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康一体”机制催生特教发展合力

2016-03-03 06:44诸庆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滨湖区康复中心残联

·诸庆

创设“教康一体”机制催生特教发展合力

·诸庆

滨湖区教康中心教康一体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是区委、区政府顶层设计和区教育局、区残联优势互补的成果,催生了区域特教发展合力,显著提升了滨湖区特教发展水平。

教康一体;运作机制;资源共享

滨湖区教育局下属的培智学校成立于1999年,没有独立的校舍,附设在一所小学内并作为该校的一部分,校长也由小学校长兼任。开办10多年来,其规模一直维持在一、两个班级,十几名学生,四、五名教师,设施设备也十分简陋。区内特殊学生家长纷纷选择将孩子送到外区的特教学校就读,特教成为当时滨湖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而滨湖区残联下属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于2009年,是专门针对学前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训练的机构,中心主任由区残联副理事长兼任,训练地点在残联的办公楼内,场地相对狭小,训练师都是聘用人员。两个不同性质的机构,属于不同的条线,分散在两个地方开办,由两个部门管理,都很难提升质量、获得发展、满足特殊孩子刚性需求。

2012年,滨湖区委、区政府站在整体推进区域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把残障孩子的事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来办,谋划将区培智学校和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整合,建立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并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的热门地块划拨给了教康中心,投入重金进行加固改造和设备添置,力争使教康中心成为滨湖社会事业的新亮点和滨湖教育的特色名片。

教康一体的特殊教育治理模式,有效催生了滨湖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力。近两年,滨湖区荣获了“江苏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等殊荣。特殊教育补足了原有的“短板”,有力助推了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整合区域教康资源

残障孩子的康复和教育,涉及多个部门,而最主要的是教育部门和残联。滨湖区教育局和区残联在区政府的协调下,整合了力量,发挥了1+1>2的作用,智慧地形成了教康中心一套班子、双重领导、三块牌子的运作机制。即由区教育局和残联共同协商组建教康中心领导班子,统一管理康复部和培智部;中心接受区教育局和残联的双重领导,日常事务以教育局管理为主。双重领导,也意味着双重支持,在法人登记时新特校以“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无锡市滨湖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无锡市滨湖区培智学校)”的形式出现,继续保留了原来的两块牌子。

挂三块牌子,使教康中心的日常运作更具灵活性,能以多种角色出现,特别是保持了上级经费下拨渠道的畅通。目前,教康中心的运作经费渠道有两个,其一是教育局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公用经费,其二是残联负责学前阶段孩子的康复训练费。两个渠道的经费统一进入教康中心同一账号,分开列支,年度审计。

目前的教康中心做到了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合理使用,教育、残联两部门有分有合,人员统配,资源共享。教师要求做到一专多能,提供更多发挥才能的平台;各项财、物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大大提高了场地、空间、设备的使用率,实现功能的最大化。培智和康复两个机构的整合,使人、财、物的使用更科学合理,减少了分头运作的财政支出,也避免了政府的重复投入。

二、推进教康一体办学模式

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的发展成长上。教康中心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优化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最适切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所谓的“适切”,就是适当的、切合的。

康复部的孩子经过训练,一部分会进入普通小学就读,也会有一部分留在培智部学习,通常留下的孩子都是残障程度相对较重的。从以康复为主到以学习为主的转折中,有效的幼小无缝衔接,对这些低年龄的特殊儿童尤为重要。由于是在同一个校园里,便于培智部教师提前介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康复情况、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为学生下阶段学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减少这些孩子的不适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培智部的学生以集体教学模式为主,并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和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强化了针对性和个别化训练活动。有些孩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半天课堂学习、半天个别化康复训练,甚至对个别学生,采取一段时间以课堂学习为主,一段时间以康复训练为主的方法。

康复和培智两部门教师是一个整体,从学生的最优化发展考虑,兼顾到教育和康复,通过交流、沟通和综合评估,给学生制订出适切的教育和康复计划,为特殊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彰显教康一体学校文化

肩负区域特教发展的重托,滨湖教康人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中心一定要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在确立办学思想时,“兼爱”这两个字让教康人眼前一亮,情有独钟。溯古追今,教康人发现,这种“兼爱”的思想,正是大家孜孜以求的一种特教之爱。于是,“兼爱”成为新特校文化的核心内涵,成为每一位教康人教育思想与行为的引领。

办学思想最直观的呈现就在环境之中。早在改建中教康人就站在特殊孩子需要的角度,为他们创设便捷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无障碍通道、圆角设计、拐角和坡度的温馨提示等,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教康人的用心。在创建现代化物质环境的同时,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还注重对学生温馨和谐心理环境的创设,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爱的家园。

学校还把这种以“兼爱”为核心的教康一体学校文化辐射到了周边地区。大学、社区、医院、超市、派出所、中小学校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及社会志愿者来教康中心为孩子们提供医疗评估、视力矫治等多项服务,社工来校与孩子们开展春游、夏令营等活动。教康中心成为“兼爱”教育的聚集地和发散地。

四、提升教康一体服务水平

教康中心的成立,为原本分属康复与培智两个机构的教师打造了专业研修交流的平台。从省培到国培,从校内研讨到校际交流,拓展了原康复中心教师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业务能力。而培智部的教师可以在康复部这些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身上学习特教知识。大家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人事管理上,不管教师的身份性质如何,有无编制,都统一纳入区教育局人事科管理,康复部外聘教师与在编教师同步进行职称评定,并与工资待遇挂钩。在每年教康中心的新教师招录考编中,通过公开和定向相结合的方法,给外聘教师创设考编的机会。在最近3次的招考中,已有4名原康复中心的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入编,大大提高了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师管理中,打破教师性质的界限,通过柔性流动、多岗位培训等形式,使康复部和培智部教师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融通。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在2015年江苏省微课大赛中,康复部和培智部各有一位教师获一等奖,教康中心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214062)

G760

猜你喜欢
滨湖区康复中心残联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图迁徙链生长路
无锡滨湖区揽获两项“中国侨界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