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民革命时期的河南农民运动
——以红枪会为中心

2016-03-06 06:33曲利杰
关键词:国民革命河南

曲利杰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论国民革命时期的河南农民运动
——以红枪会为中心

曲利杰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期,河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河南与湘、粤等省份的农民运动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红枪会的加入是河南农民运动的一大特征。红枪会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并在国民革命时期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河南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国民革命的进程。

关键词:国民革命;河南;农民运动;红枪会

红枪会是在北洋政府初期兴起于河南,集中分布于豫西和豫南,后来活跃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农村自卫武装组织。它起源于北方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八卦教,并继承了八卦教分化出来的义和团、大刀会等民间组织的传统,在硬肚会、金钟罩、仁义会等民间秘密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融汇而成[1]。河南农民运动兴起于1925年,是国民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发展较早的省份之一。红枪会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并积极参与到河南农民运动之中,红枪会的活动对于河南和国民革命运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 河南红枪会的产生背景

红枪会起源于河南,并且具有实力强、分布广、影响大等特点,在北洋政府初期成立,之后在河南等地迅速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红枪会在北方地区的规模达到最大,其中实力最强的又“以河南为最大”[2]。河南红枪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与河南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农民的生活状况苦不堪言,所承受的北洋政府时期军阀的剥削与压榨“在全国总算最甚”[3]41。

(一)政权更迭频繁、吏治腐败

自1912年民国建立以来,因为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河南在全国重要的战略地位等诸多因素,造成军政官员更换极为频繁,最短者不到半年。特别是1926年寇英杰督豫时期,各省厅官职多为空缺,由于北伐军攻打湖南,寇英杰不得不奔赴湖南支援吴佩孚,造成河南省省长和督办均由军务帮办代理,全省的行政管理陷入一片混乱[4]156。河南省省内各县级的行政管理也同样混乱不堪。各县之中近一半的县长知事为富户用钱贿买而成;其他则多为军阀和驻县军官的亲戚。同时因为各派分立,一县之中竟会有多个知事同时存在。省里所委派的县长知事也往往是政令难行,造成省县各项事务难以管理落实。例如,1912至1928年17年之中,安阳撤换了27任县知事[5]94,差不多平均1年更换2任县知事。

政权更迭频繁造成官员很难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为百姓谋福利,而且真正的好官又很少,更多的官员只是想在任期内尽力搜刮钱财,压迫百姓。地方官员更是上行下效,贪污腐化者甚多,当时百姓称河南县知事、毒品与客军为“河南三害”。河南的贫苦百姓深受军阀和地方官吏的双重剥削,生活困苦不堪,为了反抗黑暗的统治,也为了求得生存,红枪会便应运而生,并得以迅速发展。

(二)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频发也是河南民众难以逃脱的灾难之一。自近代以来,河南遭遇的水旱等自然灾害远高于全国其他地方。“河南省自1897年以来,每10年之中就有3次大水灾,其余小水灾几乎年年都有;干旱则更是无年不缺,导致农业生产严重衰退。民国初年,河南全省每年遭受水、旱灾害的土地至少占一半”[6]287。据当时的统计资料显示:“1914年,河南全省近70余县受灾,受灾面积达186万亩”[7]201。有的年份灾情则更为严重,农业生产几近绝收。除了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之外,蝗灾、兵祸也是连年不断,这对于主要依靠耕作的河南绝大多数农民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对于普通的穷苦农民,这些自然灾祸是不可预知和难以逃避的。封建迷信源自于人们对未知的恐惧,贫苦农民在无法应对的自然灾害面前,开始求助于各方神灵,祈求风调雨顺。红枪会便通过迷信宣传将这些深受灾难的农民团结起来,在河南各地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几有一日千里之势”[8]154。

(三)匪患猖獗

北洋政府时期的河南“匪风猖獗,冠于全国”[9],这也是导致河南红枪会产生的较为直接的原因。据《滑县志》记载:“自民国初,匪首李二红,屡扰我滑东,曾掳去商民七八十人,滑人居其半,后皆以银元赎回。自此以后,我滑土匪蜂拥四起,到处抢劫牲畜、财产,难以悉数”[10]1648-1649。

此外,进入民国之后,军阀部队中的兵源大多也出自土匪。如“建国豫军樊钟秀及其部将王振、戴民权、任应岐、李万林,民初的王天纵、丁老人,镇嵩军刘镇华部将张治公、柴云陛、憨玉琨(仅憨所委旅长即达20多个),二十路军张访的部将王殿阁、王凌云、万选才、宋天才等部,无不是以土匪队伍起家”[11]。这些军队仍然匪性不改,又倚仗着“官军”旗号,对民间的劫掠更为残酷。

河南匪患猖獗也跟其地处中原、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地位有关。同时当时的河南也是各方土匪、溃兵的“老家”,加上河南民风强悍,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加剧了匪患。面对匪患猖獗的现实,贫民百姓争相组编红枪会以求自卫,恰如当时民间传唱的民谣:“满城风雨近重阳,忍见匪军欺善良,赤手空拳难自卫,家家户户演红枪!”[3]154从中也可以看出,河南的下层百姓为了抵御匪患,求得自卫而互相联合起来组建红枪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国民革命时期河南红枪会的大发展

在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河南红枪会发展速度快,规模也有很大提高,在各地的活动也异常频繁。红枪会反抗军阀的暴政和苛捐杂税,并积极加入到河南农民运动的洪流之中,极大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其自身力量也得以加强,进入历史大发展时期。

(一)地域分布的特点

河南红枪会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豫西和豫南两大区域。

首先,河南红枪会在豫西的活动最为激烈,约有会众20万人,枪2万余支[3]102。当地的驻军想要尽力剿灭,但无奈红枪会势力太大,分布又极为广泛,一时难以消灭。1923—1924年之间,卢氏县红枪会曾3次包围县城,反对当地政府加派军饷,威震一时。洛阳也是红枪会在豫西重要的分布地区,在冯子明就任洛阳守备司令之时,红枪会曾集合了上万人前去“欢迎”,“冯为之惊惧不置”[8]90。

其次是豫南地区,约有红枪会会众万余人,枪千余支。1927年3月,信阳、确山等地约有10余万会众与当地驻军周旋。“至5月,汝南、正阳、罗山、信阳等9县均被红枪会占据,正阳、确山等县知事被红枪会驱逐”[13]。

红枪会主要分布于豫西和豫南等地,与当地农民受盘剥之重、灾难之频有关,为求生存而被迫走向联合,同时当地又多为山区,便于躲藏,有官兵来剿也不易铲除。

(二)组织类型

国民革命时期的河南战争不断,政府又极为腐败,红枪会遂成为河南农民求得生存的组织。其组织类型主要有3种。

第一,农民自发组织。此种类型较为普遍,主要是由价值取向相同的贫苦百姓出于自卫生存考虑或受到外界宣传而组成的。例如,洛阳西南胡家嘴村的老葛清首先率众成立了红枪会。老葛清年轻时经常在洛河、黄河渡船贩运货物。北窑何凤鸣、东关王维周等也聚众响应,纷纷设立红学[14]70-71。这些由民众自发组织的红枪会目的就是要联合起来以求自保。

第二,地主豪绅组织。此种类型的红枪会组织类似于民团,多由地主豪绅充当首领,会众大部分为贫苦农民。地主豪绅为了减少军阀、土匪的劫掠,而被迫与贫苦农民联合起来。例如,杞县一些中小地主为了看家护院,就联合富裕农户筹款购置土炮、长矛、红缨枪、大刀等武器,并组织青壮年练功习武,值更巡夜,守村看护。原先还限制贫苦农民加入,但1924年之后,红枪会开始公开活动,由看家护院发展到护村联防[15]80-81。

第三,受政党指导而组织。国民革命时期,也恰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共产党以国民党的名义深入农村,在其指导之下红枪会转而发展成为农民运动,并建立了农民武装。例如,共产党员杨介人以武汉国民政府特派员的身份来到豫北彰德开展工作,会见了天门会(红枪会的一支)的主要首领,并达成了合作协议,共产党为其提供武器装备,并商定天门会派代表到武昌参加河南省武装农民大会。同一时期,中共直南党组织委派党员郑刚、刘桥旺等人进入天门会总坛,取得首领韩欲明的信任,指导其积极参加了反奉作战[16]82-83。

三、河南红枪会与农民运动

河南红枪会在共产党组织领导或者自发而形成的农民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可以说,河南农民运动中大部分农民来自于红枪会,“十之九是红枪会运动”[8]122。各地所建立的农民协会也主要由本地的红枪会演化而来。红枪会在河南农民运动曲折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河南农民运动的兴起期(1925—1926年)

李大钊很早就注意到了河南农民运动和红枪会。1925年3月,李大钊指出应该重视河南农民运动和红枪会的发展,为此后的北伐做准备。为此,李大钊派了大批党团员前往河南组织农民运动工作。1925年10月,中共豫陕区委成立,此时的河南红枪会在政治和军事上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共河南党组织对此也都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党内达成了共识。依据中共四大所制定的《农民运动决议案》,豫陕区委分别在荥阳、信阳等地进行农民运动试点,其中特别注意争取当地红枪会的支持[3]73。

荥阳地处豫西,红枪会会众有1万余人。豫陕区农运委员萧人鹄、唐士奎、戴培元等人陆续来到荥阳,他们深入农村,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时任县知事韩之木也倾向于革命,并带头宣传积极争取更多民众加入红枪会[8]408-410。贾峪镇红枪会还首先成立了农民自卫军第一大队,领导农民减免苛捐杂税和减租减息运动[8]385-387。1925年12月,荥阳在农民运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农民协会,并分为6个区域。荥阳农民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农民协会大多由红枪会转变而成。

1925年之后,豫东地区的红枪会也极为活跃,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杞县、通许、睢县等地是主要的活动区域,豫陕区委对此也极为关注,并在杞县成立了特别支队,其工作重点就是团结本地的红枪会。其对红枪会的策略是“以进步势力为基础,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团结中间势力,对于反抗势力则暂时放一放”[17]123。不久杞县农民协会得以建立,会员1万余人当即进行了武装大游行。

这一时期的河南农民运动发展迅速,规模和人数均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湖南农民运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红枪会的改造并不十分彻底,很难充分照顾广大贫苦农民的实际利益,并未明确提出打倒地主的纲领口号,地主豪绅在组织领导上仍占据绝对优势。对于红枪会则是“自上而下的号召多于自下而上的发动”[17]123,以致于个别红枪会被一些军阀所利用而成为其重要的同盟军,给河南农民运动也带来了很大损失。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北伐失利的情况下,河南各地农民运动转入低潮,多处农民协会被迫停止活动。

(二)河南农民运动的恢复期(1926年3—12月)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北伐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阀吴佩孚利用了红枪会。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也开始重新认识河南红枪会,既要看到红枪会是河南农民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要为了避免革命再遭损失,有必要将某些红枪会引入正途。陈独秀给红枪会做了定性,认为红枪会是和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并列的一次农民革命,因此一定要引导他们在反帝反军阀的旗帜下开展斗争。

同一时期,李大钊也发表了关于红枪会的理论性文章《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除了分析红枪会产生的原因和渊源外,李大钊指出红枪会遍布河南,我们要引导他们自己拯救自己,并呼吁有思想的农村青年、知识分子、小学教师等人尽快加入红枪会,同时要对会众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尽快投入到农民运动之中[3]5-8。

1926年4月,豫陕区委召开信阳、杞县、许昌3县农协负责人会议,决定筹备建立省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团总部,同时大批农协人员被派往有红枪会的县乡组织活动。他们积极深入到当地红枪会,同时教育和发动当地农民,指导和帮助他们恢复最初的农民协会。他们虽然“工作绝对不能公开,然农运之发展,并不因此停顿。因为红枪会倾向于农会,局势又转了一下”[3]38,河南各地的农民运动经过这些努力很快得以恢复。

这一时期的河南农民运动得以恢复发展,除了与豫陕区委派人深入红枪会进行教育指导有关外,还与原先被吴佩孚利用的红枪会会众已经从迷梦中清醒,认清了军阀的本质有关。与此同时,此时的吴佩孚已是内外交困、四面楚歌,面对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奉军的大兵压境也是一筹莫展,无暇顾及河南各地的农民运动,红枪会在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指导之下,也日益走向联合,这些在客观上也都促进了河南农民运动的恢复和迅猛发展。

(三)河南农民运动的发展期(1927年1—4月)

1927年初,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大背景下以及中共河南党组织对红枪会的正确指导下,河南农民运动的发展极为迅速。此时期得以迅猛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民政府十分重视北伐途中河南的农民运动,并在北伐前期做了很好的准备。首先,1927年3月,国民党河南党部、河南省农民协会等召开了河南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改变了各地红枪会缺乏指导和彼此不联系的状况。此次大会促进了河南农民的思想觉悟,实现了河南各地农民的武装大联和,也为北伐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其次,河南各地相继成立了指导河南农民运动发展的机构——农民运动委员会,各农运委员会办事处深入调查匪部及红枪会情况,对广大红枪会会众作了大量宣传。同时中共河南党组织对农民运动的得失成败进行了反省,也深入分析了某些地区红枪会失败的原因,指出“不良领袖指挥,组织的散漫不集中是失败的主因”。[8]118-119并进一步分析指出只有当红枪会领导权被地主豪绅攫取之后,才容易被军阀所利用。

鉴于河南农民运动的发展状况和特殊性,共产党制定了发展河南农民运动的新策略。第一,取得红枪会的领导权问题。具体方法是要充分利用会首与会众间的矛盾,“而促他的分化,在急剧的分化中,领导会众获得解放”[8]123。同时积极领导农民展开实际斗争,进一步发展枪会力量。第二,强调要求农村展开实际斗争。如号召彰德袁家佃户抗租;积极打倒汝、确等地的土豪劣绅;信阳西南诸乡减租,北乡增加雇农工资的斗争;切实按照农民要求展开抗捐抗税斗争等[8]123。通过这些新举措的实施,河南各地的红枪会加入到国民大革命的浪潮之中,河南农民运动的规模进一步壮大。

1926年11月,毛泽东在其所作《目前农运计划》一文中指出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应当“注重京汉、陇海、道清三路沿线”[8]8。豫陕区委也切实加强铁路沿线的农民运动工作,一方面利用红枪会继续袭扰吴佩孚的大后方,另一方面则努力恢复和发展各地的农民协会。1927年4月,确山县暴动,并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县级工农革命政权,信阳农民协会也接管了该县政权;5月,驻马店还成立了农民自卫军训练班[18]149-150。一批工农政权的建立,也间接证明了河南农民运动已进入大发展的新阶段。

四、结语

红枪会起源于河南,其产生的过程和河南特殊的历史大背景密不可分。河南红枪会是北洋政府时期河南乡村社会军阀混战,秩序动荡的真实反映,是社会畸形病态发展的结果。国民革命时期河南红枪会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其主要原因是河南百姓遭受天灾人祸极为沉重。在河南爆发农民运动之后,红枪会积极参与其中,极大地推动了河南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北伐军的顺利进军,表现出极大的进步性,也显示出农民潜在的巨大力量。但在1927年之后,由于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走向失败, 河南农民运动的发展局势很快逆转,全国的农民运动陷入低潮,河南红枪会也走向沉寂。1927年6月之后,冯玉祥主政河南,下令停止一切民间社团活动,同时收缴各地红枪会的武器,并禁止红枪会继续活动。红枪会会众大部分被冯玉祥的部下收编为民团,充当了新军阀的走卒。

参考文献:

[1] 李子龙.试述红枪会的组织源流[J].齐鲁学刊,1990(6):54-57.

[2] 扶湘.红枪会的研究[J].双十月刊,1928(5):33-38.

[3]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史志资料:第6辑[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4] 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河南文史资料:第5辑[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5] 安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河南文史资料:第3辑[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6] 程有为,王天奖.河南通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7]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8]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9] 高丽萍.水深火热之中州[N].申报,1927-08-04.

[10] 王蒲园.重修滑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11] 王全营.大革命时期的河南红枪会[J].中州学刊,1983(2):133-137.

[12] 中共三门峡市党史办公室.崤山风云录[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13] 张应超.豫南9县均为红枪会占据[N].大公报,1927-05-14.

[14] 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河南文史资料:第10辑[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杞县文史资料委员会.杞县文史资料:第2辑[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16] 乔培华.天门会与共产党[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17] 张海峰.中共河南党史资料:第1辑[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18] 信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信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袁宏山)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曲利杰(1988—),女,河南焦作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K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156—05

On Henan Peasants’ Movement during the National Revolution——Centered on the Red Spears

QU Liji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266100, China)

Abstract:During 1924-1927, the outbreak of a large-scale peasant movement in Henan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Camparing the peasant movement in Henan with it in Hunan, Guangdong and other provinces, joining of The Red Spears was its feature. The Red Spears occurred for its deep historical reasons. It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asant movement and the process of the revolution in Henan.

Key words:national revolution; Henan; peasants’ movement; the Red Spears

猜你喜欢
国民革命河南
国民革命时期的冯玉祥与外蒙古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出彩河南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中共对“大革命”内涵的认识及其转变初探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中共在四大前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探索
北伐前广东农民运动中国民党的身份冲突与调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