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命题下的思路与拓展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

2016-03-07 07:50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大连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培养能力

张 楠(大连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命题下的思路与拓展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

张 楠
(大连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摘 要:钢琴伴奏是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它既是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又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文章根据当前国内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学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以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培养途径和重视培养效果三个部分来论述该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伴奏;能力;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完成规模上的外延式发展。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的核心任务与时代命题。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范畴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专业,它在师范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中均可开设,且可授教育学学士学位或艺术学学士学位,它的教学特点既符合艺术教育的一般规律,又涉及音乐学、音乐表演等专业领域。正因为音乐教育专业的“跨专业”性,它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钢琴伴奏能力便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从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来说,钢琴伴奏是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从就业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实用技能。笔者基于当前国内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实际,结合经济文化社会对高等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试从目标、途径和效果三个方面,阐述对该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思路。

一、明确培养目标

与旨在培养就职于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等单位的应用型人才的音乐表演专业相比,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虽也须具备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其就业的方向更倾向于在中小学或普通高等院校从事音乐教学及研究工作,更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而衡量人才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其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与展现。同时,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在极大程度上指引着教育教学的方向,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须立即适应职业需求,并具备创新、协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分别学习了钢琴演奏、声乐演唱、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论等专业技能与理论,但在进入中小学实习或工作的过程中却常发现,基于目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音乐教师只有同时具备伴奏、弹唱、创作与编配能力,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自己在整合单项技能并综合运用方面却往往表现欠佳[1]。针对于此,对该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便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必要手段。而且,文中所指的是更广义的钢琴伴奏能力,它不仅仅是为声乐和器乐成谱伴奏,还包括为其即兴伴奏(在演出和比赛中,即兴伴奏的可能性甚至更大)以及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自弹自唱。它需要演唱、演奏、乐理、和声、曲式分析、配器、中西音乐史等知识结构的支撑,需要合作精神与意识,更需借助对美的认知、通感以及对不同作品、不同风格的把握和诠释,提升伴奏的艺术性与感染力。另外,以往在谈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目标时,往往过于强调其与钢琴演奏专业学生伴奏能力的差异,如:即兴伴奏为主与成谱伴奏为主,声乐、合唱伴奏为主与声乐、器乐伴奏兼具,自弹自唱为主与艺术指导为主等等。对此笔者认为,因各专业培养人才类型的不同,其对于学生某一能力的培养确有各自的倾向性,但从当前社会现实出发,高等教育则不应被以往的观念所束缚,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更应把握大局,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就升学问题而言,目前国外与国内部分艺术院校(系)可授予钢琴伴奏方向的硕士学位,它为具备该领域能力与兴趣的学生,开放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从就业角度来说,社会对钢琴伴奏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如对于演出团体而言,独唱、重唱、合唱、独奏、重奏、室内乐、舞蹈节目的排练与演出均需钢琴伴奏;对于基础音乐教育而言,目前城市与农村的中小学极其重视“三队”(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的培养与展示,音乐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须适应其具体要求;对于高等教育而言,钢琴伴奏贯穿演唱、民族器乐及管弦乐演奏、舞蹈表演与舞蹈编导等专业的教学、练习、考试、演出与比赛等各个环节以及演唱专业学生形体课教学的随堂伴奏,目前各高校紧缺能够胜任艺术指导的人才。因此,加强对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拓宽其就业面,提高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

二、探索培养途径

(一)课程设置

重视音乐教育专业(方向)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必然将其作为一门课程,置于该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中,并围绕课程的目标及过程,设计并实施具体的培养方式、方法,且保证一定量的课时,确保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

根据国家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新本科专业目录及其对各专业核心课程的要求,钢琴伴奏可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主干课。一方面,它与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小型乐队配器、民族民间音乐、中西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形体与舞蹈、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基础课相衔接,使学生在成谱伴奏时能迅速了解乐曲(歌曲)的基本结构与艺术风格;在即兴伴奏时可通过听觉捕捉旋律的走向,并为其配置符合作品整体表现手法与情绪的和声伴奏[2]。另一方面,钢琴伴奏又与钢琴演奏、声乐演唱等其它专业主干课密切相关,钢琴演奏技术是伴奏能力的根基,只有具备扎实的演奏基础,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甚至创作伴奏的艺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声乐演唱能使学生熟悉基本的发声技巧与原理,便于正确判断歌曲的呼吸停顿与艺术处理,伴奏者所具备的声乐素养有利于其与演唱者的配合。

(二)教学内容

1.成谱(正谱)伴奏

声乐伴奏:一是歌剧伴奏,以钢琴代替指挥和乐队,与演唱者配合,控制音乐进程的发展。二是艺术歌曲伴奏,与前者相比,此时钢琴更近似于与演唱同等地位的一个声部。学生可通过分析乐谱、技巧练习等,尝试为中外歌剧选段和艺术歌曲伴奏。

器乐伴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作为室内乐中的钢琴声部,二是代替管弦乐队为其它器乐独奏进行伴奏或协奏。这部分教学内容与钢琴演奏专业的同类课程有所重合,它更倾向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或钢琴演奏水平较高、有能力完成的学生展开,旨在培养并不断提高其研读总谱的能力,从演奏难度和乐曲规模上循序渐进,练习并完成如为《流浪者之歌》《恰空》《庆丰收》《渔光曲》等中西器乐曲伴奏。

2.即兴伴奏

钢琴即兴伴奏指的是在无钢琴伴奏谱的情况下,伴奏者根据对歌曲旋律的理解和分析,在大脑中迅速形成和声配置和音型编配,并即时在钢琴上演奏出来,与演唱者共同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键盘应用为目的的课程[3]。此部分内容专门针对音乐教育专业,通过熟悉和弦功能、移调、转调及终止式等和声语汇,了解前奏、伴奏、尾奏的结构原则与弹奏方法,掌握琶音、震音、和弦式织体等伴奏手法,熟练运用不同形式的附加声部和对旋律的补充技巧,掌握有旋律伴奏法与无旋律伴奏法。初级阶段可以儿童歌曲和抒情歌曲的即兴伴奏作为主要练习对象,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因材施教,逐层提升难度。

3.自弹自唱

自弹自唱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与素质,但却是实际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偏重于或弹或唱的某一方面,无法达到弹唱的协调与平衡。因此,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钢琴伴奏训练、声乐训练和二者的协调训练,解决学生会弹不会唱或会唱不会弹的问题,满足其未来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可由中小学音乐课教材中的曲目开始练习,逐渐扩展至其它类型或风格的歌曲。

(三)教材

目前我国钢琴伴奏的教材从针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速成教材,暂不论此类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即使它能够在总结一般性伴奏规律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提高学习者的键盘和声能力,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这类教材往往未能形成科学、严谨的体系,无法适用于高等教育。另一类是结合和声、作曲理论与伴奏方法,并提供练习曲目与指导的可用于高校教学的教材,如泰尔的《钢琴即兴伴奏基础教程》、谢哲邦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杨今豪的《即兴伴奏教程》、刘聪的《新编钢琴即兴伴奏教程》等等。但客观来说,钢琴伴奏教材的发展仍滞后于教学实际,因此各高校也积极鼓励教师根据地域特点、教学实际与学生素质,编写实用并适用于自身办学特色的伴奏教材,一方面加强精品教材建设,一方面通过此举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切实推动音乐教育专业的内涵建设。

(四)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型授课: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设施水平的提高,教学条件的改善,数码钢琴的推广与普及使得钢琴伴奏的小班型授课成为可能。该班型一般不超过30人,优势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炼共性问题集中讲授,高效省时,节约教学成本。

小组课:同样为集中授课,小组课的班型一般不超过10人,仍可利用数码钢琴进行授课。与小班型倾向于理论授课不同,它更强调大量练习,教师与学生可针对作品的结构、风格与特点进行探讨、示范与展示。这种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其它人的学习情况,既有利于相互观摩和交流,查找自身不足,课堂自然形成的“紧迫感”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4]。

一对一授课: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针对一些有条件、意愿及明确就业倾向的学生,教学单位可适时安排一对一的授课及检课,给予学生针对性更强的单独指导,满足其学习与工作需要。

除以上内容,培养途径还包括围绕课程展开的一切方式方法与手段,如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及曲目的丰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考核方式的改革等等。对它们的探索和完善,还应强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注重培养效果与反馈,为教学提供新思路。

三、重视培养效果

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赖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巧的训练,更有赖于在舞台实践和教育实习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教学的目的是出成果、出人才,而实践正是检验培养效果最重要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社会实践及毕业年级的教育实习等环节,通过审视培养效果,总结以往工作的不足,建设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高校可打破专业与系别的限制,鼓励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为演唱和演奏专业学生的练习、考试和演出担任钢琴伴奏,一方面减轻艺术指导的压力,一方面锻炼学生伴奏时的协调性、平衡感,帮助他们在声乐或器乐不同风格的作品中领悟伴奏艺术的真谛。其次,高校或院系可号召学生参与不同规模与等级的相关比赛或演出,通过竞赛或表演的氛围激发其更大的潜力,有助于他们总结舞台经验,提高心理素质,学习调整心态、承受压力,并形成成熟、稳重且富于表现力的台风。另外,在培养方案中的教育实习环节,可安排学生进入中小学实习,使他们能够真正走上讲台,通过教学示范(自弹自唱)和为学生伴奏等,验证所学,不断进取,真正认识到对于一名基础音乐教育者而言钢琴伴奏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培养思路的理顺,从理论上来说属高校顶层设计的范畴,其建构的优劣与明晰程度,决定了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否能保持向正确、科学、严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目前可实现的具体做法中,提炼和总结针对于本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培养的思路,但仅止于此远远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如何在思路的引领下,设计并高质量的完成每一项教学内容,真正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卓越人才,尚任重而道远,还需师生共同努力,开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余小信.钢琴即兴伴奏基础教学法实验报告——基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钢琴课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音乐,2009(2):230.

[2] 张昱煜.平衡艺术中的细节——提高音乐学专业“声乐钢琴伴奏”课程培养质量的要素研究[J].艺术百家,2012(5):233.

[3] 戴菲.对高校音乐专业<即兴伴奏>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音乐时空,2012(6):118.

[4] 房思园.钢琴即兴伴奏小组课教学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4(5):78.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The Cultivation of the Music Education Piano Accompanying Ability in the University

ZHANG Nan
(College of Music,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Abstract:Piano accompaniment is one of the key teaching contents in high music education not only because it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but also a practical ability that students must posses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music education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to make clear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by explore the ways to cultivate the training effect in cultivating the ideas of professional piano accompaniment.

Key words:music education; piano accompaniment; ability professional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6)04-0139-04

收稿日期:2015-08-25

作者简介:张楠(1977—),女,讲师,主要从事钢琴伴奏研究。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