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想象训练的层次设计

2016-03-04 00:00辽宁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116021夏德刚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瑞士政府燕子想象力

辽宁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116021)夏德刚



语文课堂想象训练的层次设计

辽宁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116021)夏德刚

[摘要]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想象能力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出富有层次性的想象训练,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想象训练层次设计

片断一

师:“纷——纷”走出家门,我听到你们是拖长读的。为什么?

生1:因为,我觉得“纷纷”这个词不可能是一家,应该有许多家。

生2:许多人都想救助快要冻僵的燕子。

师:孩子们,你们理解得真好,这许许多多的人当中有——

生1:有小贝蒂和她的父母,

生2:还有许多的男女老少。

师:还可能有——你想啊,可能有怎么样的身份,怎么样的职务,什么样年龄的人。

生1:可能老人,还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学生。

生2:应该有政府官员。

师:同学们,政府官员每天都要为民众服务,他们怎么也要去寻找燕子呀?

生:因为他们要保护动物,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很着急。

师:啊,我懂了,你是说拯救生命最重要,是吗?还可能有谁——

生:还可能有一些家境贫困的农夫。

师:贫困的也去找,富有的也去找,你是这个意思吧。

生:他们从广播里听到后都纷纷地去找燕子。

师:那一定是广播起作用了,是吧!来,你说,还有哪些人?你们是说这一大群的人当中,可能有老人、孩子,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年纪小,冒着——(读下去吧)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评析:上面这个教学片断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关键词“纷纷”而设计的,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拓展想象。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纷纷”这一个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他们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职业、不分贫富都加入到救助将要冻僵的燕子的行动中,体会到全体瑞士人民保护燕子的行动和情感。

师:居民们到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会到哪儿去找呢?你们能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寻找。

生:他们会到森林里去找。他们会扒开树枝寻找。

师:啊,用小树枝,你写到黑板上去。

生:他们会用木棒到皑皑白雪所覆盖的高山上去寻找。

师:啊,用木棒,你也写到黑板上去。

生:到已经结冰的小河去找。

师:到小河边,对吗?

生:还可以到被白雪覆盖着的草丛里,轻轻拨开草丛。

师:到草丛里去找。是呀,冬天的草已经枯萎了,要轻轻拨开。受冻后的燕子会四处乱钻,它们想找个暖和点的地方。这位同学想象应该是“轻轻地”拨开,这样的想象很合理。把你的想法写到黑板上去。

生:天黑了,可以拿着手电照。

师:啊,真是太棒了,你还想到了带手电筒去寻找。是的,同学们,为了寻找这些冻僵的燕子,居民们到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找。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

评析:同样是想象拓展,但设计的落脚点却不同。这个设计是承接上面“纷纷”词语想象的升级版。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想象的范围,而是引导学生想象“会怎样寻找”。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找”的动作上、使用工具上,甚至心理上拓展想象。这样的设计要求高于简单的范围拓展,指向的是“会怎样做”。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理解和积累,想象出符合不同人物的“N”种找法。这样既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又发展他们的语言。

片段二

师:在广播里告诉大家、号召大家寻找燕子,课文中有个词,叫——

生:(齐)“呼吁”。

师:同学们,大家想:当时地冻天寒,瑞士政府会怎么通过电视、广播这些新闻媒体向大伙呼吁的呢?又是怎么呼吁,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爱心调动起来呢?假如你们现在都是播音员,要向全国人民说些什么呢?这样吧,先把你们想到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你们代表瑞士政府进行呼吁,好不好?

生:(齐)好!

(学生思考并练习表达)

师:想代表瑞士政府向全国人民呼吁的同学拿着你写的话到前面来。

(学生纷纷上台)

师:我们先听一听这几个同学是怎么代表瑞士政府呼吁的。大家听后,评一评谁的呼吁最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心。

生1:通知——尊敬的瑞士全国的居民:今年从南方飞往北方的燕子,因为这场风雪已经濒临死亡。本政府要求居民去找冻僵的燕子,把冻僵的燕子送往火车站,送到燕子专列上去。

师:很好,送到火车站,送到温暖的地方去。你看,“通知”“本政府”(笑)“要求”听起来好像命令的口吻,有点重,把“要求”改为“请求”是不是更好点呢?(学生同意)

生2:大家快行动起来吧!燕子都已经快要被冻死了。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赶快行动起来吧,把濒临死亡的燕子送往火车站吧!

师: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要去救它。他不仅是动之以情,而且还晓之以理。为什么要救也说得很清楚。

生3:亲爱的居民们,允许我宣布一个不幸的消息。一群可爱的小燕子,在从北方飞回南方时,在我们这儿遇到麻烦。现在天气非常寒冷,外面冰天雪地。这些可怜的小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这里的昆虫大部分都已经被冻死了,它们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希望居民们能立即行动起来,寻找被冻僵的燕子,送回火车站。

师:不是“送回”,应该是“送往”或“送到”。(掌声)呼吁前面还有亲切的称呼语。动情的语言再加上你动听的声音,在广播电视里播出的时候,一定能唤起大家的爱心。写得非常棒!

生4:各位居民们,有一个不幸的消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我们瑞士遇到了麻烦。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燕子都快冻死了。燕子是益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寻找燕子吧!你们想过吗,现在燕子正面临着死亡。就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去拯救那些可怜的燕子吧!(掌声)

师:我还看到有很多同学都要上来呼吁,只是时间不多啦。这样吧,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把自己写的呼吁念给同伴听,同桌之间像刚才这些同学那样,用播音员的声音,以动情的语调来读一读自己的呼吁书,开始吧!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呼吁书,并互相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面对当时严峻的情形,瑞士政府就像你们刚才那样动情地呼吁。那些饱含情感的文字正是通过电视广播传到了千家万户。正是因为有了瑞士政府这样的重视,才有了这千古奇观——为燕子特开专列。

评析:读完这了片断,我们此时完全解理教师想象训练的层次。第一次“纷纷”仅仅是范围的想象,不需要太难的技巧,学生们随口都能说出应该还有哪些人能加入寻找的队伍中。第二次则提高了难度,不但要求“还会到哪儿”的范围想象,还提出“想想他们会怎样寻找呢”的难题。对学生来讲,就要借助第一次想象扩大范围,再延续“怎样找”的动作、心理、环境等。显然,这是一次想象的“探险”,是学生从来没体验过的。但是,由于教师设计得巧妙,学生很自然地度过了险境,与文本中的“小贝蒂”们共同经历了“怎样找”的过程。如果说第一次的范围拓展想象是平面的话,那么第二次寻找过程的拓展想象就是立体的。而第三次拓展想象不但是立体的,而且还加上了语调、语气、环境、情状和模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样把学生带到想象的情境中,体现了语言教学的实用性。

其实,一个人的想象力不是天生的,是跟科学有效的训练密不可分的。小学生天生爱想象,这与他们的年龄有关。小学阶段是培养和训练想象力的绝佳时期。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改变传统过于重视字词句的教学,以篇章整体阅读为基础,注重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把握,抓住一切机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责编韦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4-02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想象能力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它要求教师以一种富有创新的设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个人情感体验等,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补充、建构文本。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把想象训练落到实处;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把文本的语言叙述、对白等转换成头脑中的感性形象、生动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填补文本,发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往往并不如愿。有的想象训练只是原地踏步,没有帮助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有的为了想象另打一锤,偏离了教学内容。现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怎样设计有层次的想象思维训练。

猜你喜欢
瑞士政府燕子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燕子叫
燕子一家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