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市场主体增量发展研究

2016-03-07 08:32卢玉平金铭张芬娟刘川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增量河北省

卢玉平,金铭,张芬娟,刘川

(1.石家庄学院马列部,河北石家庄050031;2.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办公室,北京100078;3.河北省工商局注册处,河北石家庄050021)

河北省市场主体增量发展研究

卢玉平1,金铭2,张芬娟3,刘川3

(1.石家庄学院马列部,河北石家庄050031;2.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办公室,北京100078;3.河北省工商局注册处,河北石家庄050021)

当前,河北市场主体发展面临着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良好机遇,但与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总量较少、发展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通过创业指导、政策帮扶、审批简化、服务优化,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共促的市场主体发展新机制,推动形成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

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工商行政管理;市场主体;创业指导;政策帮扶;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核心动力。对于河北省来说,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适应新常态,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培育增大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主体,是当前强基础、抓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本文从河北省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数据入手,通过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湖北和河南等省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对比,结合当前形势,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为地方政府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河北省市场主体发展面临的机遇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市场主体增量发展提供充沛动力。近年来,为鼓励创业创新,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到注册登记、税收贷款、创业培训等方方面面,创新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创业活动日益活跃,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创业浪潮正在来临。特别是通过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创新门槛和成本,推动了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从河北省来看,2014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62.17万户,同比增长40.65%;其中新登记企业15.45万户,同比增长71.33%,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进一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稳增长促民生的根本所在。仅2015年,国务院就连续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支持性政策。可以预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会更加活跃,将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充沛动力。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市场主体增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更为河北省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发展良机。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省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对河北省来说,一方面可以依托位置优势,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出发点,积极做好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吸引大量成熟市场主体落户河北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区域发展“一体化”,借势京津发力,补齐河北省短板,打造经济新增长极,促进创业创新。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京津冀成为双创热点地区,河北市场主体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河北省市场主体良好发展态势为市场主体增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商部门作为负责市场主体准入的主要职能部门,连续开展“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强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了市场主体持续较快发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由2010年底的174.02万户、1.74万亿元,发展到2014年底的270.15万户、4.13万亿元,年均增长11.62%、24.15%,分别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个、3.7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数量在全国排位由2010年的第10位跃升至第8位,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由242户提高到368户,各项发展指标持续向好,已步入增量提质的上升通道。一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0—2014年,全省民营市场主体总量由161.21万户增加到261.04万户,增长61.93%,占市场主体总量比例由92.64%增加到96.63%;资金总额由7 832.8亿元增加到26 897.52亿元,增加2.43倍,占市场主体资本总额比例由45.01%增加到65.06%。民营市场主体已占据发展主导地位,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历年新登记企业中,第三产业占比最多,贡献最大。2014年新设市场主体中第三产业占82.79%。新设企业中,第一产业企业数量增幅82.84%、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幅74.95%,明显高于第二产业60.97%的增幅,呈现二产比重稳中趋降,一、三产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三是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公司制企业由于拥有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日益受到投资者青睐,已成为国有企业改制和投资创业者组建新企业的主要方式。全省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户数占比由2010年的68.83%提高到2014年的81.58%,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形成。

二、河北省市场主体增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题组选取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湖北、河南、湖南、黑龙江、辽宁、山西、北京、天津等12个经济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省市与河北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为经济发达省份,山东、湖北、河南、黑龙江为发展基础相近省份,辽宁、山西为相邻省份,北京、天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伙伴。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总量仍然较少,单位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3个省市中,我省市场主体数量排第7位。对比广东、江苏、浙江等先进省份,仅为三省的41%、53.2%、67.8%;对比周边的山东、河南,发展基础相近,但市场主体数量仅为山东的53.1%,比河南少33.4万户。河北万人拥有市场主体368户,在13个省市中排第12位,仅略高于河南(346户),远远低于发达省份和京津地区,比全国平均数(507户)少了139户。户均注册资本(金)153.04万元,在13个省市中排第8位,比全国平均数(186.42万元)少了33.38万元。

2.发展层次较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河北省市场主体构成中,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占73.21%,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企业数量比重仅为23.72%,远低于北京(58.66%)、天津(46.33%)、广东(31.69%)、江苏(31.02%)、浙江(29.45%)的占比。我们不仅总量少,而且有实力的大企业更少。河北省企业总量达到64.08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 805户,仅占全省企业总量的4.5%;外资企业6 900户,仅占1.08%。河北省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4 392家,仅相当于广东和浙江的1/3、江苏的1/2、山东的2/3。

3.结构存在短板,仍需进一步优化。一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湖北、河南个体私营户数分别是河北省的2.54倍、2.09倍、1.97倍、1.58倍、1.5倍、1.2倍,河北省个体私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仍有待加快发展。二是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河北省第三产业企业户数所占比重较全国水平73.38%低5.93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所占比重较全国水平68.92%低10.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总量和规模较小,并且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制造等传统行业上,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群众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二是创业创新环境还有待提升。按照世界银行《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2015年在189个经济体中,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第84位,比2014年第90位上升了6位。我国仍处在中等水平,而河北省在全国处于中后水平,创业创新的门槛有待进一步降低,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围绕创业创新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创业创新者组建选址、资金需求、技术支持、市场分析、信息共享等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仍不能得到满足,需要加快构建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有效激发创业创新主体活力。

三、加快市场主体发展的对策

课题组结合当前形势,针对河北省市场主体发展存在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总体思路: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创业创新需求为导向,通过创业指导、政策帮扶、审批简化、服务优化,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共促的市场主体发展新机制,推动形成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发展。

1.更新理念,营造创业创新浓厚氛围。一是强化政府引导推动。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市场主体增量发展作为首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建立市场主体发展绩效评价机制,带动全省上下以超常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突破性地抓好市场主体增量发展工作。二是鼓励企业竞相创新。大力鼓励草根创业创新,鼓励支持利用闲置厂房等多种场所、孵化基地等多种平台、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开展创业创新,努力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三是发挥社会共促作用。开展“创新创业引领河北”活动,通过开设创业专栏,举办创业大赛,在学校开办创业课堂、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等方式,加强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厚植创新文化,充分调动群众创业创新积极性,营造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推动创新的创业文化氛围。

2.创新机制,打造创业创新优良环境。推进“放、管、服”,营造低成本、低门槛、公平有序的创业创新环境。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行政权力结构改革,强化部门协同改革,引入第三方评估,构建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机制,避免因部门利益导致的“你放我不放”“明放暗不放”等问题;全面落实“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事前审批,以政府的“减法”持续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二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税收优惠、奖励资金、转移支付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增加创业创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提速降费,为“互联网+”创业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业欺诈、虚假宣传、行业垄断、不正当竞争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行为。以企业信用信息为核心,推进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建立“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企业创新创造积极性。

3.搭建平台,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一是搭建创业政策平台。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降低融资、物流、审批、社保等创业成本,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创业创新政策信息资源整合,在各级政府网站建立创业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分级或分地域编印投资创业政策蓝皮书,在审批窗口免费派发,增强创业创新信息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搭建创业资金平台。加强财政支持,设立创业创新专项基金和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对优秀创业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成长性较好的小微企业给予适当补助,扶持创业创新发展。强化金融支撑,鼓励商业银行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提供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债权融资、信用担保、银保联动等金融服务。扩大创业投资,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股设立各类投资基金。三是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网络体系,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鼓励各类创业创新服务机构平台开放、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合作共赢,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投融资服务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4.激发活力,培育创业创新新生力量。一是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全面落实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措施,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制度改革,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二是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利用小城镇和乡村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建设返乡创业园,集中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推进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鼓励发展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村经纪人等新型农村市场主体,推动农民创业。三是支持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全面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鼓励以科技成果创业,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企业创新。四是支持高端人才引领创新。支持海外归国人才创业创新,建设海外人才离岸产业创新中心,为海外归国人才提供创业创新便利服务。

5.多措并举,增添创业创新强劲动力。从增强创业创新内生动力入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推动各级市场主体增数量上质量,实现市场主体的多生快长。一是深化改革促增量。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多证合一”,推进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二是抢抓机遇促增量。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做好对接工作,借助京津产业转移,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带动市场主体提质增量。同时,借助京津科技、人才资源,全面提高河北省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携手开创地区经贸合作的新局面。三是城镇建设促增量。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大机遇,加快以产兴城、产城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增强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引导市场主体快速成长,推动市场主体的大发展。四是转型升级促增量。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在市场准入过程中严格控制产能过剩、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的市场主体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调整,以存量调整倒逼增量优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是新兴产业促增量。抓住国家鼓励支持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机遇,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布局,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完善政策措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金融信贷、商贸流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新型业态,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发展新引擎。六是农业发展促增量。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近年来,河北省农村市场主体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支持农村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组织、农村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建设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群、产业园和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村市场主体发展领域,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1]刘旭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J].新西部(理论版),2013,(13).

[2]刘泉红,刘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塑造新型市场主体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6).

[3]李育.中国市场主体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1).

[4]刘源超.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富强湖北建设动力源泉[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4).

[5]孟凡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5).

[6]山东省市场主体提质增量课题组.山东省市场主体提质增量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5).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Study on the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of Hebei Market Subject

Lu Yuping1,Jin Ming2,Zhang Fenjuan3,Liu Chuan3
(1.School of Marxism-Leninism,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31,China;2.Labor Dispute Case Office,Beijing No.2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Beijing 100078,China;3.Registry,Trade and Industry Bureau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Although with good opportunities,the development of Hebei market subject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such as less volume,low level and unstable structu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build a new market subject development mechanism,which is government-guided,market-led and society-promoted to push forwar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new normal economic development,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dministration,market subject,entrepreneurial guidance,policy helping,government guidance,market domination

F127

A

1673-1573(2016)01-0093-04

2015-08-25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市场主体增量发展研究”的部分成果(2015031255)

卢玉平(1966-),女,河北永年人,石家庄学院马列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增量河北省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价增量减”型应用题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