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家风促进公民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2016-03-04 00:18马玉琴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廊坊道德教育家风

马玉琴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传媒与服务系 河北廊坊 065000)

运用家风促进公民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马玉琴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传媒与服务系 河北廊坊 065000)

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家风不仅是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政治的基础。因此,研究家风,提取家风的精华,在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家庭道德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风 家庭道德教育 促进

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家风不仅是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政治的基础。因此,研究家风,提取家风的精华,在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家庭道德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家风,又称门风,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产物。它包括家族或家庭的价值观念、社会氛围、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容。它是家庭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它以一种无声的相互濡染的氛围影响着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各个方面。

家风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思想。家风在传承过程中发扬了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积极进取,和睦友爱,勤俭持家等众多方面涵盖了人生哲理和价值精华。家风对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的提升有导向作用。中国一直以血缘联结作为人与人关系中重要的纽带。家庭中成形的道德规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薄以明志,宁静以志远”等理念,氤氲着礼让、谦和、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这些家风中的观念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成长和道德观的形成。

家庭道德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把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

1.家风是家庭道德教育成果的升华

家庭在长期道德教育过程中总结各方面利弊得失的经验,并加以整合,提炼出家庭道德教育的成果,这种成果得以传承即是家风。回顾中国家风的历史,一个家风少则几个字多则成篇成章,其背后都是有一个庞大的道德教育体系,是多年教育经验的沉淀和升华。

2.家风引领着家庭道德教育发展的方向

家风通过历年传承,无论是传播内容还是传播途径都已经十分成熟、相当完备,家风的教育模式也逐渐形成了自家的规范,家风为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教育模式,为家庭道德教育多重领域提供了具体经验可供操作。

二、家风在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家风自身的局限性与当下时代特征存在冲突

传统家风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受其社会影响,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推崇阶级观念,维护君主制度,对于女性歧视等,甚至还有宿命论、鬼神论等迷信倾向。传统的孝道主张对父母要“无违”,要顺从父母的意志,要听话,这些和时下家庭要求人格独立、平等、民主的精神存在着冲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是无法与时代对接的。

2.新时代的年青人对家风的理解存在着误区

年青人一提到“家风”,就认为那是过时的古老的文化,应该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因为它太落后,太封建,与当代格格不入。他们也会举出种种现象和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严重阻碍了他们去走进家风,了解甚至传承家风。事实上,他们只是看到了其中偏激、守旧的一面,而无视家风的庄重、温情以及对个人成长带来的提升。

3. 家风的传承受家庭模式的变化限制

随着工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变革和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镇,脱离了原有的“熟人社会”模式,城市里人与人之间是比邻关系,大家共同处于一种“陌生人社会”模式中,原有的家风观念无法适应新的人文环境,致使家风的传承受到重大冲击。

其次,以前家风的创立均由年长者位尊者确立,之后由一个庞大的家族或家庭共同遵守,过程中受到长者的监督和管教。而如今传统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解体,年轻人不愿和老人居住,独建小巢。老人成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这消解了传统社会中长辈充当家风执行的权威身份,受教育者不在老人身边,造成教育对象缺失,何谈家风的传承。

三、运用家风促进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1.家风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扬长避短

学者王长金认为,要以现代家庭的变化为基点,找出传统家庭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契合点,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教育因素时,首先要研究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伦理的变化和影响家庭教育的社会制度因素,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家风的内涵要与时俱进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格局中,世界不同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所以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应与时俱进,抵制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的狭隘思想,抵制崇洋媚外的虚无主义倾向,客观合理地看待并转换家风,应将传统家风和现代道德观点相结合,融入现代元素的考量,从而凸显出家风在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3.加强宣传家庭道德教育中的典型事例

传统社会中有大量的优秀的家风典型事例,同时针对家庭道德失范的事例,找到问题点加以剖析总结,将其中的家风内涵转化成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以家庭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宣传。因为现代家庭中受教育的对象多为青少年,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兴趣浓厚,可以加强网络、电视等方式的传播力度。

4.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以典型示范的方式固然有其重要且积极的作用,但也经常会使被教育者产生一种疏离感和陌生感,所以家长们不可忽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因为这种榜样示范与受教育者息息相关,耳濡目染,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家长应注重环境熏陶的作用。家风对于家庭成员的影响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有利于家庭成员心理氛围、情感氛围的发展,这是优良家风形成的基础。而当下,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些消极的、负能量的东西对其影响颇大,这对于良性的家庭道德教育是一种抵制。稳固的正确的家风将加强青少年对外部消极影响的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应对环境熏陶加以重点关注,才能持久发挥家风的积极作用。

[1] 苏方. 《颜氏家训》及其伦理内涵初探[J].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王利器. 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 孙永贺. 传统家训文化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4] 关颖.世纪之交:家庭德育面临的新问题.上海:当代青年研究[J]1999 年.第六期:P20.

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6028)

马玉琴(1978-),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媒与服务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汉语言文学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廊坊道德教育家风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廊坊专场(二)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家风伴我成长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