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课,“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2016-03-03 08:42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朱雅苏
学苑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夹竹桃利用微语文课堂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朱雅苏

巧借微课,“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朱雅苏

在“微”时代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已进入“微课”时代,其新颖、灵活的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点明文章的主旨三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微课”的具体运用,以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小学语文微课课堂教学

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一个全新的概念——“微课程”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微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集视频、PPT、录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其新颖、灵活的形式能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浓缩展示,小、实、新、操作性强的优点使得“微课程”成为了精彩、精华的代名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微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入选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传诵千古的美文,文本内容博大精深,但有些文本中的内容却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往往会对这部分内容产生理解障碍。具有直观、形象的微课程正好可以弥补教材中文本信息静态化的缺陷,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拉近生本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三亚落日》一课时,考虑到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没去过三亚,都没见过美妙绝伦的三亚落日,为了配合学生能够从教材内容的文字描述上最大程度地感受这一美景,我利用微课程设计将三亚落日以视频图画的形式动态地呈现给学生,并将文本中的语句制作成解说词,随着视频图画的呈现配合缓慢的音乐而适时插入,生动形象的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学生在微课的导引下,不仅真正感受到了文本中所描绘的三亚落日的景象,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利用微课程设计,将静态的文字美转化成了真实的落日美景,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换成头脑中丰满的、具有诗意的形象,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也真实地感受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

二、利用微课,解决疑难问题

语文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值得学生去合作和探究。新课改下,学生已然成为课堂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再利用微课,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发挥教师引导者的角色,远远比教师传统的单方面的讲解方式而有效果的多,往往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夹竹桃》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优美散文从文题上就能看出文本所描绘的是夹竹桃,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作者写的是夹竹桃,但是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一百多个字竟无一个字提及夹竹桃,那么这一段是不是可以删除呢?考虑到这一问题是学生进一步品味夹竹桃的韧性的关键所在,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我将文本中的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制成课件,引导学生将三四自然段连起来再读一读,通过读后小组交流,使学生意识到:写百花的喧闹,衬托了夹竹桃的沉静;写百花的美丽,衬托了夹竹桃的清雅;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百花盛开,衬托了夹竹桃一花独放春夏秋,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正可谓是:写百花,只为一花。所以这一自然段不可删除。

可见,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去获取知识、积极参与,更能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过程,这样的课堂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利用微课,点明文章的主旨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他们往往把一篇文章从头读到尾后也说不出文章的主旨所在,缺乏对文本重难点的掌握。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课文主题与有关的人、景、物和事件进行整合制作,真实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向目标方向思考,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轻松地把握课文内容。

以《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伯诺德一家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爱国精神,我在课前根据文本内容制作了如下三幅图画:第一幅图:播放德军闯进伯诺德家,点燃了藏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不露声色地把半截蜡烛吹灭了,暂时逃过了一劫。第二幅图:播放德军又点燃了那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借到厨房去捧柴火为由,想捧走半截蜡烛,结果又被德军夺了回来。第三幅图:播放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杰奎琳借上楼睡觉,需要点灯为由,把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端走了,刚跑到楼上,蜡烛就熄灭了。通过直观动感的视频,让学生结合精练的文本语言,感受这一故事的一波三折,知道全文的线索正是由这半截蜡烛串起的,从它的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中体现出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的爱国精神。

微课的利用,不仅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轻松把握文章的主旨。

总之,在“微”时代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已进入“微课”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教学领域,色彩、形象、声音、文字的混合构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我们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借助微课课件加大信息的接受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1]李春红.要让微课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语文天地.2015.7:15-16.

[2]陈晓燕.解读“微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41-44

猜你喜欢
夹竹桃利用微语文课堂
一支夹竹桃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