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的养成路径分析

2016-03-07 06:47阮长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化班级学校

阮长德,张 宁

(1.鄂南高级中学,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



“好教师”的养成路径分析

阮长德1,张 宁2

(1.鄂南高级中学,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教师节的重要讲话,探讨了中小学“好教师”的养成路径,认为应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两个注重”、做到“三个热爱”、处理好“四个关系”。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学习型教师;群体性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长篇讲话,对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好老师”的4个要素: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并且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用四个“引路人”告诉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如何当老师:“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并再次强调“好老师”对个人、学校、民族的重要性。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除了知识的教学,更要身正为范,严于律己,成为学生尊重、家长信任、社会认可的教育工作者,才算一个“好老师”。 然而“到底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成为每个教师永恒的题目。时代向前发展,课程改革亦需与时俱进,根据亲身教学实践和对当前我国教育现状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

一、坚持“一个中心”:狠抓专业水平提升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发展是学校的硬道理。“教学质量提升”是学校的第一课题。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又决定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专业化水平”这一概念“系指从事必须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活动的群体。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集中表现在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专业情感主要包括终身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积极健康的教师个性;专业知识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则指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教学能力”[1]。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中缺一不可,专业情感侧重于心理思想层面,是一种内在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教师的发展程度和潜力,所以不可轻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依靠后天积累和锻炼,它们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水平最为直接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好老师”能教好学生的基本保障。

所以狠抓专业水平提升应成为每个教师的中心任务。只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才能造就出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让学生直接受益。只有提升专业水平,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名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青睐,就必须磨好“学识”这把“利器”,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更要在教授的学科领域内,深入学科前沿,深钻课程标准、深挖教材知识;不但要将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吃透,更要摸清学科知识基本脉络、梳理学科知识基本结构、搭建学科知识体系,只有自身“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逢其源”,真正拥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功底。真正成为一名“学而广、学而精”的教师,才能让课堂深入学科精髓,充满吸引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和关键,其专业化能力直接决定课程品质和学生的发展。

二、突出“两个注重”:注重学习、注重交流

注重学习,就是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专业学识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当下,教育改革和规范办学之风正改变着我国的教育环境,也对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全体教师需要抓住课改及教育改革的契机,在教学中自觉主动学习。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想要在教学中应对自如,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所以做一名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辍学习,做一名新时代的学习型教师。“学习型教师的学习包括个体自主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个体自主的理论学习主要是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个体自主的理论学习的主要形式有阅读、进修、深造、培训等,教师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调节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旧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与方法,使新的理论成为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迁移到实践之中,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2]

除了主动钻研,学校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进修机会和平台,让教师不但能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内自省”,还能在进修学习时“见贤思齐”,更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如日本把教师在职进修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校外进修,以满足教师学历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是校内进修,主要是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三是教师自我进修。作为一种提高教师资质的做法,教师的自我进修被认为是今后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趋向。根据每位教师自主研究的热情,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奖励,并逐渐完善这种支援体制,尤其对新任教师的进修更应该给予大力支持”[3]。注重交流,就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切磋,通过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教研平台,一起研究教学,一起制定教改措施,通过各种比赛课型多进课堂听课、多评课,促膝交流探讨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老师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多年来教学能力是否跟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要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反思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也要反思学生学习行为;不仅要反思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要反思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学生的特殊表现,对其进行反思,寻找独特的研究视角,生成独特的反思成果,寻求自身的专业化路径”[2],只有常常作如此思考,才可能形成重新启动学习的动力,才可迎接教学上新的挑战,所以优秀教师必须对内自省、对外交流、深入研究、努力钻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

三、做到“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师德之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到“三个热爱”,是完成良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热爱学校就是每位教师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参学校建设大局,共谋学校发展蓝图。并将“热爱”的情感转化为“责任”的意识,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坚守岗位,以高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与集体共命运,同心同德,开拓发展。

做一名好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热爱班级,像关爱家人一样关爱学生。“关爱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手段。学会关爱是学生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维度;同时,教师的关爱又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手段,是学生接纳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中介桥梁。关爱让教育变得人性化。因此,关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为的基本要求”[4]。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操守,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博爱之心关怀、尊重、了解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爱他人,使人心凝聚,集体团结。

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三者是高度统一的思想情操。只有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热爱,才能保证将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只有对班级付出真心和热诚,才能真正融入班级。想心设法去建设好班级;也只有真正热爱学校和热爱班级,才能关爱作为学校基本成员的学生。反过来也一样,只有真正的关爱作为个体的学生,才谈得上热爱班级,否则热爱班级和热爱学校就是空谈。

四、处理“四个关系”:家务与工作、份内与份外、吃亏与便宜、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

社会成员往往具备多重身份,扮演着多重角色。教师无论身处家庭还是学校,处理教学工作还是家庭事务,都需要投注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个人时间精力作为有限资源,时常让双重身份使命产生矛盾,能否妥善解决这一矛盾,考验的除了个人能力外,还有个人品德。优秀教师能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冲突,合理调配,公私分明,以强烈责任心和高尚师德,将家庭经营幸福,工作完成出色。

育人工作是个人的,也是学校和社会的。教师作为育人工作的关键因素,既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涵养与素质,也要积极参与到全校全社会的集体性工作中,互帮互助;既要张扬个性发挥工作积极性,也要深入集体,凝聚群体力量。辩证界定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将个人本职与集体工作相结合。

摆正价值观念,弘扬崇高师德。当今,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人心浮躁,唯利是图者甚多。面对此状,教育工作者更应戒骄戒躁,摈弃过分的功利心,在无法按时付酬等利益问题上杜绝锱铢必较,以超脱的“阿Q精神”调整心态,不过分计较得失盈亏,用豁达的胸怀接纳一切。

学校是知识的高垒之地,思想的汇流之源,亦是人才的会聚之所。思想碰撞与意见交锋都在学校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展开,百家争鸣固能开拓局面,但同事间的批评指正仍要注意方法手段,场合分寸,尊重人格,促进工作。当然, 做名好教师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变的是,时刻将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使命牢记心间,并脚踏实地落实到行动中,不断学习,突破自我,为做一名好老师的崇高目标不懈奋斗。

[1] 蒋亦华.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4).

[2]陈秀凤,刘齐.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现状及专业化推进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6,(7).

[3]张拴云.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4]刘岚,李磊,朱娥. “关爱”:让教育人性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解读[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2016-06-19

2095-4654(2016)11-0115-03

G41

A

猜你喜欢
专业化班级学校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学校推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班级被扣分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