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2016-03-03 13:17陈远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口服液黄疸胆红素

陈远中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陈远中

目的 评估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13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A组(70例)和B组(65例)。A组使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白蛋白辅助治疗;B组在A组用药基础上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表现、黄疸退去时间、胆红素下降值等。结果 A组用药前后血清中钾、钠、钙、镁、氯等离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中钾、钠、氯离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钙、镁离子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为65.7%;明显低于B组的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高胆红素血症;联合用药;新生儿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50%,且具有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多由于胆红素在体内沉积过多导致的病理性黄疸。非结合型胆红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潜在危险,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性脑病,引发小儿脑性瘫痪[1]。临床常见症状为胆红素含量过多、肠肝循环障碍及肝功能不全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四肢、眼球运动障碍,甚至神经系统损伤、智力低下、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掌握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降低由该病引发的致死致残率,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就诊于本院的13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符合血清浓度>210~250 μmol/L的病理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27 d,平均年龄10.4 d;体重2340~4234 g,平均体重3789.4 g;男女比例为1:1.1;其中早产儿22例,足月出生儿113例,顺产87例,剖宫产48例;黄疸出现时间在24 h内21例;新生儿肝炎16例,颅内出血6例,溶血症8例。黄疸程度:轻度14例,中度88例,中度33例。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70例)和B组(65例)。

1.2 方法 A组使用常规治疗,进行蓝光照射,波长450 nm,2次/d,30min/次、白蛋白辅助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5 d为1个疗程,3次/d,5ml/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在治疗期间临床反应及不良症状。定时记录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含量变化及黄疸退去的时间。记录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及治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 A组用药前后血清中的钾、钠、钙、镁、氯等离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用药前后血清内钾、钠、氯离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钙、镁离子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mmol/L)

注:与用药前比较,aP>0.05,bP<0.05

项目 A组(n=70)PB组(n=65)P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钾离子 3.93±0.36 3.77±0.58a>0.05 3.88±0.26 3.94±0.54a>0.05钠离子 140.9±0.6 139.2±0.5a>0.05 138.8±0.7 139.9±0.6a>0.05氯离子 104.6±0.6 105.1±0.7a>0.05 104.8±0.6 104.3±0.7a>0.05钙离子 2.62±0.69 2.65±0.58a>0.05 2.50±0.57 2.11±0.27b<0.05镁离子 0.96±0.26 0.92±0.69a>0.05 0.95±0.68 0.80±0.53b<0.05

2.2 治愈率 A组治愈46例,无效14例,治愈率为65.7%;B组治愈62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95.4%;A组治愈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一般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常分为母乳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器质性损伤,但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大。由于新生儿的肠道菌群较成年人相比缺乏,对胆红素的代谢不及成人,未结合型胆红素增加,其肠肝循环增加,体内胆红素含量过多,且新生儿胆红素的产生速度较成人快,但其肝细胞代谢胆红素的速度却慢,上述几种原因综合导致新生儿血清中胆红素含量过高,出现皮肤黄染等体征。同时新生儿由于发育未完成,其血脑屏障未能完全起作用,且游离型胆红素易通过血脑屏障,这就造成由胆红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隐性危险。常见的并发症为脑性瘫痪等。

通常临床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来治疗[2]。蓝光照射在患儿皮肤上,胆红素可以吸收光线,尤其是波长范围在450~460 nm的蓝光,使得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双吡咯。具有水溶性的双吡咯可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进而降低体内胆红素含量。该种方法通过加速胆红素的代谢来缓解血清胆红素过高。传统方法是>12 h的连续照射黄染部位,但通常会导致患儿血小板减少、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同时处于该波段的光波对DNA具有损伤作用[3]。

根据结果可知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相同,为确保结果数据可信度,可在选取研究对象时除去特殊患儿,如新生儿严重腹泻、早产儿体重过轻等特殊患儿。

针对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还可联合应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例如妈咪爱等。其主要成分为肠道的益生菌,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制造厌氧环境供体内厌氧菌的生长以维持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还具有清除过氧化物的作用。

茵栀黄通过清热利湿,苯巴比妥通过作用于肝脏,两者从不同机制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治疗的一项很好的选择。通常临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利用光照将游离型胆红素转变为结合型,但会导致患儿血小板减少、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由于患儿肠道菌群失调,故临床应用时还可联合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总之,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1]胡耀武,盛海英,张金霞.茵栀黄口服液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西部中医药,2011,24(12):42-44.

[2]谷鑫,彭静,阿米娜・克然木.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疗效观察.中医儿科杂志,2011,7(2):28-29.

[3]王辉,杨波.茵栀黄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9):3002-30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50

2016-02-25]

518000 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口服液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胆红素增高怎么办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