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

2016-03-03 08:42河北科技大学
学苑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设置

河北科技大学 齐 新

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

河北科技大学齐新

汉语课程改革专业

国家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表明本专业旨在培养的毕业生一是能够从事国内外汉语教学工作;二是能够从事与文化传播交流相关的工作。

以美国学校中文教学情况为例,大量的汉语学习者都处于基础阶段,汉语教学的范围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拓展。因此,出国担任汉语教师是目前本专业学生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方面。据此,新形势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应在目标课程设置上作出相应调整,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增加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和传播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等。

一、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1.重理论,轻实践。本专业成立五年来,在课程设置上做过一些努力和尝试。早期课程设置分三大类:语言类、文学文化类和教学法类课程,偏重理论学习,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课比重很小,只有32学时。并且没有文化推广传播类实践课程。

2.外语+汉语+教学理论的简单叠加。经过2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专家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模式达成共识,即语言类是“一体”,对外汉语教学法类、中外文化类课程为“两翼”。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是英语类课程、汉语类课程和教学理论课程的简单叠加,水油分离的状态。本年度的师生专业座谈会上,学生代表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不大或根本没有收获。

二、课程改革的设想

结合本校特色,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在外语学院,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和利用外语学院所具有的教学环境优势:多语种教学、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资源和师资团队、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示范点。

1.增加理论类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讲解,减少理论分析。如跨文化交际学可以是跨文化交际理论与跨文化交际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相结合的讲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给学生更多实际授课技能的培训。

2.文化类课程双语授课。《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要求教学能力与文化推广能力并重。文化推广主要是在国外进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国外学生中文水平普遍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文化类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将来进行文化交流、传播和推广工作。

3.实践类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比如对外汉语教学法。通过国外中文课堂示范来学习、提高实际授课能力。

只有把握好专业定位,才能设计出特色鲜明、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猜你喜欢
跨文化汉语设置
学汉语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