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官员为何被质疑作秀

2016-03-07 21:01
方圆 2016年4期
关键词:省长渭南偶遇

每个人不是在祈求官员能给些什么,比如低保、补助、奖励,而是在讨论什么样的政策是他们所需要的

2月12日是正月初五,一位杨姓网友在山西太原丽华苑美特好超市遇山西省省长李小鹏陪夫人逛超市买菜。其拍下照片,随后发到朋友圈。该网友称:“拍第二张时,他可能有所感觉,抬头看了看。我怕顾客知道了围过来,也就没多拍。”

这样的偶遇并不鲜见,2013年12月30郑州电视台《郑州新闻》一记者在地铁采访时,偶遇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当时吴天君正与秘书在会展中心站自助售票机前买票。

然而正如记者偶遇官员一样,杨姓网友的“偶遇”马上也引发了争议。在网友的人肉搜索下,大家发现他居然是山西省委网信办网络宣传处处长杨建乐。这一下,网友把偶遇认成了摆拍。为何偶遇官员会成为新闻呢?无非是因为这在当下仍然是件稀罕事。

这种稀罕自然原因重重。一是换作普通市民,他们未必真的认出本地的领导同志来,就像网友在公交站台“偶遇”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正在等公交车,“渭南新闻网官方微博”也发了消息,“人民网官方微博”转发这条消息时都不忘评论:“P S:弱弱地问一句,你认识所在城市的父母官吗?”最后,“渭南新闻网官方微博”未做任何说明删除了那条消息。无怪乎,只有杨处长和跑口的记者认得出市委书记、省长。

二是旧时的官民心态仍然存在。官员买菜成新闻背后的潜台词是官员本来就高人一等,他们能亲民实属难能可贵。在几千年的文化中,官员一直高高在上,高如青天,在行为举止上自然和“草民”不同。这一点在媒体上也多有反映,比如有的媒体虽然批判官员高高在上,但在用词时仍对官本位念兹在兹,如“对普通干部起到垂范作用”,“营造朴素务实的地方官场生态”。高级官员买个菜、买个地铁票何以体现出垂范作用?再如有评论者摆出宣传纪律,“作为一个管网络宣传的官员,杨处长应该懂得基本的宣传纪律,省长这样级别的官员的照片未经必要的程序,岂能随便发布出去?”

凡此种种,都搞错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区别。李小鹏陪夫人逛超市,自然是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在买菜的价格和结算的顺序上断然和你我没什么两样。杨处长自然也是以市民身份去逛超市,而不是去“视察”或“体察民情”。他发的是自己的朋友圈,不过遗憾是要么他没有屏蔽自己的“媒体朋友”,要么有好事者将朋友圈截图发到了网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因为此事引发的公共讨论毫无意义。

什么是公共生活呢?省长在新闻联播上主持会议、下达批示、出席典礼,这都是职务行为,是一个行政官员的例行公事。下乡暗访走基层算不算呢?算是,也不是。在这方面,外国的月亮可作为一面镜子。比如如火如荼的美国大选中,可能是美国未来的领导同志希拉里马不停蹄在各地参加“社民会议”也称为市政会议。5天前,她还在爱荷华州的市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社民会议,就公众提出的退伍军人、枪支管制等问题作出了回答。5天后,她就跑到加州一个小县城的社区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七百多人的社民会议,这场会议的主题是“阿茨海默症”。这种会议怎么开?在18世纪的佛蒙特州,人们常常讨论的热点包括是否可以让猪乱跑、是否允许天花接种疫苗,以及什么样的商品或者工作需要上税。可以想象,这种会议通常比较轻松、愉快,市民们可以谈笑风生,畅所欲言,对城市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公开辩论,与官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政府工作提出质询。而希拉里同志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回答把自己的政策主张兜售给“村民”们。

这和我们的走基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交互性。每个人不是在祈求官员能给些什么,比如低保、补助、奖励,而是在讨论什么样的政策是他们所需要的,而官员则阐释他/她的政策主张,并根据居民的反馈加以调整。

不止是总统候选人,美国的地方政府每年都会定期举行这样的非正式公开会议。而我们的市长能以这样的形式同民众面对面恐怕最多的是在水价、电价的听证会上。如果市民能在几十、几百场各式各样的市政会议中同官员进行这样坦率的交流,“偶遇”官员的几率无疑也就小了。偶遇官员什么时候不再成为一个新闻,官员作秀的质疑也就随之而休了。(文丨介康)

猜你喜欢
省长渭南偶遇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普贝尔省长的发明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偶遇一棵树
偶遇骆驼
三国渭南之战
省长骑单车的联想
路边偶遇