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开创区域特教发展新格局

2016-03-03 06:44薛松屹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滨湖区特校残联

·薛松屹

加强顶层设计,开创区域特教发展新格局

·薛松屹

滨湖区教康中心的成立缘起于特殊孩子的发展需要和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顶层设计、大力推进下,滨湖区教康中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套班子、双重领导,快速形成了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顶层设计;区域;新格局

缘起

在发展迅速的滨湖教育中,特殊教育显得有点尴尬:1999年组建的滨湖区培智学校,到2012年时还只有4名教师,2个教学班,19位学生。由于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舍近求远到无锡市其他区辅读学校接受教育,成为当时滨湖区很多特殊孩子家庭的无奈选择。

滨湖区委、区政府在“最美湖湾新城”建设基层走访中,看到了区域发展的这块“短板”,深切体会到残障儿童家庭的不易;滨湖区教育局、区残联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与困难,就必须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尽快改变现状,成为区委、区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共识。

架构

(一)定位

为了使滨湖区的特殊教育与其他块面的教育得到共同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培智学校的改建项目,将其列为2013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工程之一,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分管残联的两位副区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组员分别由区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残联、城投公司、培智学校等单位主要领导担任,项目的责任人为区教育局局长。其间,项目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达成改建工程以“省内一流、全国领先”为目标,定位“普惠服务、教康一体、接轨国际”,力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

(二)筹资

以如此高起点改造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金。项目组讨论决定,整个工程计划分三期进行,用三年时间完成,预计总投入为3600万元。三期建设项目的资金主要由区财政承担,另外再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动员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以冠名资助、扶残助教等形式注资。

区教育局、区残联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通力合作,资金一笔笔落实、设备一件件到位,通过多渠道筹措了3600万元的全部资金,并确保硬件设施设备十年领先省内外同类学校。

(三)让地

筹措资金的同时,建校选址也紧锣密鼓地推进。原培智学校建于一所因并校而停用的普通小学旧址,无法满足教育、康复训练的功能需求,必须重新选址。但滨湖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紧邻风景区,区域内的地块都相当紧俏,相对宽裕的地块地理位置又较偏远,会给特殊学生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将来特教学校对全区普通学校的相关指导。

区委、区政府和区残联、区教育局等在区域内反复排查,终于选中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的旧址。此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位于惠山南麓,环境优雅,当时这一地块已通过置换为城投公司所控,即将开发为会所,开发前景相当不错。区委、区政府积极协调,为了支持滨湖的特殊教育,城投公司慷慨让地。

项目顺利进入实施阶段。分管区长程虹亲力亲为,来到中心建设一线,她将篮球筐改建成象征星星孩子的“五角厅”,把毫无生气的灰色水泥地改成彩色大理石拼接的五角,将冷冰冰的不锈钢扶手换成温润亲肤的木质高低扶手……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工匠精神”的孜孜追求,凸现着对特殊儿童的人文关怀。

项目实施中,区人大和区政协全程监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定期检查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

(四)选人

新特校的建设突飞猛进。师资这一关键问题又摆到了项目组面前。区教育局当仁不让,主动作为,承担了这一任务。

首先是确定新特校领导层面主要负责人。局领导班子反复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三位人选。首先是推选了原培智学校创办人、时任育英实小校领导的诸庆担任新特校的主要筹备人,这是考虑到诸庆校长不仅有筹建特校的经验,还兼具普通学校的管理经历。而原培智学校实际主持工作的顾萍萍老师,因为有多年培智学校管理、业务指导的背景,就推荐其担任新特校的业务负责人。考虑到新特校的学生主要是自闭症、智障、脑瘫等残障儿童,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智力发展特点更接近学前教育,因此教育局又在幼儿园干部队伍中抽调了业务能力强、有人事管理经验的查娟红老师充实到新特校的领导班子中来。

教师队伍组建也煞费苦心。除了原培智学校的在编教师留任以外,教育局一方面在普通学校宣传,招收志愿加入特教队伍的幼教、小学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新教师招聘,招收有特教背景的应届毕业生。同时,又将区残联外聘的康复师也纳入到新特校中来。这些康复师大多数属外聘人员,原来无论是在残联系统还是特教系统,都缺少晋升的机会,给这支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区教育局、区残联两家整合后通过公开和定向相结合的方法,给这些外聘教师创设考编的机会,现已有4名原康复部的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入编。

新特校教师管理打破身份性质的界限,统一纳入区教育局人事科管理,外聘教师与在编教师同步进行职称的评定,通过轮岗交流、多岗位培训等形式,使教师了解和胜任各岗位的工作。目前的教师队伍,既有医疗机构转型具有医护知识的专业人员和有资质的康复师,也有特殊教育专业机构毕业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新教师,还有奋战在普教战线多年的小教、幼教的成熟型教师。

区教育局专注于发展导向,安排新班子负责人到上海、苏州等地知名特校挂职、学习,教师们也分期分批到浦东新区特教学校培训进修,学习、吸收特教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新局

新特校从2012年6月立项,到2014年2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正式投入使用,集康复训练、培智教育、职业与生活技能培养为一体,为特殊孩子成长提供了适切环境。滨湖区教育局和残联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创新形成了新特校一套班子、双重领导、三块牌子的运作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滨湖特教事业的发展,区政府牵头于2015年初专门召开了“区教育康复中心管理工作协调会”,形成《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锡滨政办会纪[2015]9号),进一步理顺区教康中心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对教康中心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包括“加强管理,深度融合;深化内涵,提升质量;优化队伍,提高素质;加快建设,完善功能”等4个方面。

教康一体模式激发了新特校的爆发力。学校开展了“走班制”基础性学科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最适合发展的年级学习,能真正学得到知识和本领,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学校充分发挥声波治疗仪、水疗仪等先进设施设备功能,让每一个孩子的缺陷都得到了最有效的补偿;学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同时,开发实施了家政、园艺、互动多媒体等校本课程,开展了惠山泥人、数字油画等特色社团活动,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滨湖区教康中心已然成为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214100)

G760

猜你喜欢
滨湖区特校残联
创特色品质特校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在科研支持下的特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图迁徙链生长路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特校校园生活
无锡滨湖区揽获两项“中国侨界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