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2016-03-03 08:42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学苑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新课改教学内容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李 敏

新时期如何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李敏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措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性学习氛围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随着数学教学内容学习的深入,许多学生感到在数学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不知从何入手去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因此,数学成为了一门被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科目,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表现不积极,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

此外,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升学率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通常是以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在这种“灌输式”教育教学的背景之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当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受到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面临着改革,为此我们迎来了新课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初中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贯串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唤醒数学课堂,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就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究。通过不断实践和改进,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谈谈新时期如何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之下,他们不能主动进行知识探究,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在新时期,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真知。只有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所获取的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要达到此目的,首先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做好转变。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一直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展开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课堂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教师从思想上做好转变,切实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才能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安排教学。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打好有准备之仗。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和学生谈心、问卷调查、小测试等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接受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等等。

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如果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必然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在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

为了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做到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要多和学生交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之上,多理解和包容学生,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关心和爱护,才能够他们对教师更加尊重和信任。在教师的关心及爱护之下,学生们备受鼓舞,在增强师生感情之外,能够对教师所讲授的数学课更感兴趣,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积极,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在和谐的环境下学生们的思维和表现更加活跃,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活力。

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关心和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多方位的,既要有在生活上对学生冷暖、喜恶的关爱,更要有在学习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填补知识方面的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教师既是他们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富有活力

在新课改下进行数学教学,教师还要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转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生活情境教学法。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在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教学而教学,单纯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而忽视了数学课程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最终又回归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如果教师能够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他们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解决,一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充实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概率初步》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单纯讲授概率的知识会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概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把概率的知识和学生们的生活相结合,就会使教学内容容易得多。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们都有过购物抽奖、买福利彩票等生活经历,有些学生对这种生活想象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从中获取丰厚的回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在抽奖时都抽到过哪些奖品。从学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是抽取的小奖励,但是为了抽奖所花费的数额却不小。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教师引入并展开教学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对概率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理智地对待这些现象。

2.实践操作法。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师生都备感疲惫,在学习之后学生们的收获也甚少,只能按照教师的讲解应对考试题,而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不能学有所用。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做好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初中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求得新知,一定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简单几何模型的制作,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感,使几何知识的学习更加容易。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知识,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收获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做到寓教于乐,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最佳的状态。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新课改教学内容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