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文科教授及其进步简论

2016-03-07 07:50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上海200032
大连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校

曾 铁(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上海 200032)



高等学校文科教授及其进步简论

曾 铁
(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上海 200032)

摘 要:文科教授是优秀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创造者,他们应严以修身、“器宇轩昂”,要认真教学,以学术为职志。文科教授的素养、价值应优高。守正、耿直,敬畏学术和心在百姓、科研利民是教授及进步的本色与遵循。文化传承、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使命与担当,做好这些工作,使高校“高大上”,教授及进步是要素、基础与抓手。高校、社会进步与教授的品质及言论质量正相关,任何时候、地方,教授都不可降格,必须“高富帅”。

关键词:高校;文科教授;高校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一、引 子

2014年底,我国有普通高校2529所(本科高校1202所,高职1327所),这些高校专任教师有153.5万人。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下称文科)教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群体,他(她)们是高校健康发展的主力与标志。文化传承、创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使命、担当与任务,做好这些工作,使高校“高大上”,文科教授及进步是要素、基石,也是重要抓手;文科教授是高校的代表与名片,他们“丰满”“漂亮”,高校则“靓丽”、光荣。基于此认识和涉及高校的若干讯息,本文就文科教授及进步说点愚见。

二、对文科教授内涵、标准和样态之考量

(一)文科教授的“性状”、追求和要务

高校是文化中心和智库,是中国智慧之所在,又是文化智人、惠民和文化中国的高地。文科教授及进步是文化大发展的主体与客体,因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之需,以民生及发展和提升人民幸福感为本,求新、思变、跟踪先进,用现代文化、文明照亮、导引社会前进事关教授的形象。文科教授当博学于文,书卷气、浩然气浓厚,是眼界阔、有文化的思想者;他们要“器宇轩昂”,有仁爱之心、育人有方,其科研要以兴趣为主导向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论文应多“写实”、少“写意”,专著当别具识见,重在有灵魂、有价值,与读者不无启发,可惠及当下与未来。勤学上进,文化底蕴宽、深、实,眼光敏锐,文化创造力高移以及心无旁骛、做学问不被市场牵引是文科教授(下称教授)及进步的起点和“牛鼻子”。守正、耿直,心在百姓、科研利民,思维、研究有纵深、有分量、有睿见;教学为大、学术为先,研究及成果不空泛,具有珍稀、唯一性乃教授的“性状”与志向。教授位高、名重,是学生、社会的偶像与“范本”,他们有颇强的吸引力、感召力与名正言顺之效力,因而,教授需人品佳、学力强、学问大,是名副其实的学者、专家。洁己、不从流俗,基础与专业知识雄厚,教书用心力;学术有高度、宽度、深度和锐度,论文等非文字的浅层次堆积、叠加或是抽象概念的组合、“旅行”乃教授的本色与遵循。丰富教授内涵、提高教授品质,遏止教授贬值或教授被嘲讽之状,教授们当戒除私意、私心,博雅、不狭窄[1],应严以律己,一生研修、为人师表。教学、研究实干、较真、严谨,有面向现代文明的理性、犀利;以推进国民和社会进步为己任,论文、著作合理、讲理、科学,具有学术性、创造性是教授的本真与所为。力学笃行、识见宏通,特立独行、有品位,并给力丰富思想资源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是教授及进步的具象与走向;开放、会通、务实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助力提拉国民、社会品质与打造“绿色中国”是教授教学、科研的方向和志趣。知识、文化在脑袋中,而非在U盘、电脑或手机里;“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胡适),不是好权者、好虚衔者乃教授的本质与底色。

教授发达、进步是高校、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与保证,增加知识、文化量,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优佳,不做功利性研究,努力提高学术力、文化力及其影响力,以及言行不污染学生、社会是教授及进步的“罗盘”和准绳。立足教学、研究传衍优渥文化,并提供文质兼美的科研成果,以思想的锋旌与精神的火炬为学生、社会导引前行航向;志操高洁、勿自我阉割,不做作家契诃夫所说的杂耍艺人,不“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习近平,2014)乃教授职能所秉与价值所在。面状知识丰富、才华横溢,教学、论文等言当及义、不吹牛,是优秀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并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教授的特质及其发展重心。教授的表现力、“作用力”端在教学和科研,不在其他地方;教授“颜值”高,要在精神不麻木和学识厚足、思想进步和言行不分裂[2]。基于教学、科研,传承、弘扬真、善、美,益助提高国民的物质、精神方面的获得感及其幸福指数乃教授的本分与业务。做自己的主人,有孤往精神,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用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回馈社会并助开民智、强民力是教授的金科玉律与行为准则。教授应拉高自己的能级,不做质量低的“学问”,思考、探索问题切勿有路径依赖(仿效他者思路、方法和语言等),其论文、专著要不反常识、理据充分且内容不空洞,贵在能增加知识量、有新意。擢升劳动者文化素质,推进科学发展,让人民高兴、满意是我们的最大现实与任务。〔“中国还有1亿人口居住在棚户区”(李克强,2015);“2015年全球幸福报告”显示,在158个国家、地区的幸福度排名中,中国居84位[3]。〕立足教学、科研大力、大范围地传播、渗透科学文化、法治文化、公民文化等,逐步改变国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与精神状态,继而助社会现代化建设与社会现代化是教授的职责与主要工作。

(二)教授应严以修身,以学术为职志

教授是文明、高雅之人和文化使者,也是当代文化的“分子”与标记。教授的道德修养当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他们应清淡、质朴,为人厚道、心口不二,规则、规矩和知识分子的美德不能丢;教授有恙、不轨,其杀伤力大、负面影响恶劣。如是,教授的价值观、职业观、事业观和专业观的要素、表象是:自勉自强,不唯物、少唯利;教学、科研引领学生、读者见贤思齐、见美思学、见优思取;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正常;潜心、苦心做学问,不写主题先行或形式大于内容的文章,专著等叙事、论述见识独一无二、有启迪,要在让大家了解、知道真实、美好的东西,并亲近、拥抱“美好”。视野宽阔、学术素养高,思考力、创造力强,论文、著作学术价值较大[4]且让学界服膺、享名本专业是教授及进步的要义与路向;拂开尘嚣,做纯粹的学者、教师,不图虚名、虚职,做学问有定力、有持守,不做“钟摆”,写论文、做课题去陈言、套话,力求学术创新乃教授及进步的内核。教授是有学、有术的高级劳动者,拟超越现实功利,积极输送先进文化、思想,为低碳、绿色发展加油、添力;爱学生、重学术,坚守学人之节操,不说、不写虚妄之言,科研不依附市场、权力,不为金钱服务是教授的“原色”和形貌。教授治学应不浮泛、不盲从、不雷同,做研究不能高度市场化,研究作品当有益于文化向美、人心向善与时代向真,让大家“赶上时代”,且15年、30年、50年……后仍有意义、价值。教授属重量级文人,他们是智者、尊者,不能“失重、失衡”,正直、不阿,温文尔雅,增加教学和论文、著作的文化内涵,提升教学、学术研究的文化品质,加力为学生、国民健康发展输送精神乳品是教授做人之要、工作之本。教授职业声望较高,爱护自己的羽毛必须、应然;不卑不亢、不浅薄,有人格魅力和传道授业、扬善去恶,助学生、社会见好思齐且在正道上直行是教授及进步的涵义与宗旨。

教授应有荷花、梅花之品格,终身为民生、社会进步服务,他们要教学、研究两不误,做学问应不跟风,须独立思考,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重在有裨世道人心。教授是文化的传播、弘扬者与创造者,高尚、大气,不做自毁名声之事,基于教学、专业研究发力清除歪曲、篡改史实和冒犯历史、人性的行为,并助益拉抬国民素质与消解社会全面发展的内疾与路障,促社会向上、前行是教授的本能和关键绩效。不做社会的旁观者,立足教学、研究捍卫、宣传民主、法治,彰显善的人性,为弱化、降解丰厚的人治传统与习性而工作是教授的天责和文化自觉。抟铸具有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的研究成果,激活、释放国人的思想及其创造力;致力拉高劳动者的道德度、诚信度和培育高质量的劳动力,教授应长期作为。“安静”、平和、豁达,有气格、有抱负;去装饰性的东西,以学术标准为重,研究及作品非既有文字、思想和声音的重复,教学和论文、专著可“像阳光那样,照亮大多数人的生活”(新闻学教授甘惜分)是教授及进步的“面孔”与境界。严以修身、心灵自由,以学术为业,思想开放、解放;做学问有志、有识、有恒,不写飘渺或徒流笑柄之文,力争作品传世是教授的价值取向和标示;坦荡、自律、思无邪,敬畏学术、思想不“下跪”,教学、研究播撒智慧、真理,注意去愚昧、迷信,促我们大步走向世界、走向文明是教授及进步的定位与纲领。教授是专业旗手与文化符号,学养深富,结合本职给力遏阻道德滑坡、社会脱序之况是教授的本义与基本行为;全面地观察、思考社会问题,多做创新性研究,为缔造美丽中国献力乃教授的基本和“范式”。教学,学生认可、好评如潮;学术成果无可争议、无非议,使自己的文字、思想可留存下来是教授及“升格”的靶子和核心。

三、教学是教授的第一任务

(一)教学非教授的“副科”,教授应是良师

教授是现代文化、文明的干城,是用先进文化、思想泽被、涵育大学生(专科、本科生与硕士、博士生)的“高级教师”。教授非纯粹的“研究员”,其第一责任是教学、培养学生;教授教书应是行家里手,其教学当唯美、求真,有营养。知识渊博、有造诣,教学教育投送常识、真理,并注重培育、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力、批判力、科学判断力是教授的本质与职能。教授要践行《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与本校章程,教学要一马当先,线上、线下教学或课堂内、外育人,教授要发挥其号召力、感染力强之效应,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真人”。教学,非教授的“副业”,课比天大,教授教学必须认真、有成效。教授教书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育人品质的关键,辛勤教学、精心育人,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正、副教授要做标兵,并范导其他高校。教授是学生的样范,是领引学生进步的人师;为人、教书扪心无愧,不发表混淆视听的言论,是学生心仪、爱戴的先生乃教授的道义和本职。提拉教学水平,构建优质高校,教授教学、提高其教学品质是现实诉求与内需。有学者说:“本科、研究生阶段,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高校可以媲美英美大学的专业学习。”[5]教授理应是良师,要讲得好、写得好,并做得好;教学、教研唯真理是求,多路径、大尺度地为学生提供知识、文化和鲜活的参照以及多元智能,使其思维、思想活跃是教授的常态化工作。让学生崇拜、拥抱民主、法制、文明与诚信等,并给其一双“慧眼”乃教授的使命与本分。

教学,教授不能是局外人;教授教学且致力提高教学水平,其“内能”“动能”大、意义深远。2014年,我国各类高校有学生3559万人;若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其推动社会进步之力难以估量。积极参与高校课程体系与学科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以及创新教学模式、方法;着力输送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助学生探究学习,使之趋正、趋高是教授的责任与基本样态;保障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品质,教授更多、更好地参与教学、教研并参与打造一流课程,建构“高峰”“高原”学科乃急需。教书,教授应主动、专心,不可懈怠;教育,要象当妈妈一样用心,努力培育现代建设者是教授的职务和主业。提高教学、教育品质,教授是优秀的教师乃要件与时需[6]。教授理当文化力、思想力强,亲和力大,是学生佩服、景仰的老师直至是名师、恩师。互联网+教育之时,教授,上课须负责、投入,教学过程要有“人”、不能只见机器,即不能滥用或只见PPT等,拟多用板书、勤讲述,多些当面地互动、交流。教授,教学应少灌输、多启发,让学生会思考、可思考且会理性地批评;教学要遵守有关纪律,不能忽悠、欺骗学生,这是红线。在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微时代”,教学,教授应推动、实现深度学习,导领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并会思想、质疑,要教育学生耐心地读些纸质书,尤其是经典书籍,以免知识浅表、碎微或文化虚薄。提高教学水平,重在使学生有知识、有文化,增强其学力、发展力。传递、提供丰饶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与审美视界,使他们心灵舒活,在精神层面不断得以丰赡、提升乃教授教学、教研的旨要与主轴。

(二)教授要助力落实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高校是文化重镇和学习、思考的圣地,它应全时空地传达、扩散当代文化、文明[7],结合教学有机地解读、传输“24字核心价值观”之思想、之案例是其一。教学、育人为上,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能力,使学生的“三观”科学、正确是高校建设、前进的路标与圆心。构建高水平高校,坚持质量导向和教育改革、提拉教学品质是需要和中心;实现高校发展,使之是“大学”,理应完善、强化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能。教授,教、授实然、应当,培育高素质学生,教授教书并研究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做贡献是充分条件与保证。一项调查表明:在非正式能力(含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细节的能力,抗压与情绪管理、适应与变通能力,时间管理,责任心、团队合作、组织能力与忠诚度)、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通识能力(含批判分析能力,创新、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书写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数理分析能力)方面,高校育人明显不足的是非正式能力与通识性能力。高等教育最匮乏的或短板是:人格养成环节薄弱,健康人格、精神、情志与意志力塑造在高校仍被漠视;通识能力有明显欠缺乃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的弱项。在大学期间最为受益环节的判断上,选择“校外实习与社会活动”比例为37%、“同学间互动交流”为22%、“课外自学”为15.3%,“教师指导”“课堂教学”仅分别为11.7%和13.6%[8]。由此可悟,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是吁求且刻不容缓;教授教书当倾心、尽力并做表率。推动、实现“五大发展”,需要内生动力及提高,该动力的增大有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完备、拉高劳动者的后备军——大学生的学习力、鉴别力与领导力、执行力,让他们有想象力、创造力,本领强是教授工作的着力点,也是其研究的项目。给力增加通识教育课程、课时数量,提拉通识教育水平和大学毕业生质量乃教授的本业与功能。

四、帮助非教授青年教师成长是教授的分内事

当前,高校专任教师45岁(不含)以下者占高校教师71.65%;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学位者占60%左右,有博士学位者占20%左右。高校、社会可持续发展,教师进步是前置条件与支撑;推进高校发展,厚爱、提携教师,使之逐步“高大”是当务之急。上海师大原校长杨先生说,现下不少高校教师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许多教师主要搞科研;让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学、育人上是高校及发展的大事。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殷副院长指出:很多人感到今天的一名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不如几十年前的本科生;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把握在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及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真正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标准,并按此标准选、用教师等[9]。教授是教师之“魁首”与“摹本”,他们不能一枝独秀;教授要爱才、惜才,唯才是举、去“门户之见”,当言传身教、多方面辅佐青年教师(下称教师)成长。经济管理、文史哲和传播、艺术类等学科教师的内涵、高度取决于其人格与文化选择和工作的投入度;让庞大的教师群体向上、繁茂,各级教授要多元、有效地助力。教师发展,勤研习、教学认真是关键词;坚守职业操守,拓宽知识、文化的广度、深度,强化问题意识,接受规范、严格地学术训练和不写“速朽”的论文是教师进步之本、之求。

教师是专业、事业的接班人,推进教师发展教授要做师傅、当保驾。有理想、有情操,精神自治、明亮,不随名利而舞;力争知识浩博、有第一等学问,成为高阶人才和“四有教师”(习近平,2014)乃教师进步之方向和写真。教师进步,要在正派、自省,不“老气横秋”、不沉沦,贵在阅历丰厚、才学渊源,有明敏之心并基于教学、研究不断输出正能量。致力丰富学生头脑,助其心智成熟、长大;科研助文化大繁荣,并有匡正社会、促社会上行之力乃教师学习、发展的首务与意涵;教学教育效果佳,论文等有干货、有锐气,有引领思想、淳化风气之效益是教师进步应有的内容与表征。教学、研究“生产力”大,甚至有超师之见、之力是优秀教师之特征,师德高尚、教学卓越、学术优秀乃教师最大的荣耀。让教师有才华、有涵养,是爱真理、有气度的狷介之士;使他们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均有文化味,论文、著作有力道,学术上不失锋芒,教授要指点、护航。让广大教师做有追求的学术人和好教师,教授应指导他们: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做学问不受势、利诱惑,不急功、近利和不为外物奴役、不被资本驯服。推进教师进步,教授要告诉教师:教学为要、为上且助他们正视、直面现实,基于先进文化、思想研究涉及社会发展、文明的高价值问题。逐步达成教师进步,教授要力促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是厚德、学富五车之士,并让他们牢记:“言而无实,罪也”(柳宗元);还要告诫教师:课堂是神圣之地,教学、做论文应了解百姓的甘苦、期待,讲课、发言等不可背离现况、实际。

五、教授的论文、专著文化品质理应优高

(一)丰富知识、文化和学术资源是教授科研之基点和鹄的

教授是君子和知识界翘楚,当满腹经纶、德行高尚和知行合一、专业使命感强,其学术兴趣、研究方向要与民族的进步、前途勾连在一起,做研究拟物我两忘、结果当可丰富知识和学术资源,不能高谈阔论,人云亦云、无新意。教授应有大家品性,做学问要“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说话、自己的笔写文章”(《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其专著要有美感、“磁性”和张力,当力争世界无二。立足学术研究传输先进思想、方法,为增进福祉、为民生发展鼓与呼是教授要关注并做的实事;坚守大学风骨、捍卫大学价值,教授是主力,其所思、所做及结果是础石。因此,教授们要“发光”和立德、立功;教授及其科研理当:始终轨于正、拘小节,俯仰不随人;不负学术良知和时代,力避论文等题目、内容同质化,为人民、为社会进步立言。在纷扰、花花的世界,用学术实力、贡献保持、提高自己在本学科的地位,继而被教师、学生敬仰是教授进步的航路与命门;将时间、精力放在有价值的问题探究上,精心做有品质的学术性研究,生产有价值的文化产品是教授的学术路线和应有的表现。促使高校发展和文化国民、文化中国与构造文化大国,将高校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类专业做大、做优是基础、内需与保障[10]。教授们则是壮大、做强上述专业的要人;敦善厚行、尊道敬学,高张、光大科学、民主精神,做文化、思想的“萤火虫”是教授的“主色调”和职责。教授是大学的幌子与象征,言、行俱佳,研究实力强,科研成果文化浓度高、思想价值大,可净人心、励人志,怡人意、愉人情是教授及进步的“标准照”与主题[11]。教授要用科研成果说话、“发声”、树口碑,其科研及作品要品质高、有学术力,并有利于化解精神贫困现象与促社会良性发展。勤勉、思想丰盈、资质硬,学术研究融通、贯通能力强,论文等立论坚实、有创获是教授的德性与“状态”。;从事研究,教授的思维、语言等与他者的思维、语言不能相似、一样,力求成为一个时代标示的学者乃教授及进步的体统与依循。基于优质的科研成果成为学界的标杆人物或德、才、学、识兼优的学术大家乃教授至高、至上的目标。向上、向善意识强烈,对学术保持进取、自我超越的精神,研究专、精,著作等有新信息、新思想,有现代性或有自己的理论是教授的基调与本事。博古通今、厚积薄发,从事现象性、问题性、思想性研究乃教授的信条与本志;教授之贵、之尊端在教授洁身自好,思想不贫乏,其著作非卖弄、搬运理论、概念或用某些万能的术语嫁接、演绎;重在学术研究及作品话由己出、言由心生且有21世纪的气息。教授科研当不和众嚣、独具我见,掌握、增强学术领导力直至成为第一等人才乃教授专业发展的进路;自觉地补知识、文化短板,研究思有想、有文化力,并用研究成果在本专业版图上“刻”上自己之名是教授进步之要事。不让教授、大学之名式威,教授不可说假、大、空的话或惊人之语,应不写、不发表“去思想化”的作品。就青年教授而言,实现自我价值、使自己“伟岸”,贵在拓宽知识宽度、使自己“结实”,当踏实、负责地教书;做研究须讲学术规范、道德,与学术不端行为绝缘,写论文等要我手写我心,重在架构、发表有“重量”、有教益的作品或研究精品。

(二)教授的研究作品或“声音”当有推动社会进步之效

教授是“人民的良心”(高尔基)与文明的燃灯者,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员。教授颇有话语权、传播力较强,他们是形塑、强大软实力的文化人。教授要有“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季羡林),写论文、做课题不空讲义理,研究的观点、说法站得住脚,立足文化传播和增加知识积累为社会发展建言、做实事是教授的义务与细务;教授的研究作品当细节完善、逻辑无恙、充满理性,有利于人的现代化[12]。教授的论文等不能讲虚话、大话或有“高入云端”之语,助力防“左”(邓小平告诫:“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并为去除违宪、违法言行效力是教授的本职与指归。推进文化建设、繁华和“五大发展”,弱化、消除以官员腐败为代表的不良风气和解消贫富不均、社会不平等(《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收入、财产不平等状况在趋重。估算表明,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从1995年的0.45扩大到2012年的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1/3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财产总量仅有1%左右)现象,有关学科的教授要“硬介入”、当站台且善做善成;发力培树、强化法治思维,培育优秀国民和建设发达的社会文明(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是教授永恒的任务。做学问有己见、有特色、有独创,不写口号型、标签型论文和伪知识型文章;基于科研提供新知识、新认识并助传统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教授的本原与“即景”。教授行事要讲是非、论万世,将智力、时间投资到促进劳动者精神富裕、达“小康”是教授的“程式”与正事。教授思考、研究问题“要用理智,要冷静”,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鲁迅),当逻辑缜密,有自己的分析、见解;有才思、业务能力强,用良知说话,论文、著作不“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乃教授之职分和功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授要立足专业、社会说实情、讲真话或在《宪法》框架内发建设性的批评声(2013年元月,习近平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说,“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授的论文、讲座等说雷语、假话,传播错误的识见,后果堪忧,这方面我们曾折腾、有教训。“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几十年来教学、研究“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其研究成果经得起历史考验[13]。卫先生是教授的榜样。教授要不入派系、不齿朋党,没有江湖习气,应士志于道、自强不息,其治学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切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教授要谦逊,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他们应才气如虹、文气醉人,其文章、著作须“含金量”大,有美学价值且有益于社会开放、改革、发展与提高社会质量。

六、结 语

高校(大学、学院,高职、高专和独立的成人高校等)是教育、科研中心和文化大讲堂,文化建设、发展,让社会活力充沛和打造高质量社会,逐步圆“中国梦”,高校是动力源,也是社会进步之缩影和映射。文科教授是文化精英与高校进步之砥柱,高校的公信力、形象与声誉源于教授的“形貌”[14]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力。因而,教授要守道、率真、正气,有学者风范,其品质、价值应高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主题词,高校发展、出彩与文科教授质量及其所为息息相关;社会进步、文明,教授是“大梁”与灯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文科教授都不可降格,必须“高富帅”。

参考文献:

[1] 张伟.苏州大学教授发公开信举报学院院长[N].北京青年报,2015-10-13(A12).

[2] 黄明理.学术造假何时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19.

[3] 读家,数字[J].新民周刊,2015(20):20.

[4] 苏剑一.“论文工厂”令中国学术界蒙羞[N].新民晚报,2014-12-22(A2).

[5] 徐明.中西之争是表 师资水平才是本[N].东方教育时报,2015-10-21(7).

[6] 中新网.北大校长:著名教授要以给本科生上课为荣[EB/OL].(2015-12-3)http://news.sina.com.cn/c/2015-12-03/d oc-ifxmhqaa9864555.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4 &r=9&rfunc=86.

[7] 臧莺.“继承传统文化应分辨精华与糟粕”[N].东方教育时报,2014-12-31(14).

[8] 阎光才.我们的教育究竟缺什么[N].光明日报,2016-01-05(13).

[9] 邵宁.教育怎样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富活力[N].新民晚报,2016-01-11(A7).

[10] 网易教育.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 美社科类专业最强[EB/OL].(2015-11-18)http://edu.163.com/15/1118/09/B8M N7H7300294IIH.html.

[11] 彭原.拒绝丑闻,还大学以本真[N].解放日报,2014-07-21(5).

[12]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 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3] 姚晓丹.面对学术,唯怀赤子之心[N].光明日报,2015-12-18(4).

[14] 董少校.复旦就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致歉[N].中国教育报,2015-06-01(2).

On Liberal Art and Their Progress in the Universities

ZENG Tie
(Xuhui Campus of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Humanity professors are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conveyers and creators who should be strict to teaching with great dignity leading humanity and integrity with carrying on the culture and culture transmission in the social service of universities that the "tall and elegant" and progress a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key in their life. Whether the relevant universities, social progress and the quality and the quality of speech at any time and place, and can be relegated by being “rich and handsome".

Key words:University; liberal arts professor; university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6)04-0093-07

收稿日期:2016-03-05

作者简介:曾铁(1958—),男,教授,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学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主要从事科技传播、文化发展和成人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