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拓展课本,让小学语文焕发精彩

2016-03-03 00:19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曾丽红
学苑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本文本生命

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曾丽红

多元化拓展课本,让小学语文焕发精彩

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曾丽红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深化学生理解,丰富学生知识,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语文教学焕发别样精彩。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元化地进行文本拓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略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以供参考借鉴。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多元化 拓展课本

多元化拓展课文,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课本知识为立足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方面地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深化学生理解,丰富学生知识,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教师讲解,教学方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优选有效方法,多元化拓展课本,让小学语文焕发别样的精彩。

一、课前拓展,探究背景,丰富认知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有着一定的背景知识,在开展新课学习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分析、整理、筛选、归纳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储备能量,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学《白鹅》一文时,笔者事先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鹅的故事”,并加以整理,在课堂上进行故事讲述。有的学生收集了“唐代诗人骆宾王咏鹅的故事”,有的学生整理了“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爱鹅的故事”,还有的学生则搜集了“白鹅拯救罗马圣城的故事”,这样通过课前的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而且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一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作者通过形象描写和理性思考,抒发对生命的感悟。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尚小,一时难以深刻透彻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在学习该文前,笔者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警句,让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为领悟本课的思想主旨做好准备。

二、课中拓展,有效解读,深化理解

文本拓展作为一种学习手段,绝不仅仅是对课外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深化知识理解,自主构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在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文本知识有了初步感知后,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潜心会文,挖掘课本拓展切入点,抓住时机,有效拓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实现文本的有效解读,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拓在文本疑难处,增强思辩能力。

文本疑难处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瓶颈之处,也是点燃学生思维之火的切入口,若巧妙拓展,引导得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深化知识理解,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对于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学生看法不一,于是笔者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围绕主题“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展开辩论,从而更好地激活课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拓在情感涌动处,引发情感共鸣。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的每一篇作品都浸着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思想情感,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显情露意处,捕捉动情点,灵活拓展延伸,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一笑一哭的强烈对比,表达怎样的感情?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我们虽不曾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依然让我们感动,你能说一说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吗?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感受父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三、课后拓展,迁移应用,巩固提升

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当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巧妙地将课本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巧设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参与实践,从而巩固深化学生知识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实践探究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比如,学习完《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编、自演、自导,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教学完《望庐山瀑布》《绝句》等古诗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巧画笔动手画一画,再现情境画面,并用文字进行简单描述,最后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墙上,从而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又如,学习了《北京的春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家是如何庆祝春节的,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收集各城市间地方春节的风俗习惯,从而让学生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或者设计“春联大收集”“我来写春联”“走近社区读春联”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总之,语文学习是无限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围绕目标,注意课前拓展,引导学生探究背景,丰富学生认知;注重课中拓展,有效解读文本,深化知识理解;引领课后拓展,迁移应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探究,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真正提升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课本文本生命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