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采用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2016-03-03 13:17李松兴汪洋畅李清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存活心肺肝素

李松兴 汪洋畅 李清香

心脏骤停患者采用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李松兴 汪洋畅 李清香

目的 探究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尿激酶(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5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联合心肺复苏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增加小剂量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再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复苏时刻以及存活1、3 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中采用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脏骤停;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心肺复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5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心肺复苏相关诊断标准[1],排除具有心肌梗死、冠心病、脑血管肿瘤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实验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5.2±6.3)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7~84岁,平均年龄(62.7±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标准胸外心脏按压,并采取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等辅助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一旦发现心室颤动,马上给予患者300~360 J电除颤治疗,确保抢救及时[2-5]。两组患者静脉注射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054),1mg/次;必要时给予两组患者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地塞米松等药物辅助治疗,当确定患者的心率及脉象恢复正常,即可对患者实施脑复苏治疗,确保呼吸机的正常使用,保持呼吸顺畅,并保持代谢性酸碱平衡;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在心肺复苏的早期静脉泵入小剂量UK(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 U,并行皮下注射4100 U低分子肝素钙(葛兰素史克)[4]。患者在完成心肺复苏成功后,每隔12 h进行1次皮下注射,如果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超过了基础值的3倍,则应暂停使用小剂量UK。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评价两组心脏骤停患者在复苏时刻的GCS评分[6],并分别记录存活患者存活1、3、5 d的GCS评分;实验组患者进行复苏治疗后,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凝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动态GC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复苏时刻、存活1 d、存活3 d 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活5 d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2.39±0.66)g/L,较治疗前的(1.67±0.41)g/L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复苏时刻 存活1 d 存活3 d 存活5 d实验组 48 3.11±1.03a7.82±1.18a8.76±1.32a12.47±1.96b对照组 47 3.06±0.47 7.47±1.35 8.62±1.14 9.83±1.16P0.136 0.133 0.127 0.023

表2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s,n=48)

表2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s,n=48)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

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s) 血小板计数(×109/L) 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14.75±0.72 56.49±2.75 2.39±0.66治疗后 14.32±0.64a55.16±2.37a1.67±0.41bP0.120 0.112 0.029

3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肺复苏患者采用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存活5 d的GCS评分显著高于采用常规药物联合心肺复苏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该研究结果提示,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延长但是并未出现明显生物学死亡特征就有生还的希望,临床上应积极应对抢救。

综上所述,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避免了传统抗凝治疗中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采用小剂量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海燕.Utstein模式下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危险因素研究.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6):379-381.

[2]刘荆,吴莉,邹蓉,等.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心跳骤停患者CPR抢救中的复苏效果.中国保健营养,2013,9(11):543-544.

[3]张晓明,金鹏,杨华,等.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11,31(2):135-138.

[4]夏家栋,李从圣,程立顺,等.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在心脏骤停患者初期复苏中的临床研究.安徽医药,2008,12(9): 817-818.

[5]牛爱原,田琪.益心舒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2(8):700-702.

[6]姜正伟,闫波,王连馥,等.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经静脉心脏起搏救治效果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4):2720-27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26

2016-03-09]

511900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存活心肺肝素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