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动画的创作对比

2016-03-07 06:4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动画创作文化

祝 磊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论中美动画的创作对比

祝 磊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中美动画的创作有不一样的审美特色和文化特征。在动画产业多元化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以自己独特的动画表现形式冲击着市场。本文从中美动画创作的文化背景出发,通过动画创作取材内容、市场定位、技术制作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中国动画发展的前景,促进中国动画产业的全新发展。

文化背景;取材内容;市场定位;制作技术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动画艺术出现了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动画艺术创作正在很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带动动画产业的发展。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审美追求、导致两国国家的动画创作各有差异,存在着诸多不同。动画创作在技术制作、取材内容、市场定位方面皆有不同之处。

— 、中美动画创作的文化差异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韵,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遗传性,对当今的中国人有着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仍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极大动力来源之一是因为传统题材故事众多,而题材多以动物故事、神仙传说以体现童趣为主。因此,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中国动画作品创作的局限性只注重教育性,缺乏娱乐性。

美利坚是一个融合民族,从18世纪独立战争胜利到现在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此美国文化是多元化的,同时又存在缺乏文化底韵的沉淀。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体现个人价值。美国人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自由、民主,都渗透在动画作品中。虽然美国是一个年轻的融合民族,但是也是一个善于学习,具有包容性的民族。美国在进行动画创作的时候容纳各国文化并入多元化文化元素,并且将其相互融合和渗透,深刻反映社会价值理念,所以美国动画作品不仅针对于孩童,它面向的受众群体更为广泛,美国动画在当今世界因此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 取材内容方面不同

1. 中国动画创作在取材内容方面的局限性

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动画创作在取材内容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多年来中国的动画一直承载着“寓教于乐”的作用,动画也只能面向7岁以下或者更小的儿童。动画作品中很少出现关于爱情、历史、科幻为题材的作品,人性刻画的描述和贴近生活的写照几乎没有,动画中一直以善良和勇敢为题材的“教育片”为主,动画创作对取材方面惯性的理解和狭隘的认识,这限制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纵观中国比较有名的动画,无不是取材于中国古代传说,2015年上映的本土动画《大圣归来》虽然取得了收视率的成功,在画面视觉表达上也有了质的突破,但取材背景、角色设定还是来依托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国的动画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摆脱在取材内容方面的局限性。

2.美国动画创作在取材内容方面的丰富

美国动画的不少作品虽然取材于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但是经过本土化改造和包装,作品的理念中却是美国的精神思想。美国人崇拜的英雄、民主、自由,并且将轻松、幽默和调侃都在动画作品中自如的表现出来,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心理追求。美国动画就像美国人的生活一样有趣、轻松幽默、娱乐性强,并不以喜剧为主的动画其中也贯穿很多美国式搞笑镜头,并且动画人物设定也十分人性化,大众化。如节奏欢快的《猫和老鼠》,深受广大观众 的喜爱,影响着八九十年代成长的人们,当代的儿童仍对它喜爱有加。由于美国是一个自信开放的民族,动画创作中多以大圆满的结尾,很少有悲剧性的动画作品,动画创作的定位更为广泛,受众群体投向全球。题材选择上摆脱了取材内容方面的缺陷,将他国的文学名著、民间传说等进行本土改造,采用多元文化融合策略,融入现代创新思维模式,用全新的视角呈现给观众,将动画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 、动画创作定位市场的差异

(一)市场定位的不同

中国动画创作对于艺术性方面比较重视,但是对于市场认识比较薄弱。创始初期时中国的动画创作是积极开拓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但是在市场的定位时过分的强调“教化”的意义,没有找到艺术与商业间契合点。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缺乏动画的娱乐性,致使动画由大众局限于小众的变化。虽然在创作初期动画贴近现实生活,但在动画步入正轨后,动画创作的对象多是针对儿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倾向延续至今,致使中国动画作品单一性,对消费群体错误的评估,也使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走向举步维艰的境地。

美国自1907年推出第一部动画片以来,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各大电影制片公司陆续涉足动画界中来,使得美国动画界异彩纷呈。这一时期动画制作的进一步完善与电脑科技结合发展,3D特效的画面效果的华丽炫目,动画片在整个电影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美国动画创作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之外,也是美国最早把动画作品推向市场,构成动画产业规模的国家。“卡通王国——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它的建成,实现了迪士尼将欢乐变为产业的梦想,同时提供给全世界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即以动画片为基点,销售动画相关产品,两方面相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二)经济导致动画产业发展的不同

经济的发展带动动画产业的发展,解放前,中国一直处在动乱时期,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动画发展没有稳定的环境,使中国动画一直处在探索时期。解放后,1950年至1956年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动画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建立,动画创作在艺术和技术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得到了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使中国动画片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1966年至1976年,这是中国动荡的年代,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停顿时期也是动画产业发展的停顿时期。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是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90年代后,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也是中国动画产业扩大规模的时期,推动了中国动画产业的腾飞。

美国地理环境的优越,使美国经济一直处在比较平稳的发展环境中,为美国的动画创作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1907年到1937年是美国动画的开创阶段,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高速、平稳的发展为动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37年到二战前美国的动画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美国经济时,国内的诸多资源都是为战争提供服务,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动画发展的停滞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战争中获得利益,为经济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提供动力,也使美国动画得到经济基础和稳定的市场。

经济的发展带动动画展业的发展,从中美动画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发展的情况直接影响动画产业的发展。

(三)多元文化动画题材的出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日本动画发展的启发下,美国动画制片公司不再局限于美国的文化资源,从世界各国汲取创作元素,赋予美国本土的创作形式和角色的性格特征,这些作品中带有浓郁的美国本土气息和民族风格及审美追求。例如取材于中国传统故事的《花木兰》, 该片整体风格借鉴了中国画的特点,虚实结合,意境悠远,与工笔水墨艺术相结合,颇富有东方色彩的韵味,但是在人物造型、动物形象、服饰设计还有语言表述上,都带有美国独特的民族风格。该片巧妙的利用东方的传说故事与现实的内在立意相结合,将富于神秘色彩的东方文化用当代精神理念融合,使该片让不同年龄观众群体普遍接受,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成功。

三、 中美日动画创作在技术方面的差异

(一)中美动画传统技术制作的特点

中国动画作品中的传统制作特点曾经在世界上拥有过辉煌时代,早期那些耳熟能详的国产动画,如《大闹天宫》画面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线条流畅优美,水墨画的渲染、散点透视等制作技法得到了良好的发挥。中国动画也大量采用了民间剪纸、京戏造型等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技法,逼真地描绘场景和人物,创造出夸张、造型惊险的画面动作,让动画的画面含蓄富有动感。

美国动画度过稳定而又快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美国的动画作品多以剧情片为主,故事情节曲折迷离,动物形象生动有趣,人物性格独特鲜明,音乐优美,非常注重动画作品细节的表现,做到了雅俗共赏,动画作品迎合了大多数观众的审美追求。在动画创作上人物设计的造型优美、形象贴近生活,动物设计的形象通常是夸张造型,这些动画作品中人物特征的设定和夸张的动物形象设计,满足了大众对美满结局心理需求,不少成为了世界各国动画创作借鉴的卡通造型设计。

(二)多元文化背景发展下的技术体现

动画自从诞生以来经历了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二维到三维,在多元文化背景发展下,动画从早期的二维动画发展成3D效果,经历了三次革命将现在的CG技术广泛推广,能满足现在观众心理需求的不仅是动画的情节,而且还有3D电脑动画的特效出色的视觉表现。90年代后期开始,好莱坞一度掀起特效技术革新热,尤其是CGI技术的日臻完美,而《阿凡达》拍摄成功则体现出3D动画将是未来动画技术的主流趋势。带领第三次技术革命核心CG技术的导演又将掀起电影的第四次技术革命——3D电脑动画特效时代的到来。目前,市场上很多动画作品都融入了3D技术,将人们的视角提升到一个新的艺术欣赏水平。

四 、对中国动画产业未来的展望

(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动画艺术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具有世界性、多样性特点。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艺术审美需求的提高,动画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动画产业与世界各国动画的接触,在经验交流和技术革新方面受到很大的启发,在动画片生产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飞跃。动画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密集型产业,含有多方面因素构成如资金的投入、科学技术的使用、文化价值的体现和劳动力的支配等。伴随我国文化经济产业的发展,动画产业结构链逐渐完善,促成动画产业基地的建成和更大播出平台的出现,动画产业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相关动画产品也丰富起来,我国动画业也将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产业化趋势。

(二)提升技术制作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

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日益更新,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当今世界动画大国生产的动画片主要以3D动画为主,将先进的计算机3D动画技术与虚拟高科技相结合,使动画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动作更为流畅,且在技术投入上也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我国动画片的创作在两维创作方面历史悠久,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未来的动画产业的发展中,不仅是创意理念的体现,更是技术制作的投入。我国动画技术应积极的从传统手绘向3D动画和虚拟动画过渡,把3D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实现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新的有机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新媒体技术的推广,高难度、高清晰度动画片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因此,进一步与新技术媒体相结合,向新领域发展,创造相关的附加值,这是我国动画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塞巴斯蒂安·德尼斯,谢秀娟.动画电影[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宫承波.中国动画史[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3]郑玉明,于海燕.动画项目营销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李朝阳.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研究:基于传统文化表达的视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016-09-07

皖西学院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色彩体系的医疗建筑空间设计模式分析与研究”(SK103762015B03)

2095-4654(2016)11-0095-03

J205

A

猜你喜欢
动画创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谁远谁近?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