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中古文教学手法浅议

2016-03-03 01:33杨晓慧
关键词:大学语文古文王维

杨晓慧

(西安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西安 710065)



【教育教学研究】

《大学语文》中古文教学手法浅议

杨晓慧

(西安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西安 710065)

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收集主要来自于视听感觉,而互联网技术可以较好地创造视听效果。如果能科学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内容多在学生的直接经验之外等原因造成的较为头疼的古文学习来说,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背景预习和作者介绍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实际图片,帮助学生兴味十足地理解作品。利用网络资源把诗歌、音乐、绘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作品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接受和热爱。

网络技术;古文教学;手法优化

众所周知,《大学语文》是教育部规定的除中文学科以外必须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而其中的古文篇幅是比较多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文是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学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然而由于时代的隔膜、语言的障碍以及所涉及的内容多在学生的直接经验之外,有时候容易显得枯燥、乏味,不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影响了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接受与热爱。但是,如果能巧妙地运用互联网等视听技术,将会使我们的古文教学插上翅膀,飞入学生的心田,并留下永恒的记忆。因为人类所收集的信息中83%来自视觉,[1]而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其《视听教学方法》中提出的视听技术理论[2]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这一理论,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办法,在此抛砖引玉。

一、在对历史故事的了解中把握课文背景,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中进入学习过程

对故事的爱好是人类的天性,古文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就可以在学习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兴味十足地进入学习。这些结合作品的历史故事可以由教师来讲授,也可以引入相关视频,这个视频最好是比较著名的学者讲述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课堂上引入的相关视频要精简再精简,最好在五分钟左右。如果背景比较复杂,引入的视频时间较长,教师最好在每次上课前给学生提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课前在指定网站观看相关视频。比如讲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前观看“百家讲坛”中杜甫研究专家、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讲述的《杜甫的文化意义》及诗歌唐朝中的《忧国情怀》,使学生对伟大的诗人杜甫及其时代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在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又如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可以先让学生提前观看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主讲的《秦灭六国》的视频,同时也可以收看袁腾飞主讲的《两宋风云》,使学生对这些历史有相对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学习课文《六国论》时,对战国末期的社会大背景及各国的具体情况有一个相对深入完整的了解。也深入了解了宋王朝对辽与西夏的屈辱政策,从而进一步理解苏洵作此文的目的在于“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外的妥协投降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使学生在对背景的了解中做到知人论世,从而在学习课文时对作者的观点看法有一个基本的评判基础,这样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热烈的讨论,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及较为深入的思考。我在这里并非反对让学生读原著、读历史,之所以介绍这些视频,一是这些视频基本都是一些知名学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的,二是看视频是一个较容易为学生接受及实施的方法。如果临时给学生布置一些书籍去看,那当然也是好办法,但一则有些学生不一定对这些书籍感兴趣,笔者曾做过一个课外阅读的调查,发现很多孩子对古典名著的了解往往是通过电视阅读来完成的;二则不一定所有学生都能顺利找到老师布置的书籍来读,而通过网络,学生就很容易找到这些视频。当然,这并非一味提倡网络阅读,对一些零碎、零散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来快捷有效地进行学习了解。在选择这些视频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最关键的几集介绍给学生看,以节约学生的时间。

二、结合古迹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要理解古文作品,首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而由于时代久远,古文中很多语汇的实物现在已经不可能见到了,因此在空对空的讲解中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并且对某些词语的把握并不到位。此时,如能结合博物馆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一些实物图片来进行讲解,将能使学生对词义一目了然,并且给枯燥的学习增加一丝轻松愉悦,让学生在片刻的轻松惬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介”这个字的通假意义时,我给学生举了《鞌之战》中的一个例子,文中写齐侯骄傲轻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齐侯)不介马而驰之”,这个“介”是个通假字,通“甲”,意思是披上铠甲,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齐侯骄傲轻敌,不给马披上护甲就驱马上战场。在讲解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先秦的战马在作战时也披护甲,我专门在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有护甲的战马图片以及一些古代皮甲胄和金属铠甲的图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为了扩充词意,我又举出了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白日长饥小甲蔬”中的“甲”来讲,这个“甲”是指种子萌芽后所带的种壳,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网络上下载了带着露珠破土而出、顶着种壳的植物幼芽,让学生在对生命孕育之初的美的感叹中,兴趣十足地扩充了词汇,也为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后来在考试题中当我再出这几个字的解释时,学生几乎百分之百都答对了。当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如此,但是,只要有可能,教师就应尽量创造兴趣点,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三、利用网络资源把诗歌、音乐、绘画等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作品氛围

文学与艺术在最初是没有严格界限的,往往是诗乐舞不分。这种传统在后来的诗词创作与表演中一直保留着,直到今天,很多诗词还被谱曲传唱,如王维的《渭城曲》,陆游的《钗头凤》,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一剪梅》,岳飞的《满江红》,等等。如果在讲授诗词的过程中穿插对诗词的朗读与演唱,将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诗词的记忆与理解。对音乐的爱好也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爱好音乐,如果把古诗词与配乐演唱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钟道隆在《记忆的窍门》一书中指出,运动记忆能让我们的记忆维持更长的时间,甚至保持终生,而朗读(包括吟唱)是形成运动记忆的好办法。[3]

古诗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而古诗与绘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题画诗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据统计,仅唐代就有一百多位诗人留下了二百多首题画诗,宋代更多。这启示我们,在古文教学中,适当结合书画艺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王维诗歌的特征时,我们往往要提及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及其诗中的禅意,此时,我们可以在讲解之时请学生来依诗作画,也可以找寻一些王维诗意画,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有声有色。在讲王维诗中的禅意时,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相传为王维所作的绘画作品,结合其绘画作品中空寂、幽远、淡泊、超尘脱俗的艺术风格,讲解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学生一下子就会把禅意、禅境与王维诗歌深深地联系在一起,并形成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当我们讲解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中央民族乐团演奏的经典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而后再配合以经典的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与经典的朗诵中对全诗有一个总体的美好的感受,而后再进行讲解,使学生的美感落到实处。最后再以配乐诗朗诵结合“海上生明月”的图片,使学生对诗歌美的领略达到高潮。又如在讲苏轼脍炙人口的《惠崇春江晚景》诗时,可以在讲解时结合有声朗读并让学生依诗作画。当然,这幅“画”的作画方式最好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可以是学生头脑中构思的画,也可以是落实到纸上的画。最后再展示教师在线搜集到的高质量的诗画作品及摄影材料等,将会使学生兴味十足地领会这首诗的美。同时,我们也可以挑选学生中间的杰出画作来展示。

总之,实践证明,将古文知识与传统的音乐、书画及各种相关的视频资料联系起来,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深刻学生的思想,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从而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当然,互联网在古文教学中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会使我们的课堂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充满吸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并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永恒的美好记忆;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使我们的古文教学显得幼稚、苍白、华而不实。所以教师要切记古文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时不可过于简单草率,不可过于频繁,选择的画面也不可过于幼稚、做作,更不可以有任何不健康的内容。

[1] 刘俊强.新课程教师教学技术和媒体运用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6.

[2] 张立新,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82.

[3] 钟道隆.记忆的窍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30.

[责任编辑 石晓博]

Teaching Techniques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 in College Chinese

YANG Xiao-hui

(SchoolofHumanities,Xi’an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

With the aid of internet technology, students greatly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The same is true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 learning. Network resources together with pictures help students vividly understand literary works. Teachers may create a favorable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to study ancient Chinese prose so as to arouse their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for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net technology;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eaching ; skill optimization

2016-04-22

西安文理学院教改项目:高校人文通识课程的优化策略——以大学语文为例(JG2015B002)阶段成果。

杨晓慧(1970—),女,陕西户县人,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G642.4

A

1008-777X(2016)05-0100-03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古文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