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变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后的临床意义

2016-03-03 13:17李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白血病复发率阴性

李冰

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变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后的临床意义

李冰

目的 探究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变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7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对患者骨髓液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在缓解治疗结束的15 d起,给予每3个月1次的动态检测,并将其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这两组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动态监测分析,阴性组的复发率为6.81%,低于阳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微小残留病变实现完全缓解后,阳性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且阳性患者的复发率要明显高于阴性患者,这是因为微小残留病变的阳性复发比传统骨髓形态早。对完全缓解后的白血病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进行动态监测,能够指导患者的治疗及良好的预后,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应用。

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变;急性白血病;临床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临床医学中采用多药联合化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能够使急性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1]。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发现白血病的复发与微小残留病变密切相关,这种微小残留病变是白血病缓解后残留的部分白血病细胞,成为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为了探究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变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后的临床意义,选取本院7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男43例,女32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3.4±6.2)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其中初次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58例,部分缓解或未缓解17例,对其进行再次诱导后有7例患者实现完全缓解。75例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在对患者进行诱导治疗后,取肝素抗凝骨髓液3ml,对其进行微小残留病变检测,同时将患者的骨髓液制成涂片行细胞形态学分析[2],所用仪器主要为美国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所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CellQuest3.2。所用的试剂有美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的标记法为三色荧光抗体标记[3],其中干祖细胞抗原:HLA-DR、CD34;髓系抗原:CD13、CD33、CD34、CD14、CD15、cyMPO,B淋巴细胞系单抗:CD20、CD10、CD19、cyCD79a;T淋巴细胞系抗原:CD2、CD5、CD7、cyCD3。

1.2.2 微小残留病变检测 在患者初诊时,对患者进行骨髓免疫分型检测,在缓解治疗结束的15 d起,给予每3个月1次的微小残留病变动态监测,另外采用骨髓形态学对患者进行检查,并用荧光标记法进行相应地标记,以CD34、CD10、CD7对白血病细胞进行筛选,共收集到细胞40000个,在对白血病细胞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如白血病细胞区有细胞存在的情况,可将其占骨髓总细胞的比值作为微小残留病变值,>10-4为阳性,<10-4则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完全缓解治疗后残留病变水平与复发情况 经过3个月的随诊可以发现,在阳性组(31例)中有12例出现复发,2例患者处于缓解状态,17例未缓解患者经过再次诱导后有14例患者实现完全缓解。阴性组(44例)患者持续表现为阴性,呈现缓解状态,有3例逐渐向阳性转化,并最终复发。阳性组的复发率85.71%高于阴性组的复发率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残留病变预测复发的准确率 通过对58例治疗后诱导完全缓解患者的动态检测以及骨髓形态学检查,可以发现阴性42例,3例出现持续阳性,在5个月左右出现形态学复发,复发率为7.14%,16例持续阳性的患者有2例缓解,14例于7个月左右出现形态学复发,复发率为87.50%,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形态学缓解时,阴性组复发率为10.00%,阳性组复发率为88.89%,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残留病变检测指标呈现持续阴性,说明预后效果明显,出现阳性,则说明存在复发的潜在威胁。见表2,表3。

表1 完全缓解治疗后残留病变水平与复发率的关联性(n,%)

表2 残留病变与治疗预后效果(n,%)

表3 形态学完全缓解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复发率(n,%)

3 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中对急性白血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微小残留病变有了新的认识,它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一个主要潜在因素,对残留病变的研究有利于为医生的用药以及白血病的预后提供一个有效参考依据[4,5]。在本次研究的75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实现完全缓解,其中出现复发的共有17例,且阳性组的复发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对阳性组进行治疗时,要合理调整治疗方案,适当加大化疗的强度,而残留病变呈现阴性则可以将其作为良性的评判依据。然而,仅凭一次残留病变的检测不足以说明患者的阳性及阴性指标,可对呈现阳性的残留病变进行进一步动态监测,若仍呈现出白血病细胞增多的趋势,则要从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复发趋势,增强防范治疗工作,对于呈现持续阴性的残留病变,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可以适当降低化疗强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残留病变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对患者的复发作出有效判断,从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预后,在临床医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值得各大医院的参考借鉴。

[1]侯丽雪,任翠爱,张磊,等.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AML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1):14-17.

[2]孙楠楠,甘思林,孙慧,等.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与预后的关系.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339-342.

[3]陈果.微小残留白血病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及研究进展.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3,36(2): 133-135.

[4]刘龙,耿素霞,杜欣.RQ-PCR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644-1646.

[5]常莉,张鸽,石华,等.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2(12):1245-12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022

2016-02-26]

526060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白血病复发率阴性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