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引领者

2016-03-03 21:40李明思张娜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充电站风电发电

李明思+张娜

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破解经济转型升级难题,需要打破旧的惯性思维,从新思维、大战略的高度思考规划中国“十三五”走向新常态的转型发展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源革命”这个词高调亮相,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被写上了浓重一笔,确实颇有深意。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洋洋洒洒数百字,囊括范围非常广泛,足以显示国家治理环境、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决心。

在学者的眼中,新能源正处在即将全面爆发的前夜。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兴起的新能源革命,其发酵的速度超出各界的想象,就装机而言,预计2020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5亿/千瓦、2.4亿/千瓦、1.5亿/千瓦;就经济性而言,随着技术进步,清洁能源经济性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有望在2020年左右超过化石能源。2014年我国风电发电成本约为0.37-0.45元/千瓦时,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为0.68-0.8元/千瓦时左右,2020年预计太阳能发电降至0.3元/千瓦时左右,将低于火电的成本,那么届时,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等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单纯从经济学看,新能源使用成本逼近传统能源成本,是判断新能源革命全面爆发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临界点,那么当下风电的发电成本已经可以和火电媲美,太阳能发电成本也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在逐步向传统汽车成本靠拢。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新能源引发的变革正在来临。下面我们将从新能源备受关注的几个方面来分析这场变革,并试图分析央企在其中的作用。

太阳能发电:能源革命的导火索

在11月6日的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发表了名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及中国电力转型之路”的演讲。他高调提出,到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可能降至0.3元/千瓦时。

0.3元/千瓦时这个价格一旦实现将比火电更有优势,目前火电发电成本(包括环境成本)已超过0.5元/千瓦时,而且还在不断上升;而另一方面,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在快速下降。太阳能发电价格一旦接近火电价格,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替代火电的革命就会全面爆发。因此,按照这个判断,“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新能源革命全面爆发的期间。

在成本下降的同时,装机的猛增也可以体现出这场革命的必然性。到2014年,风电装机9637万千瓦,光伏电站2605万千瓦,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282倍、1475倍。2000—2014年,全球风电与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年均增长28%,我国年均增速达50%。数据显示,太阳能的发展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前几年在中国发展最迅速的风电,虽然装机总量还不可同日而语,但增长速度却是惊人的。

新能源的发展,“十一五”应该是个边界线,2006年起始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起步,但当时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都不足以引起重视。2007年之前,中国只是世界上光伏制造业国,目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光伏应用大国。据《我国光伏产业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披露的数据,2014年我国硅片产量达到38吉瓦(GW),同比增长28%。我国硅片产量达到近88亿片,约占全球76%。2014年我国光伏并网装机量在10.6GW,占全球容量的四分之一。累计光伏装机量为26.52GW。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超过5GW。

如果说市场决定需求,那么价格决定市场。在“十三五”期间,太阳能发电价格一旦如同刘振亚预期的接近、甚至低于火电价格,那么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替代传统火力发电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将会真正进入一个太阳能时代。2014年在环保等因素作用下,火电发电量首次出现下降。2014年社会总用电量5.5万亿度,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社会用电量将会达到11万亿度。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2014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到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可由目前的13%提高到26%。如果光伏发电成本大幅度下降,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可能会超出这个预测,能够达到30%到40%。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会有一个3万亿度的光伏发电市场。

并且,太阳能发电产业将会带动光伏装备业、材料、软件、科研等相关产业群的发展。太阳能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属于产业高关联度产业。光伏发电产业链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五大领域,直接带动玻璃、钢铁、塑料、物流等85个相关产业,对实体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如果按照上面测算的3万亿度的光伏发电市场详细算笔账,以8元/度计算,将会有一个24万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投资市场。平均每年有1.6万亿元的投资。如果说未来十五年24万亿元是对新能源发电直接投资,按照投资乘数效应,其直接和间接带动市场的将是这个投资的数倍。

不仅仅如此,光伏移动性特性,会催生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终端产品,如随时可用的太阳能多媒体、太阳能帐篷、太阳能传真机、打印机等太阳能办公用品;太阳能电磁炉、烤箱等家庭用品;太阳能服装、系列用品。总之,会像空气一样,哪里有用品需要,哪里就可以有太阳能产品。太阳能广泛使用,将会成为自多媒体之后,把社会推向另一个移动能源的新时代。

如此长的太阳能产业链条,如此大的市场蛋糕,必然涉及企业甚多。其实,央企已经深入到整个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谋篇布局。

国家电网公司,不仅仅是太阳能发电的收购主体,也是传输主体,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力大国,国家电网也成为全国发电规模最大、太阳能发电增速最快的电网,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发展势头都比预期更快更迅猛。除此以外,国家电网企业本身也有新能源分子公司,并且国网电科院等旗下三家科研机构都有庞大的新能源研究团队,我国最初的诸多新能源示范试点工程也是由国家电网公司来引领示范。可见,国家电网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另外,南方电网也在自己所辖范围内积极布局。

第二家不得不提到的公司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这家在国资委央企榜上排名53位的企业是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命名的央企,也是最早进入太阳能发电的企业之一。起初,“十一五”期间太阳能发电刚刚起步时,中国节能的太阳能公司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只是随着五大发电集团和其他具有雄厚实力的央企加入进来抢滩市场,很快这家实力中游的央企开始被超越。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节能确实在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以外,国电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华能集团、保利集团、中国核电、中广核集团、兵器装备集团、长江三峡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海油等等也都提前布局,开发太阳能业务的央企不下数十家。

看中这块蛋糕的并非只有央企,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投资公司、企业界的新贵——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自2013年成立以来也大力进军太阳能领域,2014年8月,中民投就与宁夏签署合作协议,在新能源等领域支持宁夏经济转型升级;2015年4月,中民投在宁夏投资150亿元计划建立2GW光伏发电项目。

风电:五大发电集团独占鳌头

如果说太阳能是后来者,那么风电才是新能源最初的领军者,并且,直到现在,风电仍是装机量最大的新能源之一。国家能源局官员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规模达到1.05亿千瓦,预计年末将达1.2亿千瓦。

其实,“十一五”和“十二五”是风电起步和发展的关键期,或许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十一五”期间,新能源发电装机年均增长37%,其中风电增长尤为迅猛,2010年装机容量是2005年的32倍;201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2335.05万千瓦,同比增长45.1%,累计装机容量1.1476339亿千瓦,同比新增25.5.%,并且,2014年风电新增出厂吊装容量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风电兴起时正值中国碳排放受到诟病的关键期。当代我国正处于快速走向工业化过程中,大规模制造业形成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当然,也会因此造成环境受到污染,致使我国成为世界环境与危机压力最大的国家,这种巨大压力反转过来也就成为我国创新的内在动力。具体为:一是能源环境危机压力,是推动中国必须创新的时代大势形成的压力。二是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型时期,转型压力迫使中国许多企业纷纷向新能源新兴产业找出路。三是我国具有西方发达国家没有的追赶动力。

2000年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与排放达到峰值进入零增长阶段,而我国的峰值是在2030年。有分析称,在“十三五”期间,亟须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要大幅度提升新能源革命的战略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走向经济新常态的转型升级,不是单纯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是新能源革命带动新兴产业的增量升级与传统产业存量升级的“双重转型升级”。所谓存量结构的优化战略,使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支柱的传统产业面临着从低端向高端,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从高能耗向生态化转型升级。而增量的结构深化战略,是新能源革命引发生的一系列新兴产业,在目前虽然不能成为国家财富创造的主体产业,但这些具有巨大潜在成长力的产业,却是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产业,需要国家高度重视与培育。

中央企业是我国新能源开发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央企业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促进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其在技术、人才、装备、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效带动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央企新能源发电装机合计约3700万千瓦,占全国新能源装机总量的66%。

2015年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讨论稿),政府拟执行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逐年下调的价格机制,具体为:若相关新能源项目整体收益水平明显偏高的情况下,政府将研究适当降低上述标杆电价;风电一类资源区电价将从2015年的0.49元下调到2020年的0.38元,累计降幅22.4%;四类风资源区电价将从2015年的0.61元下调到2020年的0.52元,累计降幅14.8%;光伏发电一类资源区将从2015年的0.9元下调到2020年的0.72元,累计降幅20%;三类风资源区将从2015年的1元下调到2020年的0.9元,累计降幅10%。

对于风电,无疑,五大发电集团是第一批抢滩风电的赢家。

1993年成立的龙源电力依靠国电集团成为最早介入风电领域的企业,当前龙源电力主要从事风电场的设计、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其实,龙源电力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当初五大集团拆分时将新能源资源全部划归国电集团所有,而这些资产也就成为了龙源电力的初始资产。2009年12月10日,龙源电力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全球发售24.64亿股H股,净集资额人民币177亿元,成为央企中第一家IPO上市的新能源公司,并且融资力度空前,以至于香港媒体称之为“龙源电力飓风袭港”。

除了龙源电力,国电集团旗下还有联合动力这张王牌,已成为从风机制造企业到全球领先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13年,联合动力以148.7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迅速晋升为全国新增装机容量亚军,成为国内双馈式风电机组制造的领军企业。目前,联合动力的风机产品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形成涵盖1.5兆瓦(MW)、2兆瓦、3兆瓦、6兆瓦四大平台的整机产品。截至2014年年底,联合动力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1381兆瓦,装机台数超过7000台。

紧步国电后尘的要数大唐发电集团,大唐新能源成为第二家IPO(港股)央企新能源板块,大唐的风电板块起步也较早,选址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内蒙古,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上半年大唐新能源实现新增装机301.5兆瓦,高于2014年全年新增装机 197兆瓦,并计划2015年全年新增投产规模1.1吉瓦(GW)。

除了国电和大唐发电,华电、华能、国家核电等企业也经过多年经营,出现了中电国际等一批优秀的新能源公司。然而,十多年来风电的弃风限电问题一直未能解决,这也成为其发展的掣肘之处。尤其是西北地区,限电已是这里风电企业的常态了,甘肃省的风电开发主力是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公司,各家的装机量均超过百万千瓦。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份这五大发电集团的风电弃风限电比例均超过40%,其中最高为54%,最低42%,同比增幅都在20%以上,最高达41.9%。

新能源汽车:跨界新宠

相比太阳能和风电,无疑新能源汽车迅速成为新宠。

在雾霾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似乎很快就引起了共鸣。进入11月份,沈阳PM2.5爆表达到1400的高值,随后,11月9日,沈阳市政府网站上就发布了《沈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5-2020年)》,意味着沈阳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此次推广的车型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为主,鼓励将淘汰的黄标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日后,新增的公务车,除特殊需要外,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沈阳新增的公交、出租、物流和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不低于30%。到2020年,沈阳将完成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同时进行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预计建设充电站120座、充电桩7200个。

沈阳并非个案,全国各地的新能源风愈刮愈烈,消费者的热情度也剧增。从新能源企业的大卖就可见端倪。从已公布的2015年9月数据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高速增长2.2倍,创今年来最高水平。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2倍。具体来看,9月中国口径新能源汽车产量33720辆,产量首次超过3万辆,同比增长2.1倍,环比上升33%。9月产量环比增加8278辆,主要是由于EV(电动汽车)客车环比上升65%,EV乘用车环比上升43%。在各分类车型中,9月纯电动专用车同比增长最多,是去年同期的17倍。

在消费者热情的推动下,央企也从未停止行动,东风汽车、中国国航、国药集团、中国普天四家央企联合推广新能源汽车项目,东风汽车公司已有机场场内工作用车、机组通勤车和药品城市物流车等三种车型交付中国国航和中国医药集团试运行。其中,5辆药品城市物流车已累计行驶3000公里,与传统能源物流车相比,节省费用约30%,并实现零排放。

据悉,这四家央企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创新举措,也是对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的一次新尝试。自该专项启动以来,四家央企通过建立三个层次的推进机制(每月一次的工作推进会、每季度一次的专项负责人联席会和每半年一次的负责人联席会),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与特点,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商业模式探索、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运营服务管理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其实,早在2010年,由国资委牵头16家中央企业组建的电动汽车联盟就成立了。据了解,联盟成立后主要是在资源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和产能配合等方面做好协调工作,旨在共同发展电动汽车。参与联盟的车企为一汽、东风、长安汽车三家,其他央企包括东方电气、兵器装备、南车股份、中海油、中航科工、国家电网、中石化、南方电网等。这16家央企被划分为三个专业委员会,包括“整车及电驱专业委员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和“充电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因此不同的央企发起单位将会承担不同的“任务”。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长安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及中国南车集团组成“整车及电驱专业委员会”;中海油、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航工业集团、中航科技集团、中航科工集团组成电池专业委员会;而国家电网、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南方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保利集团则承担充电与服务专业委员会的职责。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培育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点指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分析人士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被赋予稳增长使命,而在目前能源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年底50万辆推广目标及推广应用工作即将到期的背景下,政策有望持续加码。首先,充电国标、燃油消耗量管理办法、锂电升级工程、充电设施建设财政奖励办法、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等将陆续出台;其次,首批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有望2016年初放开。并且,新能源客车有望成为继高铁和核电之后又一出口亮点。

国家如此的大手笔,除了传统车企看到了希望外,随着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充电站正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各种资本正竞相进入该领域。尤其是三大石油公司和两大电网企业显得尤为积极。

石化企业认为其优势在于自有加油站的网络布局。中石化宣布以北京作为突破口进入充电站行业。中石化旗下北京石油分公司已与北京首科集团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主要利用中石化现有面积较大的加油、加气站改建成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

而在此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中海油等能源央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都已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充电站领域。拥有电源和输配电优势的电网企业和拥有网络优势的石化企业正成为充电站投资的两路大军,以分抢充电站未来庞大市场。并且,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将在国网范围内27个省(区)市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拟建公用充电站75座、交流充电桩6209台以及部分电池更换站。以一座充电站投资300万元计算,仅75座充电站就需投资22.5亿元。其实早在2006年,国家电网就开始在山东、杭州、上海进行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直到国家电网上海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第一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顺利建成。据了解,目前国家电网正加快与各地方政府合作,以加快充电站的建设进度。同时,国家电网还欲将电动汽车(包括充电站)作为未来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能借助大量电动汽车,实现电网调峰调频。

而南方电网则借深圳这一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已在2009年12月建成首批两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合计134个充电桩,其充电容量总计达2480千伏安,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按照规划,仅深圳就将建设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12750个,可见,南方电网的手笔也不容小觑。

上述列举的只是新能源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新能源的范畴很广,还有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等,不要小瞧这些对大众来说不太熟悉的术语,它们拼凑在一起将要发挥的能量势必会引发一场大变革。新能源革命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应对新能源革命需要战略思维大转型,需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学习追赶战略向自主创新的引领战略转型。我国要在新能源革命中实施自主引领战略,这不是自傲,而是我国自身发展内在需要,同时也基于我国的现实优势。因为,当代中国只有通过新能源革命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走向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和危机。而这场革命着实需要引领者,那么重担自然会放到肩负着国计民生的中央企业身上,幸好,央企看起来已经从容地布好局,画好蓝图了。

能源变革中的央企优势

其实,这场由新能源引发的变革早就开始了,而且央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革命成功了,是中国与世界的双赢。所以,中国以自主创新引领新能源革命,既是中国发展必须抓住的新战略机遇,也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必须担当的责任。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确实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有一些显著优势,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央企具备资金实力。不可否认,新能源产业不管是风电,还是太阳能,抑或是新能源汽车,都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初期,需要大量的投资,进入的门槛也较高,就投资风险而言也是明显高于传统能源产业的。况且,央企虽然先入为主,起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的风险。而在未知的行业开发新技术,成本是高昂的,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根本无法实现。所以,央企具备资金实力的优势,对发展新能源非常有利,事实也证明,国电龙源、大唐新能源、华能新能源等一批企业的经营成功并如愿上市正是体现了央企这一优势。

第二,背靠集团,统一管控的优势凸显。可以看出,新能源板块在央企中均由独立的分子公司承担,而且多为新成立的分子公司,而这些分子公司与市场上的其他单打独斗的企业相比就有了集团这棵大树,背靠大树好乘凉,确实,集团化的运作优势确实可以给这些新能源公司带来足够的全方位的支撑。不仅仅是战略和技术、资金,还有管理和经营模式上,与一家刚刚起步的新公司相比,央企的这些新能源分子公司更容易尽快进行公司运作,尽快步入正轨。

第三,央企的自主创新和研发实力较强。新能源需要新技术,开拓新领域,一切都是新的,这些“新”不仅仅只靠充足的资金,还需要技术,需要自主创新,需要核心的人才团队,需要大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而央企的优势就是有自己的直属科研机构,比如国家电网公司旗下就有电科院、能源研究院等三家科研机构,实力庞大,甚至国家也把一些技术攻坚的课题放在央企的科研机构来完成,对于政策动向也是先期了解,因此,这对于央企发展新能源来说更为便捷。

第四,央企新能源更容易打造品牌效应。品牌和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供应商、消费者和竞争者都产生相应的竞争优势。央企本身就具有品牌效应,其新成立的新能源公司也会延续和继承这种品牌效应,对市场而言可信度更高。比如国电龙源,自从在香港主板上市后,一直延续国电集团的品牌效应,在国际市场上信誉可嘉,并且,国电龙源继续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效应,既在国电集团的范围内,又独树一帜,知名度一再提高,为其顺利进军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既然央企有这么多优势,在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道路上将起到什么作用?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央企作为主导力量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带头发展新能源,起到带动作用;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期,也就是上升阶段,要充分发挥其较为强大的影响力,影响一批企业跟随其共同发展;在新能源产业的成熟期,央企也不能退出,而是要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可见,央企虽为开拓者,却并非领进门那么简单,央企的作用将贯穿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充电站风电发电
“发电”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首充”
会发电的“大风车”
为什么特斯拉宣布不再完全免费提供超级充电桩服务?
千亿级海上风电市场加速启动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
风电十大富豪身价调查
找只老鼠来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