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2016-03-07 22:37何庆庆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弘扬

何庆庆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立德树人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何庆庆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在现阶段,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肩负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应当全面理解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好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深入把握立德树人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建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培育立德树人中的道德自觉性和弘扬立德树人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使意识形态建设贯穿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立德树人;高校;意识形态;重要路径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立德树人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目标同向、实践同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立德树人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

立德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现阶段党和国家站在战略高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赋予了其新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意蕴。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最初,“立德”和“树人”的思想分别出现于《左传》和《管子》。左丘明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树立德行,他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修权》中载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强调培养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长久之计。从这两处可以看出古人对“立德”和“树人”重视程度。立德树人的思想在今天得到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赋予立德树人新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意蕴。在现阶段,立德树人是指加强道德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站在新的战略高度对我国教育理念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准确理解意识形态概念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意识形态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并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一般都占主导地位。同时,“在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也必然在文化结构中占主导地位。”[1]115“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2]。因此,在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也就成了该社会的精神标志。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积极向上,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面对各种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三)立德树人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

道德与意识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道德从属于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是意识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决定、规定道德,道德反映、反作用于意识形态。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立德”,我们要立的“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人们崇德向善,拥有崇高的道德境界,这也是立德树人的目的所在。在当前阶段,立德树人与意识形态建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第一,立德树人与意识形态建设从目的到内容具有本质一致性。第二,立德树人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三,立德树人与意识形态建设相互促进。首先,“意识形态在个人、群体、社会各个层次上支配着人的活动,必然对人的活动具有调节功能。”[1]119这里所指的人的活动当然包括人的道德活动,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对人的道德观和道德行为具有支配、决定作用,也就是说,现阶段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使人们形成正确道德观和指导人们执行正确道德行为,从而促进立德树人;其次,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作用于意识形态,正确的道德观和道德行为对意识形态的调节起积极的作用,因此立德树人无疑能对意识形态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二、立德树人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指明方向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立德树人为其指明方向。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3]。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正如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所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4]16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进改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遵循”[4]15,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依据。《意见》中多处强调“立德树人”和“德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5]等。同时还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加强道德教育、巩固共同道德基础、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可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加强道德教育既是现阶段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的主要任务。

(三)立德树人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关键所在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6]105“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5]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高校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6]96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7],在当今阶段,我们所讲的立德树人中的德包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他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8],旗帜鲜明地指出立德树人是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所在。同时,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铸魂育人'思想工作。”[9]将落实立德树人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举,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所,要守好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民族分裂主义”、“拜金主义”、和“伪科学思潮”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它们的本质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国际和国内反华势力企图用这些错误思潮来弱化甚至推翻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西化、分化社会主义中国。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关键所在。

三、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路径

当前阶段,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极端紧迫局面,应当探索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路径。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培育立德树人中的道德自觉性和弘扬立德树人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一)建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骨干的引路人作用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教师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骨干、主力军[10]。建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路径。“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希望全国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1],高校教师不仅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建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路径。高校要站在战略高度,把培养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摆在重要位置,培养立德树人的主力军要做好“四有”教师的培养。第一,高校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增强三个自信。第二,提升人格品质,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使高校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三,提高教学能力,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使高校教师拥有扎实学识。第四,培养教师的善良品质,增强责任感,使高校教师富有仁爱之心,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二)培育立德树人中的道德自觉性,营造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倡一种新型道德理念:我为人人、人人为我[1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13]。倡导培育道德自觉性,营造一种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显然,从立德树人中德的含义可知,培育立德树人中的道德自觉性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路径。在高校,培育立德树人中的道德自觉性需要做到以下四点:其一,将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个人自觉和思想政治教育齐头并进,激发高校师生的道德自觉性;其二,在高校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活动,激励高校师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其三,增强高校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祛恶扬善的责任感,寻求道德审美最大公约数,激发他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最后,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校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弘扬立德树人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99—100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5]。因此,弘扬立德树人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路径。面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严峻和紧迫局面,弘扬立德树人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要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方面做起。首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高校通过课堂教育、科研项目、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传统美德,激发师生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突出重点,在高校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中的思想精华,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仁爱孝悌、知恩图报、谦和好礼、精忠爱国、克己奉公、勤俭廉正、笃实宽厚等,吸收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道德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次,利用文化讲坛、学生社团,报刊栏、广播等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制错误思潮和歪风邪气,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创造美好和谐的校园氛围。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处理好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发挥立德树人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作用,探索和践行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1]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

[3]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9.

[4]王永贵.扎实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5(4).

[5]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1).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7]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8]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1).

[9]王占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在凝聚共识[N].光明日报,2015—09—15(14).

[10]卢克平.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N].人民日报,2015—04—20(7).

[11]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 —09—10(1).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13]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责任编辑:郝锐)

[Abstract]At this new era,the ideological work of universities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providing talent guarantee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relations of morality strengthening and talent training and ideology,and grasp the importance of moralit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On this basis,building the main force of moralit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cultivating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promoting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gene are the ways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go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moralit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Key words]moralit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university;ideology;key way

Moralit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is the Key Requir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HE Qing-qing
(School of Marxism,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Henan 454000)

G416

A

1008—7427(2016)01—0037—04

2015—12—04

何庆庆(1990—),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