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2016-03-03 08:42福建省福州民族中学曹利华
学苑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法教育者实效性

福建省福州民族中学 曹利华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福建省福州民族中学曹利华

随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者们开始不断转变思维,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毋庸置疑,教育改革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也不再仅仅是教育人士的美好“愿景”。

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填鸭式”地、大量地向学生灌输已经整理好的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地学习,因为“被要求”学习而“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教学实效性自然难以保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双方是教学工作质量的保障,教育者应善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时地鼓励学生,科学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功、喜悦,继而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新的知识。

一、概述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诞生于前苏联,由马赫穆托夫提出,后经过人们不断地补充、完善,逐渐发展至现阶段的模式。问题导学法是现阶段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备受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育者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育者的带领下,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并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毋庸置疑,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最佳场所,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现阶段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问题导学法的合理应用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被动局面”,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效性得以保障,团队合作意识也得以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导学的过程及问题导学教学的现状

问题导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情境,掌握必要的知识,能够主动地探索知识,并逐渐将自主学习培养成一种教学习惯。问题导学法对教学的形式并不进行约束,它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而非教育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问题导学法的步骤主要包括如下:第一,情境导入,将学生带入设计好的课堂问题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第二,确定学习目标,规定课堂教育的内容;第三,善用合作探究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第四,由教育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第五,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发展办法,挖掘学生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得。

现阶段,我国的问题导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教学情境创设不科学,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组织不合理,教学过程混乱;学生教学主体地位难以有效发挥,教学效果缺乏实效性等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1.强化问题导学法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长期坚持某项事物的最根本原因;思想决定行为,也是一个人行为的内驱力。教育者应该充分地认识上述两点,巧设导学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只有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达到了一定高度,那么必然会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增加问题导学法趣味性的过程中,教育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所有相关变量,而在众多变量当中,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积极准备,认真思考,在知识的领域里主动地探索挖掘。例如,在落实“随机抽样”教学内容时,教育者可以巧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班级中的学生有的是独生子女,有的是非独生子女,那么班级中的独生子女概率是多少?利用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讲述数学发展史、数学趣味故事,或是将数学知识融入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中,巧设问题,激发、诱导学生,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学习动机。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幅度降低,因此,更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最大程度的激发,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自然得以保障。

2.借助问题情境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借助创设的问题情境提问是很多数学老师在落实教学活动时最常采用的办法,因为具备较强的优势,因此在教育界的使用也较为广泛。在问题情境创设完毕之后,教育者应善于帮助学生挖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点,例如,在落实“充要条件”教学内容时,因为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很多,内容也相对较为浅显,教育者在落实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探讨,自己总结出有用的规律。再如,在落实“抛物线”教学的时候,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创设“打篮球”的情境:学生A进行篮球锻炼,假设篮球被投进篮筐的过程中沿抛物线路径运动,投篮的初速度为V,A身高h,篮筐高M,A与篮筐的水平距离为L,求篮球的运动路径方程,并完成相关的计算。组织学生思考问题情境,研究数值之间的关系,继而推理出抛物线方程,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问题导学法的优势得以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升。

3.多元化教学思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相对而言,高中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点,而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更为灵活,解题的办法不再如初中、小学那样,只有“唯一解”,而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最终“殊途同归”。因此,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再以“标准答案”制约学生的思维,而是善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发散思维,用没有尝试过的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的个性被尊重,也将更愿意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学习的主动性将更强,数学能力也将大幅度的提升。例如,在讲解较为抽象的“立体几何”知识点的时候,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PPT等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线、面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坐标法、几何关系等)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数学能力得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落实“排列组合”教育的时候,教育者可以将学生分组、编号,由一组负责“发布”排列任务,另一组负责完成,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与排列组合相关的知识点,能够懂得相关的推算方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数学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效性也能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4.强化互动交流活动,增加课堂探讨效率。

传统教学缺乏实效性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不需要思考,只单纯地吸收教育者整理好的知识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被扼杀,加之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师者为大”的思想,很多学生受制于传统思维,不敢对教育者的理念进行质疑,教学自然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育者应强化课堂的互动交流,利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办法活跃课堂,继而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落实“数形结合解题”的相关内容时,教育者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椭圆的相关知识点,再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让学生去探究椭圆的运算规律,再由教育者进行归纳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问题导学法的优势被发挥到最大,知识的内涵被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解题思路被拓宽,思维也将更为灵活,对知识点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通过研究大量的教学案例可知,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极具优势的数学教学方法,虽然现阶段在我国高中数学过程中的应用还存在问题,但是相信通过相关人士的不断努力,问题导学法一定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全面提升我国数学教育的实效性。

[1]刘明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

[2]李翠.浅析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5(09)

[3]王体海.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5(05)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BS14568(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猜你喜欢
学法教育者实效性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