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6-03-03 08:42石家庄自强学校杜进涛
学苑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情境

石家庄自强学校 杜进涛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石家庄自强学校杜进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推行真正有实效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教材,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法要多元化互补,激发学生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运用知识成果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行,无论是从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教法上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素质教育的革新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教材,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愉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识的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学,因其教材特点,在情境教学的创造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创设审美气氛。如由旧课导入新课,可提出赏析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若用情景导入,教师则应叙述得更生动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学生亲自参与到课文内容表演中,创设情境。如以人物语言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角色”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思想特征;以人物动作、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且情节简单的课文,如在教授《荆轲刺秦王》一课时,就可以运用话剧的形式,把课文中最精彩的“刺秦王”情节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会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气氛,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借助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教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文并茂的学习过程,在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要依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对于语言优美的散文,可选用配乐录音朗诵,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对于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多媒体课件,精心设置与诗文相关的画面,来再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体现在屏幕上,使无趣的教学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这样,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喜闻乐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要多元化互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了传授和接受,却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输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缺失,使学生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方法是改变以前单一的传授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营造出的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在自我主动参与中探索求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观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起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讨论的过程还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因为讲解的是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学生会很乐于接受,因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在培养学生自主性解决问题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自己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求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主式”教学方法也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原则,此方法是包含于讨论和启发过程中的。

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越科学,课堂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的发展就越全面越充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关系融洽就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喜欢某位老师,也会对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去吸引学生,还要注意塑造个人的形象。当然,这里所说的个人形象不仅仅指衣着得体,更多的是指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这是教师个人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才能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对其形成深刻的影响,从而让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其次,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有可能在课堂上有“主角”意识,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建立起彼此尊重、信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四、运用知识成果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生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之上。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如果行动结果没有给予其满足感,就难以再产生兴趣。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要用所学知识的成果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获得学有所得的满足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由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表现自己。如:复述训练、演讲、读写、辩论竞赛等,教师要在活动中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开辟专门栏目,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业,让学生看到所学知识的成果,体会成功的欢乐,从而产生成就感,强化其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总是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做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成果。

[1]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北京市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3]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蕾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情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