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早实核桃黑斑病田间试验

2016-03-04 02:28罗小妹
果树资源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氰尿酸链霉素二氯

罗小妹

不同药剂防治早实核桃黑斑病田间试验

罗小妹

(甘肃省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02)

对比了5种药剂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二氯异氰尿酸钠、72%农用链霉素、80%乙蒜素乳油对防治早实核桃黑斑病都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均在70%以上;建议在早实核桃黑斑病的防治中优先推广使用40%二氯异氰尿酸钠和72%农用链霉素,最好两药配合使用。

早实核桃;黑斑病;药剂;防治效果

核桃黑斑病又称黑腐病, 病原菌为细菌门黄单孢杆菌,主要为害幼果、叶片,也可为害嫩枝[1-2]。近年来在甘肃天水地区多雨年份危害早实核桃较为严重,一般植株受害率为20%~40%,果实受害率为10%~30%,严重时达40%以上,造成果实变黑、腐烂、早落,核桃仁干瘪,枝条枯死,严重影响早实核桃的品质和产量。为此,于2015年选用5种细菌性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以便筛选出低毒、高效的药剂应用于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72%农用链霉素粉剂(重庆永川农药厂)、40%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剂(山西康派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乙蒜素乳油(郑州汉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山东玉成生化农药有限公司)、1.5%噻霉酮水乳剂(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果树研究所早实核桃园内,当地年平均气温10.9 ℃,年平均降水量550 mm,年无霜期182 d。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一般。供试品种为6年生的丰辉,树势中庸,株行距4 m×5 m。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即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处理①)、40%二氯异氰尿酸钠1 500倍液(处理②)、72%农用链霉素1 500倍液(处理③)、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④)、1.5%噻霉酮水乳剂1 000倍液(处理⑤)、空白对照(处理⑥)。

随机区组设计,5株1个小区,重复3次。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连续喷药3次,喷药间隔15 d。第1次喷药前调查病害基数,每次喷药后第7天调查防治效果。调查时每株树分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选2个枝条,每个枝条调查5片叶,3粒果实。每处理共调查750片叶,450个果。

病叶(果)分级[3-4]: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5%以下;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5.1%~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10.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25.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Σ(各级发病数×相应级数)/(调查总数×最高级数)]×100;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用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用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防治核桃黑斑病病叶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1),第1次药后7 d,40%二氯异氰尿酸钠和72%农用链霉素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病叶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防效均在75%以上,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以40%二氯异氰尿酸钠的防效最佳,可达83.80%,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80%乙蒜素乳油和1.5%噻霉酮水乳剂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病叶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26%和69.27%。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最低,为68.13%。第2次药后7 d,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高于第1次药后7 d,其中40%二氯异氰尿酸钠的防效达88.90%,72%农用链霉素的防效为84.29%,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其余药剂防效均低于80%。第3次药后7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有提高,40%二氯异氰尿酸钠和72%农用链霉素的防效分别为92.49%和89.90%,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且两者间差异显著。

表1 不同药剂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病叶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字母不同,表示0.05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下同。

2.2 不同药剂防治核桃黑斑病病果的效果

表2 不同药剂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病果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2),第1次药后7 d,40%二氯异氰尿酸钠和72%农用链霉素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病果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防效均在80%以上,且两者间差异显著,以40%二氯异氰尿酸钠的防效最佳,达到86.97%,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80%乙蒜素乳油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病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32%和68.16%。而1.5%噻霉酮水乳剂防效最低,为67.59%。第2次药后7 d,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高于第1次药后7 d,其中40%二氯异氰尿酸钠的防效达91.84%,72%农用链霉素的防效为85.89%,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第3次药后7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有提高,40%二氯异氰尿酸钠和72%农用链霉素的防效分别为95.52%和93.63%,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新型内吸性杀菌剂,使用安全、简便、用量少、药效持续时间长。其作用机理是改变膜通透性,干扰酶系统生理生化及影响DNA合成等过程,使病原菌迅速死亡。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二氯异氰尿酸钠和72%农用链霉素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的防效较理想。建议今后在早实核桃黑斑病的防治中优先推广使用40%二氯异氰尿酸钠和72%农用链霉素,并合理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另外,该病菌受环境湿度的影响较大。雨水较多时发病重,且雨水较多时,病菌极易随雨水传播并再次侵染。因此,下雨前后及时施药,效果更好。

[1]张永强,朱惠英,冯 强,等.核桃黑斑病病原研究与防治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4,29(2):41-42.

[2]李晓阳,刘亚东.辽宁地区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06(1):18-19.

[3]史爱霞,支小明,王春续,等.核桃黑斑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西北园艺,2010(4):25-26.

[4]孙 阳.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及防治[J].落叶果树,2010(6):36-37.

2016-04-19

罗小妹(1973-),女,农艺师,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ial:2059799152@qq.com,电话:13139389973

1005-345X(2016)04-0009-03

S664.1

A

猜你喜欢
氰尿酸链霉素二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液中的1,2-二氯丙烷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氧化锑/石墨烯复合阻燃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
农用硫酸链霉素正式退出舞台
生化法处理后的链霉素废水出水对斑马鱼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高分散型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硅橡胶的研究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
碳酸钙制备三氯异氰尿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