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仿、补
——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2016-03-04 05:12广西梧州市藤县朝阳小学543300石燕静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0期
关键词:段落语言文字课文

广西梧州市藤县朝阳小学(543300)石燕静



改、仿、补
——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广西梧州市藤县朝阳小学(543300)石燕静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转换角度练改写;示例模仿练仿写;启发想象练补白。教师要把教落实到运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改仿补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实都是可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的蓝本,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要做有心人,引导学生揣摩各类文章的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运用训练。下面结合课文实例谈谈阅读教学中“改、仿、补”这几种语用策略的实施。

策略一:转换角度练改写

吕叔湘先生说:“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习作的最好准备。”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改写方法。如教学写景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特点,把课文内容改写成导游词,尽量用上文中的优美词句。

如学了五年级上册《东平洲观奇石》之后,教师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向别人介绍东平洲的某一种奇石。在指导写导游词的时候,教师提醒学生要以介绍为主,尽量用上文中的优美词句,还要注意口语化,少用描写性的语言,介绍时还可以加入一些传说故事、名字来历等。在描述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用上了许多优美的词句,达到了吸引游客的效果。有课文做铺垫,这样的读写结合,学生很容易完成,而且效果很不错。

此外,通过改变文章体裁再现课文内容也是较好的改写方法。比如,将古诗改为记叙文,或将记叙文改成剧本、剧本改为记叙文。剧本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而且在人物对白的前面还有一些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提示。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重视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提示性的词。改为剧本的时候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对白前面加上合理的提示语。学完剧本后,让学生把剧本改成一般的记叙文,也要注意用上剧本里面的提示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干巴巴。

策略二:示例模仿练仿写

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通过仿写段落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一)仿写场面

场面描写注重点面结合,学生平时习作中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场面描写的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进而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仿写。

如三年级上册《快乐的海洋剧场》中写海豚表演的部分,就是一个很好的场面描写的段落:

突然间,我们看到几只可爱的海豚从水中窜出,它们在空中转了好几圈,就像跳起姿势优美的芭蕾舞!接着,它们又用嘴传球,表演投篮。当球传到篮下的那几只海豚时,它们就把球顶进了高高的篮子中。这时,全场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海豚也开心地不断向观众点头,还发出吱吱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呢!忽然,它们把球抛向观众,抛得又高又远,让接到球的观众惊喜得大叫起来。

在教学时,让学生先把描写海豚表演动作的词语和通过动作进行想象的部分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然后画出观众表现的句子,通过分角色读来创设情境。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运动会的场面,指导学生仿照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练习。

(二)仿写对话

人物之间生动有趣、形式灵活的对话,会使平淡的文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标点符号的变化,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都是很好的学习范例,教学时应该好好利用。三年级上册《七十一支康乃馨(二)》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的,且提示语中注意神态与动作的结合,位置也有变化。

最后一位主顾是位太太。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闻,带点骄傲地告诉他们:“我只有一个儿子,他每年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我已经保存了二十七张这样的收据了。”

“不。”女孩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支,可以吗?”

“噢,当然可以。”老太太有些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小女孩说,“他们已经有七十枝康乃馨了,就要实现他们送花的愿望了。”

老太太把花交给小女孩说:“多孝顺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听完妈妈说的故事,我很感动,于是好奇地问:“你认识这个小女孩吗?”

妈妈笑一笑说:“小时候送花的人,不就是今天收花的人吗?”

教学时,我让学生画出人物的对话及提示语,边读边思考:“提示语的位置有几种?标点符号有何异同?提示语加上动作与神态,有什么好处?”

我引导学生弄懂以上几个问题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模拟与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做到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并能进行神态与动作的描写。

之后,我指导学生写“讲述你跟一位同学或一位朋友相处的情形和感受”这篇习作,我创设了以下三种情境让学生模拟对话练习,进而引导他们构思成篇。

1.吃过晚饭,你要看电视,妈妈认为你没有做作业,劝你不要看。

根据以上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你和妈妈的对话。

2.星期天,你到小明家和他一起玩计算机游戏,你们玩得很开心。

根据以上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你和小明在玩游戏过程中的对话。

3.课间休息,小刚故意把你的作业藏起来,你叫他给,他还逗你玩,你很生气。

根据以上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你和小刚的对话。

相处离不开对话。有了前面的对话形式的引导和创设情境的训练,学生的这篇习作都写得很好。

(三)仿写结构

有些课文,段落、篇章的结构很清楚: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本,进行构段的练笔。

1.仿段落结构

【出示段落】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学习段落】

(1)快速浏览,找出中心句。(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2)板书:先总后分

(3)课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交流。

(5)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阐述了云是大自然的文字及其作用,语言文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片段仿写】

(1)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大自然的奇妙文字。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从书本中看到的或向别人请教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也向大家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仿照课文的构段方法。

(2)学生练写,交流。

2.仿篇章结构

四年级下册中《北极地区的“冷:》一课,总分总的结构就非常清楚。

总说:北极地区的气候及居住环境,说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

分说:2-5自然段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具体说明。

总结: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给人的启示。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画出2-5自然段中体现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的词句,体会他们的衣食住行与气候是有着因果关系的。最后,仿照这种结构,让学生写写自己生活的地方夏季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四)仿写顺序

教材中有很多与学生生活联系很密切的课文,比如游记,其写作的顺序都很清晰:移步换景法、时间推移法等。不同的写法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好范例。

五年级上册《米埔观鸟记》2-5自然段写游览米埔的经过,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是:

参观当日,我们在十时左右便到达米埔,然后跟着导游到有三层高的观鸟屋去。

不久,我们便到达观鸟屋,从顶层放眼眺望,可以看到淡黄的芦苇、青葱的树木和正在觅食的雀鸟,这画面是多么的和谐、恬静。

之后,我们步行了约两公里,来到一个小凉亭内。

过了约十分钟,我们终于来到后海湾的观鸟屋,我从窗子探头外望。

教学这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知晓2-5自然段是描写游览经过的部分;接着让学生画出2-5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并且连起来读读;然后圈出表示时间的词、“游踪”的词;最后仿照这种以时间辅助游踪的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写熟悉的地方。教师最好能出示游览的图片以唤起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能有序且内容丰富了。

策略三:启发想象练补白

文本的“空白”实际上是一种“空白”的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对这些“空白”做合理的补充、想象,无疑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有帮助。

案例:填补课文空白,感受人物内心。四年级上册《一碗面汤》

我因沉迷电视节目被妈妈责备而离家出走,因面店老板的帮助和教育而感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看到疲惫不堪的妈妈在街头苦苦寻找而感动泪下。最后部分:

吃完面,我匆匆往家的方向走。当我走到住家附近时,看到疲惫不堪的妈妈正在路口四处张望!妈妈看见我,喜形于色地说:‘你这个小捣蛋,到哪里去了?饭都凉了!’

这时候,我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见到妈妈,“我”眼泪掉下来了,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补白,感受作者的内心,体会曾经“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那种愧疚感。

所谓:“存乎于心,法乎其外。”我们只要有心、用心去研究文本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教给学生揣摩表达与实践运用的方法,就能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0-055

猜你喜欢
段落语言文字课文
趣味•读写练 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短文篇】
背课文的小偷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