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浅析英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2016-03-03 01:33
关键词:英国文学文学创作中英文

刘 岚

(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450)



【文学艺术研究】

从历史角度浅析英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刘 岚

(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450)

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历史和生活的记录和呈现,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成果的重要结晶。文学作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和形态,对于思想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从而更好地来对现实世界进行关照,这对于不断提升文学的现实价值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文学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它是不分国界、种族的文化瑰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大,外来新进的西方文学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学作品的进步和创作,从而不断地促进文学发展。

英国文学;中国文学作品;历史;文化

文学作为传达情感、态度和社会思潮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社会性,这对于不断繁荣社会资源和文化文明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英国文学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之上,它较多地从社会发展角度来对社会发展现状和生存状态以及文明成果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文学之间的共性所在,对于中国文学作品来说,它也主要集中于对社会现实和生存状态的有效评价。也正是由于这种共性的存在,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有机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域文学作品之间的互通,实现全世界文学的创新发展。

一、英国文学的历史发展及文学特征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从根本上来说,英国文学创作的题材都与社会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实现了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战争等多方面要素的深刻呈现,从而让文学本身的内涵和思想得到了较大的延伸,这对于文学本身的发展也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1]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文学作品的创作几乎都与特定的历史发展大事记相结合,以社会大环境为载体和衬托来实现对于文学本身的挖掘和思想提升,从而来更好地反映社会发展主题。比如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威尼斯商人》用生动的法庭对抗的场景提出了海外贸易和犹太人放高利贷等经济问题;又如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骑马乡行记》结合对民生疾苦的观察和美好山水的感兴;到了20世纪,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描述了人们对于战后时期小资产阶级生活的平凡﹑粗糙感;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带发条的橘子》,用掺有俄文字的怪诞英文,写一群青年流氓的奸淫破坏以及官方的对策等。[2]总而言之,透过这些英国文学作品可以看得出社会现实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关联性,才进一步让文学作品创作有了时代的气息和文学的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学本身的进步和传承,这对于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中英文学的思想异同研究与传播路径阐述

从本质上说,中英文学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受到不同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中英文学作品的内容、风格和现实意义都体现出较大的不同点,这为后续的中英文化互动和交流提供了可能。随着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文化多元化思潮的形成,英国文学作品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这对于不断促进中国文学创作的转型和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不同文学作品的有效整合是时代文明和世界文明互相沟通和交融的必然结果。下面将重点对中英文学作品思想及传达内容进行有效对比,并对中英文学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阐述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推进两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此从根本上提升中国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让文学本身具有社会传承意义。

1.中英文学作品思想及传达内容的对比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化,造成了中英文学作品本身思想和内容的差异性。对于中国文学作品来说,“文以载道”是其主要的文化思想和创作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文学作品与社会意识和思想形态的结合,[3]从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其哲理性的一面。这在中国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出来,也是中国文学的最大魅力和特色所在,这与东方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对于英国文学作品来说,它更多地是与社会特定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当下性。可以说英国文学是历史和现实的真实记录,它对特定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和总结,体现出作为作家的良知所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思想方式在根本上造成了中英文学作品思想及传达内容的对比和差异,让世界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2.中英文学传播路径研究阐述

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多元化世界文化格局下中英文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文学本身之间的交融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英国文学的创作方法、题材选择等内容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创作值得借鉴的重要元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学本身的传承和创新,对于提升文学艺术魅力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依靠于英国文学改编的电影、话剧,通过大众传媒等手段来进行文学艺术的普及和传播,从而不断地凸显出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4]与此同时,网络化技术的广泛渗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延伸,英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则会进一步借助于这些渠道来影响中国社会,实现了对人们审美情趣、价值观塑造和情感的延伸,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学作品创作的进步,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从本质上说,目前中英文学的传播和交流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的,这也反映出文学作品与互联网科技的有效融合,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进步和传承。总而言之,世界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学本身之间的互相融合,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学元素和优秀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从而最大化地提升中英文学的互动频率,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三、英国文学对于中国社会观念及思想的影响

英国文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时代性和现实性,它根植于资本主义土壤,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由性和人本主义精神、理性主义精神,为中国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学作品创作来说,这些要素正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所欠缺的重要内容和要素。实现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有效结合,不断地将英国文学优秀的文化元素融汇到中国文学创作中去,实现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的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扩大其艺术魅力和现实价值,这对于不断强化中国文学作品传承和创新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1.英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注入了开放与自由元素

从社会思潮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文学对比,发现中国传统文学中一直以东方哲学为基本主线,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更多地进行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教化和传承,从而达到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目的。对于以英国文学为代表的西方文学来说,他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较多地体现出自由精神和开放精神,这是中国文学发展中所不具备的。尽管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追求一种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和理想观,但这种思潮也仅停留在法制化建设之中,忽视了内容和思想层面的渗透,这就无法真正的提升中国文学发展效果。而英国文学创作中的开放与自由元素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自由思潮、开放元素、冒险精神、民主文化等多重要素都融汇到中国文学创作中去,[5]从而不断地加深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这对于促进中国文学的创作和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特别是在多元文明的不断冲击下,只有巧妙地借鉴英国文学的思想来进行中国文学创作,才能够不断地促进中国文学的进步与创新,让中国文化得到更好地推动和进步。

2.英国文学让中国文学更具理性主义精神

英国文学中一直渗透着理性主义精神和人文性特征,这种思想文化形态下的文学作品必然也是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的。可以说,英国文学中一直渗透着较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时刻关注着社会的真实状况。而对于中国文学创作来说,以儒家等思想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要素,重视忠孝两全、讲究伦理道德一直成为文学作品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国文学一直处于一种封闭化的视野之内,造成中国文学作品的单一性特点,这不利于中国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在传统封闭文化的左右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循规蹈矩、缺乏创新,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很少结合自身的情感态度和社会经验来进行理性地分析,造成中国文学创作的短板。而通过英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渗透和影响,中国文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更加凸显,保证了文学本身的开放性和进步性,从而促进中国文学的传承和发展,[6]实现中国文学的不断进步。总而言之,英国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打破了中国文学原有狭隘、封闭的文学创作氛围,为之提供了思想指导基础和实践创作经验。

四、从历史的角度谈英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借鉴意义

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不断提升文学影响力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英国文学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保证了思想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为其文学创作内容和题材的选定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从而保证了中国文学创作思想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具体到实践过程中,应该学会理性地继承和批判,找到适用于中国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提升,从而不断地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善于借鉴其文学创作手法,合理地实现对内容题材的选定,从而不断提升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和鉴赏力。同时,对于西方英国文学的弊端和劣势进行有效的弥补,取长补短,让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总而言之,必须要实现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完美融合,实现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不断地促进文学之间的互动,让中国文学走向国际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共同传承和发展。

五、结语

不同地域的文学具有一定的共性,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于地域社会特征、文化特征、经济水平和社会秩序等多要素的承接,从而让文学本身扎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从历史进步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不同文学本身的结合和融汇,从而实现了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英国社会生产力比中国高,造就的社会格局和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深刻性,这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创新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了不同文明的有效结合和共同传承。

[1] 曾艳兵.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70.

[2] 曾艳兵.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之生成与演变[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1):57-61.

[3] 许丽青.钱钟书与英国文学[D].上海:复旦大学,2010:11-22.

[4] 杨微.英国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J].山海经,2015,(23):22.

[5] 郑良.意识形态影响下的选择与变异[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8-13.

[6] 高红梅.英国现代奇幻文学在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接受与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15,(4):170-174.

[责任编辑 石晓博]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British Literature on Chinese Literary Works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IU Lan

(SchoolofForeignStudies,GuangdongBaiyunUniversity,Guangzhou510450,China)

Literary works, records of history and life as well as important crystalliza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chievements, are of great social valu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Literary works, reflection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ideolog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ivilization inheritance. Literature is the common wealth of the world regardless of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races.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fresh Western literary thoughts greatly promote the progress and cre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British literature;Chinese literary works;history;culture

2016-06-10

刘岚(1981—),女,陕西渭南人,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I106

A

1008-777X(2016)05-0073-03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文学创作中英文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梅卓文学创作论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APPITA 2015年第2期中英文摘要
APPITA 2013年第4期中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