不曾想到的。

一、高半山区的农业发展经验

笔者在罗山村实地调研时,村支书告诉笔者,2007年以前,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村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由于道路路况的限制,从山下的213国道开车到村里需要3个小时,遇到雨季,更是很少有车辆愿意上山。据统计,2007年以前,全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低于国家贫困标准。除了逢年过节买点新鲜的肉类食用以外,村民们平时几乎都是食用自己熏制的腊肉,主食也只有玉米和土豆。本文,笔者想通过分析高半山农区发展的良好经验,同时针对继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

1. 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的核心

早期,罗山村以玉米、白菜作为主要种植作物。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同类农业产品作物里不具备竞争优势,同时由于作为经济作物的白菜的市场价格波动大,致使农户每年的经济收入也随之升跌。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就是化被动为主动。2003年,部分村民开始尝试种植附加值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果树。结合罗山村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最终选定红脆李作为主要种植的经济果树。但因对该种作物的市场预期不足、培育周期太长等客观因素,罗山村也只有少部分村民尝试选择种植红脆李。于2007年底,罗山村成立了“红脆李种植合作社”。至2015年,全村红脆李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估计晚熟红脆李产量可达到200万斤,保守估计按市场价7.3元一斤,全村可实现经济毛收入1400多万元。

2. 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是发展的助力

产业有序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自2007年罗山村的红脆李种植形成规模之后,当地政府基于此大力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对村道进行了硬化处理。首先,这不仅缩短了村民进出罗山村所花费的时间,而且也解决了由于天气原因造成无车辆进出村落的问题,为村民提供了交通出行的便利。其次,降低了运输成本,果实市场价格更趋合理。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使得每年收获季节水果收购商络绎不绝。收购商可将货车开到种植户的果树旁进行装车作业,这不仅保证了水果运输的新鲜程度,同时平整的道路也减少了在运输过程中对水果的损耗。第二,地方政府修建水池水窖,解决农作物的灌溉问题。罗山村处于海拔1400米至1600米的山间区域,水资源匮乏,作物用水主要依赖自然降雨灌溉,且每年7、8月大概会有1到3周时间不等的干旱期。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果树生长,影响红脆李生长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于在这一海拔区间种植的红脆李来说,灌溉水是其生命线,也直接决定最红成品的价格。

3. 科学技术投入是发展的保障

技术作为生产要素里不可缺少的条件,对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罗山村,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农用土地的专业检测。相关部门对罗山村的农用土地在进行耕作和种植之前都会进行土壤成分测量,分析土壤的酸碱度,以及所含各种微量元素的分成,这对于种植作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改良土壤。种植户在种植前期会依照将要种植的作物生长所需要最佳土壤环境对土壤开始改良。在改良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使用自然非化学的有机肥料和物理改良技术。虽然改良土壤以及相关的措施会增加种植的成本,但是对果树的健康以及丰产,高品质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相关专家的专业技术指导。每年罗山村还会请农业专家到种植户家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从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到果树生长期的氮、磷、镁、铁肥的配比,最后到蔬果疏支,挂果套袋都是科技种植的投入。

4. 诚信是发展的关键

诚信经营是一个企业品牌建立的基础条件,同样也是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罗山村,虽不是以企业的形式经营农业产业,但其诚信的基准是该村红脆李能远销海外的保障。

由于水果类产品的特殊销售模式,当水果还未完全成熟时,收购商便要到种植户家里进行订购(收购商预付定金),数量和收购价格都在这一时间协商好,待水果完全成熟时,收购商直接到田间地头进行采摘、装车并支付剩余款项。在订购到交易最后达成的这段期间内,罗山村的红脆李品质的好坏是掌握在种植户的手中。签订订购协议时,农户对今年红脆李的市场价格是没有预期的,也就是说,最终的市场终端零售价格可能会高于之前订购时所商讨的采购价格。笔者在罗山调研时也了解到有过类似情况的发生,但当时整个罗山村的种植户没有出现一个毁约案例,而且历年来罗山村的红脆李都是保质保量的按时交付到收购商的手中。种植户还告诉笔者,诚信是所有商业交易的必须品质,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失掉了诚信,那样会失去所有。从以前的贫困落后小山村到现在的“小康村”甚至“富裕村”,他们懂得感激,他们勤劳,更理解诚信。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收购商来罗山村收购红脆李,最远的已被销往海外,市场越做越大,但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销售纠纷。诚信是罗山村红脆李产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的关键因素。

二、持续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1. 产品知名度低,应添加地理标识

近年,罗山村的红脆李虽然销往各地,但自身的原产地及品牌并未让消费者产生了解。同样是出产于四川茂县罗山村的红脆李,由不同的经销商包装之后销往不同地区,被冠以的产品商标与名字都大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地理标识。以至于只有最初的收购商知道这是产自岷江上游罗山村的高品质红脆李,但最终的消费者不了解它产自哪里,没有办法通过产地进行同类产品的比较和分辨。所以建议在种植户保证自身产品品质前提下,应该由当地政府牵头,给与相关政策支持,再由村委组织协调,对从本地产出的红脆李进行统一的包装,冠以注册商标。一方面,包装过后的红脆李在产业链中提高了其附加值,种植户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有着巨大作用。在市场的竞争中,品牌的价值与口碑,往往可以决定产品最终的走向。

2. 高端产品产量少,加大科技投入

罗山村出品的红脆李,虽然品质普遍较高,但是能销往高端市场的,满足更高国际标准的产品并不多,达不到所有成品的千分之一,这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高端产品由于数量不多,往往按照普通价格被收购,同时罗山村的红脆李在高端水果市场几乎占不到份额。而高端产品能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是用一般价值衡量无法测算的。高端红脆李的生长相较普通红脆李的生长,需要更多的生长空间,这样才能接受的更多的光照和土壤养分。果树间的间距,以及每棵树枝间距以及朝向,挂果时果与果的间距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更加科学的种植,科学的培育,才能提高高端产品的产出,得到更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从而使得罗山村红脆李的产业发展更加长远。

3. 劳动力流失,应转变劳动者传统观念

在当今中国的大部分农村,不管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只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往往面对同样的一个困境,罗山村也不例外,就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往往一代果树还没到需要更替换代的时间,种植户就因为自身家庭缺乏劳动力的因素放弃农产品的继续种植。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提升,绝大多数年轻人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会让他们自然的排斥。即使如今进行农业生产已经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当代的年轻人仍旧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对青年一代有条件可能参与农业活动的年轻人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改变其传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明白从事农业生产和作业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使其自身找到荣誉感和满足感,使得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到农业生产之中,焕发新的活力。

罗山村从一个贫困的高半山村庄,变成如今的“富裕村”。其思维转变,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产业,在这过程当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普遍意义下的宝贵经验。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农村
基于特色产业新闻宣传的地方发展推动思考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特色产业科普的创新思考与发展研究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