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眉县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2016-03-03 12:42张相文何丽丽
果树资源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碧护眉县感病

张相文,何丽丽,李 娟,赵 骅,李 轩

陕西眉县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张相文1,何丽丽1,李 娟1,赵 骅2,李 轩3

(1.眉县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 眉县 722300;2.眉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3.眉县园艺场)

陕西省眉县近年葡萄霜霉病发生严重,经济损失惨重。从发病症状、病菌繁殖方式、传播方式、发病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陕西省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重点介绍了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措施,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防治

陕西眉县种植鲜食大粒葡萄已经超过20年,规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0 hm2以上,年产鲜食大粒葡萄约2万t。近年,因连续多年种植,部分种植户管理不科学,使葡萄霜霉病病菌基数逐年增大。尤其是受2014年8、9月份和2015年4月中、下旬的连阴雨天气影响,葡萄霜霉病发生早,且格外严重,导致晚熟红地球品种及部分巨峰系品种葡萄叶片、果穗染病,部分果园果穗上的颗粒染病脱落,普遍造成严重减产,部分果园绝收,损失惨重。笔者就眉县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的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葡萄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发病症状

1.1 叶片发病症状

葡萄霜霉病病菌主要侵染葡萄植株的绿色部分,特别是叶片。叶片受害后,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发病四五天后或空气潮湿时,病斑部位背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霜状物。病叶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源,严重感染时会造成叶片脱落,从而降低果粒糖分积累和越冬芽的抗寒力。如果生长初期侵染叶柄、卷须、幼嫩花穗,也会出现同样症状,严重时病梢生长停止,扭曲,枯死。

1.2 果粒发病症状

霜霉病害发生严重或气候条件适合时,幼嫩果粒也会高度感病,感染后果粒颜色变灰色,表面布满霜霉。果粒长到直径2 cm感病时,一般不形成孢子,也就是没有霜霉状物。果粒成熟时较少感病,一旦感病感染的果梗可以把病菌传染给老颗粒,病粒变褐色,但不形成孢子。感染的果粒保持坚硬,甚至比正常果粒还硬,成熟时变软,病粒易脱落,留下干的梗疤。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的果园,部分穗轴或整个果穗都会脱落。

1.3 树体发病症状

霜霉病害发生严重时,常造成叶片早衰、脱落,影响树势和营养贮藏(果实、枝条、根系),从而成为果实品质下降、冬季冻害、春季缺素症(叶片黄化)、花序发育不良(大小粒严重)、重复感染霜霉病(树势衰弱)以及其他病害的主要原因。

2 病菌繁殖方式

葡萄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病菌在被寄生的葡萄组织细胞间繁殖,然后进入细胞吸收营养。

2.1 无性繁殖

病菌形成孢子囊进行无性繁殖。孢子囊椭圆形,透明,着生在树枝状的孢囊梗上。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从孢子囊顶端乳状突的开口游到外面的水中,或者直接穿破孢子囊壁游出;经数分钟至半个小时后,停止游动,生出芽管。在寄主组织内,各个游动孢子所形成的菌丝进行原生质融合,产生异形核菌丝体。

2.2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是在寄主组织叶部病斑的海绵组织中进行,偶尔也在栅栏组织中进行。夏天菌丝顶端膨大,分化成精子器和藏卵器,两者融合,形成卵孢子。卵孢子由两层壁膜包藏,并由皱缩的藏卵器壁覆盖着。翌春卵孢子在游离水中萌发,产生细芽管,芽管萌发,产生梨形孢子囊。气温在30 ℃以上,寄主组织内的菌丝生长受到抑制;13 ℃以上,病叶形成薄壁孢子囊,22~23 ℃经24 h萌发。卵孢子萌芽适温为16~24 ℃。

3 传播方式

3.1 靠病叶传播

霜霉病菌主要在病残落叶中越冬,也可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染病叶片上越冬。如果霜霉病菌在潮湿的土壤表面越冬,则其存活很少受温湿度的影响,它可随腐烂病叶在土中存活2年,且这种越冬方式更有利于霜霉病菌在春天大量萌发。

3.2 靠雨水传播

春天气温达到11 ℃左右,雨水多时,病菌经过雨水的溅射,随风雨飘散到新叶上,在游离水中萌发;在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下,霜霉病菌从萌发到侵入寄主约需90 min。霜霉病菌通常在晚间生成,暴露在阳光之下数小时即失去活力;侵染一般在早晨发生,从侵染开始到表现症状约需4 d。如果夏天连续不断地每隔8~15 d交织出现暴风雨,霜霉病菌不断受降雨刺激,则其会在易感病的嫩叶及新梢上侵染,使病害在葡萄园内迅速蔓延传播。在北方果园,霜霉病于6月份开始发生,7月份增多,8-9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在秋季8、9、10月份,虽然老叶具有抗性,但生长出幼嫩叶片仍可以感病;这两年由于春季降雨早的影响,陕西眉县葡萄霜霉病5月份就开始发生。

4 发病影响因素

凡增加土壤、大气或寄主湿度的操作,均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因此,频繁地向树上喷药或土壤频繁灌水均是引起霜霉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霜霉病菌最适生长温度是25 ℃,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别为10 ℃和30 ℃。如果适宜霜霉病菌生长的温度及湿度同时发生,就会为霜霉病的循环侵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湿冷的冬天和潮湿春天,接着出现气候暖和及湿度较大的夏天及秋天,再加上果园密蔽、不通风透光、果园湿度降不下来,更易引起霜霉病害的严重发生。

5 防治措施

5.1 适地适栽

不在降雨频繁的秦岭北麓区域栽植高度感染霜霉病的品种,如红地球、维多利亚、京秀等。

5.2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的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感病程度不同。陕西眉县主栽的红地球高度感病。可选择较抗霜霉病的红芭拉多、夏黑、巨峰、户太8号、早丰、阳光玫瑰系等品种栽植。

5.3 采用避雨栽培

葡萄避雨栽培是以避雨防病为目的,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的一种栽培方式,是设施栽培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避雨栽培能够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减少靠风雨传播的病害发生,特别有利于对霜霉病病菌的防控,可大幅减少病害侵染程度、喷药次数以及果面污染。

5.4 推行防病新理念

提倡用植物营养调节剂碧护与稀土、高钾叶面肥和杀菌剂同时混用防治霜霉病,充分发挥调节平衡、补充营养、强壮树体、防病抗病的综合效果。碧护内含赤霉素、芸苔素内脂、吲哚乙酸、脱落酸、茉莉酮酸等8种天然植物内源激素物质,10余种黄酮类催化平衡成分以及20种氨基酸类营养物质和抗逆性诱导剂,能够在葡萄生长中及时补充营养物质,起到养分平衡调节作用,调动和激发葡萄果树的抗病潜能,加上高钾及NEB光合菌叶面肥、稀土等中微量元素营养的及时补充和供给,强壮了树体,增强了树势,可有效地提高葡萄果树的抗病能力。

5.5 农业防治

5.5.1 彻底清园 秋天落叶后,将果园的落叶以及病穗、病果清理干净,修剪完后再彻底清理一次,特别注意将树上没有脱落的带病叶片及时摘除,将带菌的枯枝落叶带出果园烧毁或深埋,尽量减少越冬病菌基数。

5.5.2 科学施肥 改变传统的施肥观念,用先进科学的平衡配方施肥理念来推广长效生物有机肥加速效无机复合肥、大量元素加中微量元素的有机全营养的平衡配方施肥模式,培养健壮的树势,提高和增强果树的抗病能力。

5.5.3 及时排水 修建完善的排灌系统,大雨过后应及时把水排出园外,防止积水,降低果园湿度,减少霜霉病再侵染几率。

5.5.4 合理负载 成龄果园每667 m2产量应控制在2 000 kg左右,以确保葡萄叶片、枝条、根系、花芽各个部位生长都能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使葡萄树势强健,高抗霜霉病或不感染霜霉病,确保连年丰产、优质。

5.6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需注意以下3点:一是提高喷药质量,尽量减少喷药次数,建议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规范性预防,10~15 d喷一次杀菌剂,一般以营养类药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为宜;二是根据地域及气候变化情况,确定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发芽后至开花前是霜霉病重点防治时期,也应注重雨季、立秋后的防治;三是实行“点面防治”,霜霉病发病初期,一般先形成发病中心,可先对发病中心进行重点控制,然后视病害发生程度再进行全面防治。

5.6.1 发病前预防 葡萄萌芽前7~10 d时,用碧护5 000倍液+30%王铜(氢氧化铜)保护性杀菌剂800倍液喷雾,此时加入碧护既能起到预防“倒春寒”冻害和促进萌芽整齐的作用,又能增强药剂预防霜霉病的效果。第2次喷药可在萌芽后7~10 d进行,用碧护15 000倍液+NEB光合菌叶面肥+(科佳)10%氰霜唑1 000倍液喷雾。第3次喷药可在开花前10 d时结合葡萄拉穗用碧护5 000倍液+安融乐5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预防;随后间隔10~15 d用碧护15 000倍液+稀土20 g+50%保倍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预防。

2015-10-28

张相文(1966-),男,高级农艺师。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工作30多年,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1005-345X(2016)03-0032-03

S436.631

A

猜你喜欢
碧护眉县感病
陕西眉县逸凡家庭农场:种植“阳光玫瑰” 走上阳关大道
眉县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议
让猕猴桃“跑”起来——眉县猕猴桃产业“销售链”调查
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及果实品质
陕西眉县首届猕猴桃园现场直播分享会成功举办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柑桔黄龙病菌侵染对甜橙叶片糖代谢的影响
碧护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冬季使用“碧护”可防果树受冻害
防冻害喷施“碧护”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