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6-03-03 13:17李新虾陈岳张佩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血糖

李新虾 陈岳 张佩玉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李新虾 陈岳 张佩玉

目的 研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1型糖尿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 hBG、HbAlc、TG以及FBG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胰岛素使用量与血糖水平波动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时,相对比常规的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疗效更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1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在临床中,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儿童糖尿病的主要类型,需终生应用胰岛素治疗。目前基础-餐时方案治疗已得到国内外儿科糖尿病专家的共识[1,2],这种治疗方案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能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可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3],但部分患儿因胰岛素泵的安全性、舒适感、方便性、价格等原因拒绝使用胰岛素泵。因此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仍作为重要的治疗方案,但关于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报道非常少。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6.83±3.2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4±1.25)年,酮症酸中毒23例。患儿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4]:①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并餐后任意时刻血糖水平≥11.1mmol/L;②空腹血糖≥7.0mmol/L;③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11.1mmol/L;根据体格检查、血浆胰岛素、C肽、自身抗体测定排除2型糖尿病,均排除患有心、肺、肝、肾等全身疾病,无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HbA1c、病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s,n)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体重(kg) HbA1c(%) 病程(年) 性别(男/女) 合并DKA例数对照组 21 6.52±3.24 21.14±9.82 9.21±1.82 2.13±1.21 13/8 11观察组 21 6.86±3.21 22.01±7.71 9.33±1.74 2.17±1.27 12/9 12P0.73 0.75 0.76 0.92 0.75 0.76

1.2 方法 两组患儿合并DKA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版)进行治疗[5],待DKA纠正后患儿开始进餐时停用静脉滴注胰岛素,之后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其余患儿入院时即开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所有患儿均结合糖尿病饮食与运动治疗方法,均采用基础-餐时方案,初始剂量0.5~1.0 U/(kg・d)[2]。对照组患儿睡前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中),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95],同时在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短),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J20080095]。观察组患儿于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来得时,安万特医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90113),同时于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J20100037)。两组患儿均采用瑞特Rightest GS300血糖仪监测末梢血糖,每日测8次血糖:三餐前30min、三餐后2 h、睡前、凌晨3:00,根据患儿上述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FBG、2 hBG、HbAlc、TG,同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胰岛素使用量与血糖水平波动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2 hBG、HbAlc、TG以及FBG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 hBG、HbAlc、TG以及FBG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水平波动比较 观察组患儿胰岛素使用量与血糖水平波动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2 hBG(mmol/L) HbAlc(%) FBG(mmol/L) TG(mmol/L)对照组 21 治疗前 14.8±2.62 9.21±1.82 10.22±1.1 2.56±0.58治疗后 9.62±1.72a8.14±0.24a8.34±0.78a1.96±0.47a观察组 21 治疗前 14.94±2.71 9.33±1.74 10.21±1.21 2.78±0.63治疗后 8.23±1.81ab7.22±1.34ab6.47±0.82ab1.47±0.47ab

表3 两组患儿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水平波动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水平波动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7.05

组别 例数 胰岛素用量(U) 血糖水平波动(mmol/L)标准差 极差对照组 21 57.23±4.28 2.64±0.58 7.19±2.24观察组 21 40.25±4.19a1.42±0.32a4.41±1.05a

3 讨论

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比较急,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性的威胁,导致肾病、心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在研究分析小儿1型糖尿病时,发现这种病症主要与患儿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具有直接性和间接性的联系[6]。临床实践表明,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而这些症状不易被发觉,很快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就治疗1型糖尿病方面,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最有效的方法。

门冬胰岛素是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有效替代人胰岛素β链28位辅氨酸,在借助电荷排斥的作用下,可阻止胰岛素单体或二聚体自我聚合。临床实践表明,患儿在进餐前通过皮下注射,有利于促进患儿对药效的快速吸收,同时还能够减少胰岛素分子的自身聚合,缩短药物其在机体内持续的时间,且还可较好的模拟胰岛素分泌形式。甘精胰岛素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在人胰岛素A链第21位会由甘氨酸来替代门冬氨基酸残基,有利于聚体结构的稳定,且患儿经皮下注射药物,更持久稳定,有利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可保证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7]。

在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42例,对照组患儿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FBG、2 hBG、HbAlc、TG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 hBG、HbAlc、TG以及FBG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胰岛素使用量与血糖水平波动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人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更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综上所述,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时,相对比常规的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疗效更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但本研究样本少,观察时间短,所得结论有一定局限性,这种治疗方案的确切价值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长期观察。

[1]Silvertein J,Kligensmith G,Copeland K,et al.Car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a statement of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betes Care,2005,28(1):186-21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431-435.

[3]Swan KL,Winzimer SA,Dziura JD,et al.Effect of puberty on the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insulin pump therapy in youth with type 1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8,31(1):44-46.

[4]向红丁,张仕冰.ADA:糖尿病医学诊治标准—2010(摘要).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3):164-171.

[5]丁波,罗书立,衣芳玲,等.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护理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2):86-88.

[6]阎丽华,陈志红,张颖,等.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疗效初步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339-341.

[7]李慧芳.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继续医学教育,2013,27(9):25-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55

2016-05-20]

516001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甘精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